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主席指出:“搞好依法治军,首先要提高全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新时期治军水平,其中就包括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治军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使依法从严治军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就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各级机关做起,从一线带兵干部做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党成立80多年来治党治国治军的主要经验,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加强党的治军能力建设而言,《决定》指出要“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强军事法制建设,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坚持贯彻依法治军方针是我党70多年治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党、我军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两个重大课题的必然要求,是党加强治军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军方针是我党三代领导集体治军…  相似文献   

4.
殷东海  王绍东 《国防》2008,(10):39-39
北京市大兴区人武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上狠抓制度落实,突出从严治军,注重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既调动了人员积极性,又促进人武部全面建设上台阶。该人武部的主要做法,一是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读书班、理论辅导,并结合自学,深入领会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十七大报告精神,打牢思想基础,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工作实践。二是开展经常性教育,利用每周交接班和执行各种任务时机,  相似文献   

5.
邱智勇 《国防》2016,(3):36-37
小散远直单位是部队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加强小散远直单位的正规化建设,对于贯彻依法从严治军方针、促进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积极适应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新要求,找准建设的“突破口”,多措并举促落实,努力提高部队基层建设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6.
曾晟 《政工学刊》2011,(11):26-27
人才建设是建军治军强军的基础性、关键性建设。它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门学问。学习借鉴科学定律和原理,对于各级干部部门特别是人才建设工作者进一步拓宽视野,摒弃陈旧观念和不良的习惯做法,提高人才建设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彼得原理的启示:人才建设的最佳效益是合理使用人才而不是提拔人才。要达到人尽其  相似文献   

7.
潘尔龙 《国防》2006,(7):65-65
从严治军是党的领导核心一贯坚持的治军方略,是军队质量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军分区、人武部由于人员状况、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特殊,贯彻落实从严治军方针要坚持基本原则,结合实际进行。(一)教育正心,打牢官兵思想基础。治军须治人,治人先治心。军分区、人武部部分干部认为,到人武系统工作没有什么前途,主官基本上是职务到顶、升迁无望。体制编制改革后,副团、正营编制减少,营以下干部晋升困难。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与地方人员打交道,以利以后转业。如此这般,形成有的干部年复一年守摊子、日复一日混日子,不谋大事、不搞建设、不思进取,甘居平…  相似文献   

8.
艾如良 《国防》2016,(3):32-35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是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省军区系统深入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思想,必须提高法治化认识水平、突出从严治官治权重点、抓好日常养成、加强纪律建设,努力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9.
巫江平 《国防》2005,(3):63-64
信息化战争进展快速,具有初战即决战的特点。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组织民兵参战支前,必须提高民兵的快速动员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民兵快速动员能力建设,关键在于遵循“依法治国”、“依法治军”和“从严治军”的原则,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民兵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干部责任制度。实行领导岗位责任制是当前地方各行业通行和有效的做法。民兵工作也要借鉴地方这个做法,按照《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关于专武干部,民兵营、连、排、班干部职责的规定,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把民兵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和…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国防》2001,(3)
北京卫戍区举办师团干部法学集训 为了认真学习领会江主席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强化师团干部的依法治军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北京卫戍区不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创建之初就重视运用制度强化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经过80余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制度建设体系,完善了人民军队制度建设,而且透过历史的烽烟,探索了人民军队制度建设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民军队制度建设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军中促进和谐军营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军与和谐军营建设紧密相关。依法治军的“法”中熔铸着官兵一致、军民团结的和谐之魂,孕育着整齐划一、环境优美的和谐之美,并铺设着走向和谐军营建设目标的坦途。促进和谐军营建设,必须确立全面的依法治军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官兵正当权益,在依法治军轨道上推进部队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杨永刚 《国防》2006,(3):55-55
目前,在人武部干部中存在的“动力不足、能力不适应、遵规守纪不严”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人武部全面建设的健康发展,亟待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加大学习教育力度,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使人武部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解决“能力不适应”的问题。通过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以老带新和岗位成才,把抓人武部干部培训与抓乡镇专武干部培训、抓民兵队伍建设以及国防动员潜力掌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人武部干部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能力素质。三是加大从严治军力度,解决“遵规守纪不严”的问题。通过严格贯彻条令条例,切实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等形式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4.
邱型柏 《国防》2006,(9):21-23
胡锦涛主席反复强调,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从严治军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省军区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要确保其有序高效运行,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狠抓依法从严治军,不断提升建设质量和效益。一、深刻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从严治军的重大意义省军区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向纵深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既是影响军队长远发展的问题,又是事关构筑信息化人民战争力量体系全局的现实问题。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从严…  相似文献   

15.
从严治军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针,是部队战斗力的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打得赢”、“不变质”的重要保证。我们从人武部实际出发,坚持把贯彻从严治军方针作为党委的重大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不断提高机关正规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太庆  杨帆 《政工学刊》2012,(10):62-63
军队干部工作的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成果不断渗透和物化到军队干部工作的选拔、培养、考核、任用、交流、退役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干部工作在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干部工作决策能力和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提升干部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快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浓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军队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按照条令条例治军即以法治军的同时,做到以德治军,把以法治军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德治军紧密结合起来,将我军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创新和发展军事指导理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重要保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军队正规化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以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依托,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加快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周鑫 《军事历史》2016,(2):41-44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取得对敌作战辉煌战绩的同时,自身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体制编制、军事工作制度、政治工作制度、纪律法律工作制度、后勤工作制度等逐步完善规范,在我军实现从严治军、依法治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回顾这一时期我军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推进当代人民军队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京军区某野战输油管线大队党委一班人,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把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为部队建设的关节点,着力提高干部带兵打仗能力。连续四年被分部评为先进党委、战备训练先进单位,去年被军区评为先进旅团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