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火控文摘     
配有光学观测和瞄准系统的射击指挥仪,由瞄准手起动之后,即可在潜望镜里对车长指定的目标进行观测和瞄准。坦克车厢被内壁2分成乘员室3和动力室4。乘员包括:驾驶员5,在前面;车长7和瞄准手8,在炮塔底座内。车长和瞄准手每人有一个潜望镜17、18,一个监视器19、20和一个瞄准手柄21、22。炮塔6可借助轴承9进一方位转动。它可用一个顶板11封闭起来,顶板上固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电成像跟踪系统需要超大视场及高机械集成度以满足航空设备对重量和体积的特殊需求,采用球形步进电机作为光电成像跟踪转台的执行机构,提出一种空间目标跟踪的转台控制方法。首先将空间目标的位置转换为三维转动群的群元,群元采用四元数作为三维旋转的数据结构,然后构建转台在空间步进旋转的路径图,并设计在不同空间位置下的目标跟踪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球形转台控制方法进行目标跟踪的有效性,转台可以较快地搜索到通往目标位置的最佳路径,从而实现目标跟踪,跟踪误差取决于目标的具体位置,同时光电传感器在系统存在扰动时进行重新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轰炸瞄准具、激光测距仪、红外探索跟踪装置中,往往借助反射棱镜或平面反射镜绕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的转动,来实现瞄准线(或是激光束等)在方位或俯仰方向上的扫描(此时反射棱镜或平面反射镜基本上都是安置在乎行光路中)。瞄准线在通过绕轴转动的反射棱镜或平面反射镜以后,其反射光线在空间的运动轨迹可利用作图法、向量代数法、向量四元数和矩阵求解。但是用作图的方法求出反射光线的运动轨迹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三轴稳定跟踪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在运动载体上仅设置方位跟踪轴、高低跟踪轴并实现瞄准线间接稳定自动跟踪中存在的问题,在两轴跟踪中引入一个与高低跟踪轴在空间正交的横倾跟踪轴的实际意义及其实现方法,可供在运动载体上实现近程防空反导高精度跟踪系统论证、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在搜索目标的过程中,头动和眼动的耦合随动关系类似于光电稳瞄稳像技术中的二级稳定,头部运动完成概略观察方向稳定对准,眼球运动完成对目标的精细稳定对准.提出的基于眼球定位和头盔定位的综合视线跟踪技术,利用头盔定位得到头盔瞄准线相对飞机轴线的方位和俯仰角,以及眼球定位得到视线相对瞄准线的方位和俯仰角,将两者叠加,得到视线相...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争中,采用机动灵活的三位一体自行高炮防御敌方低空和超低空攻击成为主要手段,显示出自行高炮在野战防空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三位一体自行高炮火控系统“独立瞄准线”原理,并就“独立瞄准线”的构成提出了几种方案,以供商酌。将观测系统安置在旋转炮盘上的三位一体,在方位传动上因结构编排不同分为“扰动型”“非独立瞄准线”系统和“非扰动型”“独立瞄准线系统”。“扰动型”火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炮手用单柄操纵杆装置操纵炮盘转动,  相似文献   

7.
陶式导弹系统(简式发射、光学跟踪、有线制导)装在战车转塔上,以便提高战斗力。在导弹发射之前,瞄准手通过一个连锁机构使转塔随动于光学瞄准具,并控制光学瞄准具在方位上瞄准目标。导弹发射后,几个电气装置就接通了,这几个电气装置将连锁机构解锁,使光学瞄准具的转动不再受转塔的影响;打开转塔驱动马达的电源开关;并使马达制动,锁住转塔,从而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为目标跟踪提供一个稳定平台。导弹命中目标之后,装置自动复原,使转塔在方位上再与光学瞄准具随动。  相似文献   

8.
采用球形电机作为光电成像跟踪转台的旋转机构,研究一种新型高集成度和超大视场的光电成像跟踪系统。针对球形转台的特殊结构和旋转特点,分析了转台在三维空间中进行螺旋式扫描的特性,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采用实四元数组作为转台旋转控制的数据结构。仿真结果表明,球形转台可以按预先设置的参数进行旋转,避免了空间的漏扫。  相似文献   

9.
研制过程及发展概况目视目标截获系统是间接确定瞄准线方向的头盔显示/瞄准系统。间接确定瞄准线方向的技术是1963年提出的。此后,开始了硬件研制。1966年进行了第一台头盔显示/瞄准装置的飞行试验。最初和后来进行的一些重要试验有:①瞄准与跟踪能力的验证;②伺服光学系统对空地目标的跟踪;③响尾蛇导弹光电导引头的跟踪/高过载空对地攻击;④空地侦察;⑤30mm 射击机炮和40mm 榴弹发射器;⑥实验  相似文献   

