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介绍,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这颗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这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2.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跨界保险行业的遥感卫星及地理信息服务运营商,开创了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新模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基于保险业务方面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地图位置服务、农业保险遥感卫星大数据、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智慧城市"项目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此次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拓展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为纪念中国航天史上这一里程碑事件,更好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社会各界关注航天、支持航天,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科技事业,在国家航天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治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  相似文献   

5.
到2010年,随着我国2到3个天地一体化卫星应用网络体系的建成,我国的空间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从素有“中国卫星的摇篮”之称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这个研究院已在现有研制体制、加工工艺、检测手段、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加强,努力加速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形成卫星应用体系。近期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2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项目获得技术创新奖,成为本届比赛唯一获奖的飞轮储能项目,受邀在江苏溧阳领奖,这是组委会及储能行业对项目团队的充分肯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磁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总体部(以下简称“磁电总体部”),  相似文献   

7.
在长达八年的导航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攻关征途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北斗导航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7年9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07年中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空间攻防和航天动力学”,以总结和交流我国在空间攻防和航天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成果。欢迎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踊跃投稿,论文经评审录用后,将收人《2007年中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并邀请作者赴会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国内具有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外层空间开发、卫星、飞船及其他航天器研制,空间技术成果推广,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卫星应用及空间技术二次开发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月15日9:5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一号A(HY—1A)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808秒后,卫星与火箭正常分离,到达870公里初始轨道,按计划在经过7次变轨后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 2002年5月29日上午9:50,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所属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第一轨卫星数据。 2002年9月18日上午,在国防科工委主持下,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HY—1A卫星在轨交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接收到HY—1A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1日,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沧州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19军民两用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在京召开。来自黑龙江工办、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火箭军装备研究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12.
威发轫,1933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和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原院长。  相似文献   

13.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重点关注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战略部署及发展规划;国际现行航天法律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前景预测等;载人航天、探月与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系统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的最新进展;航天关键技术及重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运载火箭、卫星、飞船、  相似文献   

14.
四象爱数     
正看见世界洞察未来四象万安空间纵横遥看寰宇感知天下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由多位遥感领域专家组建而成,以海量遥感卫星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四象爱数在遥感数据提取算法和数据应用方面积累了数十年技术经验,具备丰富的国家大型专项实战经验,在卫星系统规划、卫星测运控、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处理方面具备专业优势,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卫星应用创新型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军政四大应用遥感信息提取、地理信息高精度地图应用、基建工程及工程险商业卫星遥感技术应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无人系统总体部(简称:航天九院无人系统总体部,代号:九院九部)是航天九院无人装备产业一体化、体系化发展平台,已累计实现产值百亿元,"飞鸿"系列无人机、"飞腾"系列精导武器享誉国内国际市场。"飞鸿"系列无人机已形成了"远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固定翼旋翼兼具"、从500g至5t级超近程及近程、中远程、巡飞作战四大系列20余型产品,作为现役信息化无人装备的典型代表先后入选2015年"9.3"阅兵和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FH-98大型无人运输机引领国内智能无人货运物流行业发展。"飞腾"系列精导武器已形成"一弹多型""一型多用"、从15kg至500kg级20余型产品,是目前国际市场挂载机型最多、型谱最全、出口地区最广的产品。2020年7月4日,向塞尔维亚交付的FH-92A (国际市场产品代号CH-92A)察打一体无人机,更是首次实现了中国无人机打入欧洲市场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6.
4月18日23时59分在西昌发射基地,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升空。此后,卫星运行正常并开始了太空试验。 它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西安测绘研究所共  相似文献   

17.
快讯传真     
中国中国卫星要走产业化道路 光明日报12月14日 闵桂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航天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历任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等最近指出: 人类航空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单位全面动员,发挥航天技术优势与企业综合实力,有力地支援了湖北省等疫情防控前线,彰显了航天企业的政治站位与社会担当。参与专门医院建设2020年1月28日,航天科技集团九院航天电工集团武汉电缆公司接连收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程部通知,两家医院急需各类优质电线。  相似文献   

19.
正1月20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准实时"将GECAM卫星探测到的伽马射线暴观测警报下传至其科学运行中心,揭开了北斗三号系统全球短报文服务应用于空间科学与宇宙探测的序幕。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工程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主要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怀柔一号"极目望远镜,简称GECAM),是北斗三号系统全球短报文服务的首个卫星试验用户,也是我国首个具有即时下行观测数据能力的空间天文望远镜。该卫星创新性地使用北斗三号系统的全球短报文通讯链路,将天体爆发的关键科学数据准实时下传至地面,从而快速引导其他设备的后随观测。试验中,卫星将信息通过北斗三号系统下传至地面,GECAM卫星科学运行中心在触发后约60秒收到第一条北斗短报文,其后10分钟内收到所有短报文信息。短报文传输功能正常,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2003,(1):84-85
光明日报12月14日闵桂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航天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历任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等最近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