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逢君 《国防》2003,(6):33-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指南,正确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为实现国防和国家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在于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将贯彻积极防御战略 ,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作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期我军建设指明了方向 ,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文章对如何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 :要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环节 :科技强军是关键 ,教育训练是基础 ,理论创新是先导 ,全面加强“三化”建设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鲜明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清醒认识 ,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内在要求 ,深刻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动力源泉 ,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将“以人为本”、“和谐思维”、“开拓创新”理念融入警卫部队建设,对促进警卫部队科学发展,高质量完成警卫任务,进而实现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贺文 《国防》2006,(11):10-12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联系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掌握的情况,我们感到,如何在民营企业中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思想,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在民营企业中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并以此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他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同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联系小平同志关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国防现代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当代,国家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国防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科研要走在前面。”一代伟人溘然长逝,他的教导却长留人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国防,科研先行是军事科技现代化的基础与条件,尤其在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是太发达的情况下,科研先行更显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1 实现军事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1 军事科技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2)实现军事科技现代化;(3)实现军队人力现代化;(4)实现军事管理现代化。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张捍东 《国防》2006,(9):34-35
胡锦涛主席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胡主席“必须做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文章”的重要论述,具有战略全局性、历史继承性和发展前瞻性意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充分依托地方巨大的社会资源,将地方优势变为军地互补、军企互联、军民互利的全局性战略优势,切实搞好“三个协调”,努力做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篇“大文章”。一、要注意协调国…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部队转型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把准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效能,推动部队转型建设由“量”向“质”的飞跃。一、强化政治引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于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来说,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干部队伍是建军治军的主导力量,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与政治伦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关于“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涉及政治伦理现代化问题 ,政治伦理建设直接影响党的权威性和反腐败的有效性 ,实现政治伦理现代化必须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把政治主体伦理与政治制度伦理相结合 ;二是把政治主体伦理与提高政治主体的知识水平、政治技能相结合 ;三是把政治主体的美德伦理与责任伦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民技军用”是指将民用技术用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的时期,“民技军用”的作用显著上升。本文归纳和剖析世界主要国家“民技军用”的做法、动因和保障措施,以期推动我国“民技军用”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相似文献   

13.
如今,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以信息化为主导,努力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已成为21世纪我军建设的重要使命。大力发展国防高科技、抓好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推动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防现代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刊发表一组稿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子党务”建设是武警部队顺应网络时代发展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武警部队应围绕实现“能打胜、打胜仗”的强警目标,构建网络党建平台,推进党建信息化进程;着眼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专博兼通的人才队伍;创建学习教育版块,发挥铸魂育人功效;严格制定规章制度,确保“电子党务”运行规范,使党建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适时提出并确立“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迅速完成和实现了由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转变,由建军低级阶段向建军高级阶段的转变,确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全面开展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建设,认真履行人民军队职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是人民解放军和平时期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探索阶段。在探索和实践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若干国防…  相似文献   

16.
实现后勤规范化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坚持依法管理后勤,实现后勤建设和管理法制化。今年初,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政治委员徐永清指出:“依法建设和管理后勤,是现代化后勤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后勤保障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落实总部首长对后勤工作的要求,依法建设和管理后勤.  相似文献   

17.
邱衍汉 《国防》2003,(3):29-30
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国防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国防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的重要保障。因此,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重要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确保西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好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就是邓小平对于中国现代化这一宏伟工程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它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之理论贡献的具体反映。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坚定不移地遵循和坚持它,是继续胜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须。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方向问题,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伊始,就极为郑重地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指出,军队建设必须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民兵作为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迎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实现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唐山军分区从创新民兵组织建设入手,围绕组建什么样的民兵队伍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如何优化民兵组织结构来实现“打得赢”,谋求战斗力的最大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