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希特勒的“巴黎大炮”(又称“炸巴黎”),知道的人可能不少。然而,对希特勒曾下令制造比“巴黎大炮”更大的“多拉”巨炮,就鲜为人知了。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称霸世界。他最早想的是进攻法国。但法国早从1928年开始,在法德边界筑起了世界闻名的马其诺防线,全长390公里。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达3.5米厚,装甲炮塔厚度达300毫米,可抗两发直接命中的420毫米迫击炮弹。因此,马其诺防线就成了希特勒德国攻击的第一个目标,于是他命令重新制造比“炸巴黎”更大的超级武器——“多拉”巨炮。希特勒为什么想首先干掉法国,这得从…  相似文献   

2.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内部反希特勒人员曾几次刺杀希特勒,都未能成功。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飞机到前线视察。趁希特勒午餐时,反希特勒人员巧妙的将一枚炸弹安放在希特勒的飞机上。这是一枚特制的炸弹,形似方形容器,一条金属线拉着撞针,金属线一断,撞针就会撞响底火引爆炸药。在炸弹的包裹里装有硫酸,只要触动一个小小的按钮,硫酸就会流到金属线上将线腐蚀断。午饭后,希特勒登上飞机时,一名反希特勒人员机警地启动了炸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希特勒组织了一支代号为“第150装甲旅”的特务部队,专门破坏盟军的后方保障和通讯设施,散布谣言,制造混乱。“钞票”行动,就是其中的一次重要破坏行动:伪造3000万比利时和法国法郎,交给在荷兰和比利时的德国间谍,作为收买码头  相似文献   

4.
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后大力开展军备竞赛,建造各种新型军舰和潜艇是摆在德国海军面前的头等大事,希特勒和海军元帅雷德尔希望建造一种新型超级战列舰来重振德国海军的雄风,希特勒也是个“大炮巨舰主义”信奉者,对巨型战列舰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田武 《国防科技》2006,(5):90-92
朱可夫是原苏联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军事活动家、卓越的战略家,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成就而名垂青史,成为前苏联人民心中的英雄。哪里危机,朱可夫就出现在哪里。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战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1942年夏,斯大林格勒前线告急,朱可夫临危受命、运筹帷幄,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斯大林格勒一战,全歼德军25万,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转折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1942年夏末,是阿道夫·希特勒不可一世的时候。在位于乌克兰维尼察附近的“狼穴”大本营里,希特勒面对着摊在面前的大比例尺寸地图,露出一丝狞笑。的…  相似文献   

6.
二战秘闻     
希特勒的手如同蛇一样冰凉1940年11月12日,我同莫洛托夫一同走进了柏林帝国办公厅希特勒的办公室,这是我第一次在近处见到希特勒.我们走进办公室时,只见希特勒一人坐在一张大写字台后面批阅文件.觉察我们进来,他马上抬起了头,急速起身迈着碎步向我们迎来.我们同他在房间的中央相遇.  相似文献   

7.
当昏庸无能的捷克总统哈夏”满怀信心地把捷克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后,希特勒自以为获得了一艘巨大的大陆航空母舰·35个捷克步兵师.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堪称欧洲一流。 他首先把作战地图上的进攻箭头指向了但泽和波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德国法西斯对波兰的侵略.是希特勒妄图称霸世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希特勒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让日本尽快进攻苏联,并拉拢蒋介石反苏反共,曾3次“调停议和”中日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9.
朱可夫(下)     
马骏 《国防》2005,(8):81-83
三、“人民是我们的母亲,作为军人,最大的痛苦与回来,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过了吃饭的时间。随行失职就是不能保护好人民,使他们受到战争的苦难。”这人员提醒他该吃饭了。朱可夫也感觉肚子有点饿了。于是朱可夫的政治信念之一。当看到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是,找个地方,就地啃面包。吃着吃着,他看到有两个小的饥饿、痛苦与死亡的惨景时,朱可夫的心在颤抖。“为姑娘在不远处望着他。朱可夫向她们招了招手,让她们了他们不再这样,一定要打败希特勒匪徒。”这是朱可夫过来,问小姐妹:“你们有什么事吗?”能征善战的根本动力小姐妹摇了摇头,有点拘…  相似文献   

10.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0,(16):38-39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本可以在应对诺曼底登陆作战时对盟军使用化学武器,就此展开一场惨烈的毒气战.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做法。他们的放弃让成千上万的盟军士兵捡回了性命。一直以来,以凶残著称的希特勒为何在此时选择“仁慈”成为一个不解之谜。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希特勒在一战中被英军毒气所伤的经历有关,似乎不愿他人也“复制”自己的中毒遭遇。  相似文献   

11.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苏军全线溃败,到12月初就损失约七百万人。然而,在莫斯科城下,苏军却创造了奇迹,第一次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把德军击退一百至二百公里。战前,德军估计苏联陆军有一百八十二个师,能用于对德作战的足一百四十一个。苏军遭受惨重损失,仍有力量进行反击,这使许多德军将领迷惑不解。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过低估计了他们的力量,现在被我们发现和识别出来的师就有三百六十个!”当然,低估苏军实力  相似文献   

