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受到各界关注的中国国企政策性破产问题近日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透露,国务院已经通过了有关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的四年规划,国资委将用最后四年时间完成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闭破产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四年后,国有企业将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照市场规律,依法实施破产.为了使运行状况不佳的国有企业更好地退出市场,中国政府在职工安置、破产财产处置,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军工企业改制破产工作,是当前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性任务,而军工企业实施破产工作极为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破产方案以及资产处置、资产重组等方案。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1986年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2003年颁布的《河北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还专门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定法规。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近几年来出台的改革改制政策,就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也进一步提出要求。军工企业当前实施的破产,是政策性破产,…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下旬,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表彰会,航天科工集团0六一基地因在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中贡献突出,被评为“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受到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转民》2005,(5):79-79
中国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期限为2005年至2008年。2008年后不再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相似文献   

5.
宏观     
《企业破产法》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企业破产法》草案“上会”一拖再拖。据了解,是因为参与立法的各方对“关键问题”仍存在严重分歧。根据《企业破产法》草案第127条的规定,破产人所欠职工工资和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其他补偿金等,将作为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的第一顺序来清偿。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此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这样表述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稳定。但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如果让劳动债权优先于抵押债券受偿.银行将不得不作出抵御性调整.从而更不利于企业。《企业破产法》草案的争议,体现了国企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冲突问题。从效率来看,企业破产应该优先考虑债权人利益;但从公平来看,国企破产又必须考虑职工利益。解决之道,应该是把二者分开处理,在效率导向的《企业破产法》之外.再建立国企破产补偿基金之类的基金,并以严格的社会保障法规来保证对国企职工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从今年开始,国资委还要利用4年时间,基本实现国有企业由政策性关闭破产向依法破产的过渡。李荣融表示,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国企业关闭破产4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各地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7.
经济动态     
国资委:国企2008年后不再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中国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期限为2005年至2008年。2008年后不再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在12日举行的全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邵宁说,今后4年,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重点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重点做好军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国有经济比重大、职工安置难度大、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区。据邵宁介绍,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取…  相似文献   

8.
记者(以下简称记):新的破产法可以说“犹抱琵琶”,您能谈谈它为何迟迟不出台? 李曙光教授(李曙光教授系新破产法立法小组成员之一、“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以下简称李):新的破产祛从1994年就开始起草了,为什么迟迟不能出台?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家对其重要性有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下旬,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表彰会,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因在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中贡献突出,被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兵团建设》2006,(1):35-36
永红针织总厂2003年10月正式进入政策性破产程序,较为平稳地完成了破产改制工作,进入了新的二次创业阶段。总厂工会在企业实施破产改制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注重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协助农十二师清算组和企业党政领导,把改革推进的力度同职工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妥善处理、协调劳动关系和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加强党委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加强工会工作,保证企业在破产清算改制期间党群组织体系完整、运转正常并继续发挥作用永红针织总厂在进入政策性破产清算程…  相似文献   

11.
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50多年来曾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军品订货锐减,支柱民品没有形成,该厂一下子从经济效益的巅峰跌入了低谷。 2001年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决定将和平厂列入第一批分立破产的试点企业。同年5月,工厂正式上报了《军品分立改制实施方案》和《和平厂破产预案》,并报国防科工委。9月.国防科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动态     
国企改制细则将出台企业负责人增量持股有说法就企业负责人增量持股、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维护职工利益等方面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有望于本月出台。国资委此前曾出台《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这一通知是对《意见》的细化。通知要求,改制企业要及时向职工公布改制方案和各项企业资产,操作必须公开透明。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作为《意见》的配套规章,在颁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后,还将争取上半年拿出规范国企改制的进一步意见。在国资委召开…  相似文献   

13.
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了“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党的十五大以来民兵工作的实践表明,国有企业转制在给民兵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党领导企业民兵  相似文献   

14.
部分军工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关闭破产,是全面贯彻落实军工企业改革脱困方案,加快军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通过关闭破产部分军工企业,真正解决军工行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摊子大、力量散,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消除一批亏损源,从根本上减轻军工集团公司和企业的债务、冗员、办社会等各种负担,为实现  相似文献   

15.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4年2月24日的讲话中说:到2007年底,包括军工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全部依法办理,不再安排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 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共和国经济的沉疴。在军工正在全面转型的同时,这种资产的负面压力也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共同制定了《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将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定》指出,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主要包括五种情形: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持有人将全部或部分产权转让给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简称外国投资者),企业改组为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制企  相似文献   

17.
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理到期债务,就要依法宣告破产。破产企业在经历了一系列必要的法律程序后,其有效资源将脱离于原企业,这一有效资源按照市场法则,经过科学整合将达到忧化配置之目的。由低效率、低效益的资源浪费转变为更有效率、更有效益的作用发挥,确保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也是市场经济忧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之  相似文献   

18.
军企破产改制中几个政策难点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军工企业实施破产改制,是适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国防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军工行业加快改革脱困步伐和固本保军的重要举措与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问题多,操作难度大。现就军工企业实施破产改制过程中的几个政策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兵工企业贯彻国发10号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苑●杨晓玲为了规范企业破产,鼓励企业兼并,对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实施再就业工程,国务院于今年3月以国发10号文颁发了《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国发10号文)。...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建设和谐型企业,打牢“十一五”期间企业经济振兴的基础,这是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新班子的新发展思路。仅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庆阳化工便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干部队伍建设及职工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喜人变化。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老军工企业、困难企业,企业的改革脱困任务异常艰巨。2005年6月15日,以董事长、党委书记卢正大,总经理李晋庆为代表的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成立。新班子一成立便面临着生产经营任务繁重、政策性破产工作将全面启动、职工需要安置及凌源分部军品建设搬迁工作也将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