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红六军团、红二军团、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分别与黔东“神兵”、黔西北的绿林游民武装、黔川的哥老会、川康的袍哥土匪打过交道,或吸收改编或坚决斗争,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抗日前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展的争取西北哥老会共同抗日的工作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减少了阻力,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16,(12):26-38
在1934年至1936年间,南方几个主要根据地的近二十万红军将士,历经两度寒暑,纵横15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中部队最远行程达2.5万里,如果加上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长征路,红军长征总里程达6.5万里,这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长征首先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实现战略转移为最终目标,以行军和作战为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3.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作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在红军长征史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5.
马宏伟 《军事历史》2006,(10):20-28
康克清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指挥过打仗的女战士,是中央苏区赫赫有名的“红军女司令”。作为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仅有的三十名女红军之一,康克清在长征初期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紧紧相随在红军总司令朱德身边,三过草地,数跨雪山,历尽艰险,走完了长征的全过程,也见证了长征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  相似文献   

7.
军事史文摘     
陈济棠为何给中央红军长征让道? 1934年10月,陈济棠曾派出代表与红军代表秘密谈判,达成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10月下旬,中央红军开始突围长征,陈济棠在湘粤边境划定通路,使红军顺利、迅速地通过广东边境。这为红军突破蒋军第一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原因何在?首先,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和对抗是他与红军签订秘密协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为了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证.这一举世无双、惊心动魄的远征,在中国人民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长征所表现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历史“印痕”,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血战湘江,和后来的西路军蒙难、皖南事变,并称为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 湘江战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空前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当时,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企望在湘江东岸聚歼红军.一场空前惨烈的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进退维谷中的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这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长征中的士气激励郭新瑞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壮举。它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是整个人类史上所罕见的。那么,红军靠什么战胜困难并最终赢得任征的胜利呢?其中,激励高昂的战斗士气是一项重要保证。红军的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这...  相似文献   

11.
红军苦乐观及其现实意义刘永明,张年祥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举世震惊的艰苦跋涉,它所经历的艰辛与险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红军最终靠什么战胜困难并赢得长征的胜利呢?其中,确立正确的苦乐观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保证。众所周知,红军的长...  相似文献   

12.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刘国语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率领下,胜利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在此期间,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个战斗的英雄集体。这个英雄集体,就是中...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展的军事经济工作,对帮助红军克服长征途中的军事经济困难,保障红军的给养和战争物资的补给,最后夺取长征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作包括长征初期的“大搬家”式军事经济工作及其转变、取之于敌的军事经济工作和取之于民的军事经济工作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论著都称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退却,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是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但对“逃跑主义”的涵义缺乏明确的阐释和界说,有的似称红军战略退却行动本身,有的则说成是事先未作准备即仓卒转移,还有的认为在退却过程中军事方针上犯了“逃跑主义”错误。近几年红军长征史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对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决策准备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对中央红军战略退却  相似文献   

15.
蒋苏婕 《政工学刊》2005,(11):24-25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艰难险阻北上抗日,纵横11省,转战数万里。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战斗精神。在长征中,红军面临的斗争环境的恶劣在中外军史上是罕见的,所取得的胜利的意义非比寻常。红军的长征,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还留给后人以具有永恒价值的丰厚精神滋养。在今天,重温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探讨并传承红军长征的战斗精神,对于在全军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战斗精神培育活动,做好全面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红军长征战斗…  相似文献   

16.
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数度变化落脚点,其中拟在滇东地区临时立足反击的意图,迄今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甚至于所有公开出版的红军长征史研究著述均未涉及,当然也就不能合理解释中央红军彻底脱离贵州、取道云南渡金沙江的成因.而事实是,中央红军在抢渡金沙江之前,曾打算立足滇东,创建临时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邱延年 《国防》2012,(3):77
我站在共和国的地图前,心潮激荡,遐想万千。在祖国大地上,什么路最漫长?红军长征的路最漫长——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河的八个渡口渡河,开始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一九三六年十月,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标志长征全部胜利结束,历时两年,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四十座名山险峰,  相似文献   

18.
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5年10月19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精心运筹下,中央红军在清除内部错误路线的同时,成功粉碎外部围追堵截,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把中国革命重新引向胜利的道路.在总结长征历程时,毛泽东曾自豪地说过: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被称为地球上一条永恒的红飘带.这条红飘带上的女兵——长征中的女红军,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承受着比男红军更多的艰难困苦,以顽强的毅力和部队一起行军作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在雪山、草地里跋涉,与生命的极限进行顽强抗争,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完成其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后,感慨地说: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书写长征的著作和文章,记载的多是高层的人和事,漫漫征程上普通战士跋涉、奋斗的事迹,多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忽略.可正是他们才真正体现出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正是他们创造了这部"人类伟大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