12.
去年 ,海军 91388部队某船担负着南沙值班任务。在条件恶劣、生活艰苦的环境里 ,官兵们以苦为乐 ,坚守岗位 ,在与寂寞为伴的日子里 ,发生了一桩桩感人有趣的故事。追雨6月的南沙骄阳似火 ,太阳烤着大海、礁堡、值班船。天 ,已一个多月干旱无雨 ,每天温度计显示都在摄氏 38度以上。官兵们一天下来 ,身上都“长”了一层“白沙盐”。尽管如此 ,他们每天只能用打湿的毛巾擦擦身子 ,不像生活在大陆上的我们 ,一天可以冲一次、二次或多次澡。他们每人每天只有半脸盆水洗澡、洗衣等。在南沙 ,淡水比油还珍贵 !6月的天 ,犹如小孩子的脸 ,说变就变。…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美国学者在伦敦档案局查阅资料时发现,英国皇家空军曾计划劫持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战争。刺杀战争祸首的计划也一再制订出来。其中,英国情报部门决定首先解决希特勒。据英国皇家空军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希特勒外出常乘坐“神鹰”4引擎飞机。鉴于此,皇家空军道格拉斯上将和哈里斯少将进行一番秘密策划,决定利用内线,将袭击希特勒座机的着陆点定在英国福克斯附  相似文献   

14.
“在潜艇战上很明显的不景气现象,是由于敌方的一项技术发明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德国潜艇遭到同盟国海军沉重打击后,希特勒发出这样的哀叹。在大西洋惊心动魄的反潜战中,那一回回角逐,一次次搏杀,不仅是兵器对兵器、人心对人心、国力对国力的较量,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的较量,哪一方在科技上占了优势,胜利的天平就倾向哪边。  相似文献   

15.
战争轶闻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书面下达了对波兰发动侵略的命令,这时的德军已是箭上弦,刀出鞘,一场血腥的战争即将开始。 希特勒知道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他却要为这场战争找出一个所谓“正义”的借口来。于是,他首先命令德国所有的电台都广播了对波兰的和平建议。而与此同时;一小队党卫队特务已悄悄地在靠近波兰的德国小镇格列维兹。8月31日晚9点,格列维兹的电台遭到来自波兰的“袭击”。一小队身穿波兰陆军制服的党卫队员进攻了  相似文献   

16.
奥托·斯科采尼(1908—1975)是纳粹德国党卫队(SS)领袖之一。他指挥SS别动队多次成功地实施了希特勒部署的绝密闪电偷袭。1943年意大利发生“7·25”事件,推翻了墨索里尼。希特勒立即在元首大本营单独召见斯科采尼,指派他去意大利执行营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计划”。9月12日,星期天,斯科采尼率领伞兵别动队,押解一名事先被绑架的意大利将军、空降到意大利大萨索山山顶旅馆(临时监狱)旁100码处。这个山顶是亚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了一系列的登陆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为了取得登陆作战的成功,进攻的一方无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因此在这些大规模登陆战的幕后上演了一出出精心策划、五彩缤纷的戏剧。登陆战中神秘诡异的外交战便是这众多戏剧之中尤为精彩的一部。 挪威登陆——“电影外交”逞狂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与盟国同时都在准备一次对丹麦和挪威的抢占行动。1940年3月1日,希特勒签发了  相似文献   

18.
希特勒自杀了吗?墨索里尼尸骨在何处?纳粹宝藏在何处?珍珠港遭袭是美国苦肉计?希特勒为何停止进攻敦刻尔克?纳粹到中国西藏探险寻找什么?斯大林为何不防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二战同样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团。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然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经过协力血战,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并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一批德国抵抗分子实施了一次对纳粹元首希特勒的暗杀行动。此次笨拙的暗杀行动只让希特勒受了点惊吓和皮肉轻伤,而几名参与暗杀行动的抵抗分子除了一名女子外都遭到了纳粹行刑队的处决。如今,60年过去了,当年曾在暗杀希特勒行动中发挥过作用且幸存下来的唯一人员、现年86岁的老妪英加·哈格(Inga Haag)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戴维·史密斯和沃特·哈里斯披露了当年暗杀元首行动失败的始末。7月11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对此作了全方位的报道。希特勒几乎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耄耋老人英加在伦敦中心玛丽勒伯恩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展开了全面战略反攻。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巨大成功,使困兽犹斗的希特勒心悸胆颤之余,变得更加穷凶极恶。在西欧战场,法西斯德国针对英国使用了一种极其神秘的“杀手锏”武器。一时间,英国首都伦敦出现了“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的惨烈景象,整个城市顿时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然而就在数名机智勇敢的中国青年巧施魔法之下,“幸运女神”终于降临英伦三岛上。使美丽繁华的伦敦古城免遭死劫。本文追溯倒流的时光,循着历史的轨迹,探访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希特勒手持利剑不可一世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