10.
对姿态和北向角传感器安装在回转平台上的车载观察瞄准系统中的载体姿态解耦、坐标转换、目标坐标求解和目标导引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目标坐标求解、瞄准线导引算法.给出的算法原理可以直接应用于姿态传感器安装在转动平台上的车载系统的稳定控制,该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载、舰载、机载火控/指控系统中的目标指示、稳定跟踪、目标引导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11.
潜艇纯方位接敌跟踪航路优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利用纯方位定位跟踪系统对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时 ,目标位置线在优化潜艇的接敌跟踪航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目标位置点与目标位置线和目标方位之间的关系 ,构造出一个优化潜艇接敌跟踪航路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车载惯导大倾角下的导航姿态误差,提出了大倾角状态下转台方位轴不铅垂度是导航姿态误差的误差源;推导出车载惯导大倾角工作时导航姿态误差与惯导姿态角及转台不铅垂度相关的理论公式,并进行了仿真和实物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状态下惯导导航输出的方位角误差是转台不铅垂度受方位调制后乘以俯仰角的正切值,橫滚角误差是转台不铅垂度受方位调制后除以俯仰角的余弦值,俯仰角误差是转台不铅垂度受方位调制的结果,与惯导俯仰角大小无关,转台存在不铅垂度时,大俯仰角下导航方位角和横滚角误差明显增大。惯导导航姿态误差呈现360°周期变化的规律且与惯导横滚角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3.
瞄准线稳定精度是直升机载稳瞄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它影响着系统的其他关键性指标如照射精度、跟踪精度、作用距离等。因此提高瞄准线稳定精度是设计和研制机载稳瞄系统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论文分析和研究了影响瞄准线稳定精度的因素,并采用Simulink建立数学模型,对瞄准线稳定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各因素对稳定精度的影响趋势,为机载稳瞄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观瞄仪的瞄准线稳定精度试验方法分析,认为现有的方法测试精度差、效率低,构建了一套由观瞄仪、三轴转台、平行光管、视频记录处理装置等组成的试验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瞄准线稳定精度试验方法,该方法在某型军方竞标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矢量分析方法,推证了二自由度转动平面镜的反射光线的一般计算公式。作为具体应用实例,文章较详细地讨论了设计航空轰炸光学瞄准具时,所必须考虑的:(1)瞄准线瞬时空间位置计算;(2)瞄准线在地平面上的迹点轨迹;(3)航向标偏侧大小等几个主要光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鱼雷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是舰艇反鱼雷的关键,报警声纳能够给出水下鱼雷目标的方位信息,但仅利用方位信息对鱼雷目标进行定位跟踪是不够的。对本水面舰艇舰壳声纳和拖线阵声纳纯方位协同探测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协同探测条件下鱼雷目标定位跟踪算法进行探讨,建立可应用于鱼雷目标定位跟踪的滤波算法模型,对其定位精度进行分析,并与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比较,通过仿真比较,最终确定出可用于鱼雷目标定位跟踪的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17.
粗瞄系统以直流力矩电机驱动二维转台为执行机构,通过粗瞄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对系统受到的扰动进行分析,应用了最速跟踪微分器提取速度信号;以二维转台的方位轴为控制对象,在其位置环、速度环采用级联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通过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主动补偿扰动,达到内外环双重隔离扰动的目的,提高跟踪精度;之后进行了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入同样的模拟扰动信号,输入2 Hz,5 Hz和8 Hz的正弦信号时,与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相比,跟踪误差的标准差约降低50%;验证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具有扰动补偿效果;在输入不同频率正弦信号时,自抗扰控制器对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不敏感,仍能保证较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8.
纯方位系统定位与跟踪的本载体最优轨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纯方位系统目标定位与跟踪的本载体最优轨线的理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系统采用可控硅定频调宽式脉冲调速的原理,对执行电机的电枢电压进行可逆控制,达到调节直流电机正反转以及转速变化的目的。这种系统调速范围宽,低速稳定,可做火炮拖动装置,略加变动亦可做为导弹发射架、雷达天线、舵机等的拖动装置。系统方块图见图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应用,水下声探测的范围成倍增大,纯方位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对抗条件下的目标机动检测与跟踪问题难度更大。本文针对基于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的远距离目标机动检测问题,通过对以往纯方位目标机动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合远距离目标方位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方位序列线性预测的累积和机动检测模型,解决了远距离、大误差、纯方位量测条件下的目标机动检测问题。实验室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对幅度稍大的目标转向机动,具有较灵敏的机动检测效果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