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复转军人曾经与雷锋在一个团服役。在离开雷锋38年的日子里,他们牢记“雷锋战友”这个共有的名字,矢志不渝地学习、传播和实践雷锋精神,成为享誉中原乃至全国的“编外雷锋团”。这里介绍的是“编外雷锋团”未曾披露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在农七师126团青年路社区,活跃着一支由退休职工组成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经常为有困难的职工家庭做好事,被居民们誉为退而不休的“老雷锋”。图为退休职工在给群众义务修理自行车。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原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政委田永清曾把雷锋精神总结为“十个一”:“一辈子”的奉献精神、“一颗心”的“傻子”精神、“一块砖”的敬业精神、“一颗钉”的学习精神、“一团火”的助人精神、“一滴水”的团结精神、“一线光”的磊落精神、“一把油”的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4.
温景宽  郑万宝 《东北后备军》2010,(4):F0002-F0002
3月3日4时50分,吉林某预备役师“的士雷锋班”12名预备役士兵,分乘5辆漆着雷锋头像的出租车,远赴霄锋生前所在团,开始了千里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5.
一家三代,代代都是工程兵,代代都与雷锋有着不解之缘,爷爷管宗礼亲耳聆听雷锋同志作报告,儿子管序东入伍来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当兵,孙子管泰然,从曾送雷锋当兵的老红军余新元手中。  相似文献   

6.
到南空某雷达站的第一天,听到连队官兵亲切地叫上士、雷达技师卢凯宣"雷锋",感到很诧异,就对着连队会议室墙上雷锋英模画像给他进行了"画像",雷锋是圆脸,而他是国字脸。为什么大家都叫他"雷锋"?有困难,找"雷锋""‘雷锋’,梯子放哪儿了?""‘雷锋’,热水器坏了。""‘雷锋’,帮我把被子晒一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在营院里响起。每次走廊的灯刚刚坏掉,他就扛着梯子上去检查;  相似文献   

7.
也许,这是历史的一次有意安排。 37年前,河南邓州有560名青年,与雷锋同年应征来到了沈阳军区工兵某团。他们与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的还与雷锋同分在一个连。也许又是历史的巧合。今天的邓州籍雷锋战友中,有雷锋生前所在团团长、政治处主任,有雷锋团一、二、三营的营长、教导员……恰恰是一个“编外雷锋团”!人生这次偶然的际遇,使他们从此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560名青年便拥有了一个共同而光荣的名宇——雷锋的战友。 37年过去了。这些雷锋的战友,陆续转业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十几年来,“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把“雷锋的战友”这个光荣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心间,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实践着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深情地祭奠、呼唤着他们亲爱的战友雷锋。  相似文献   

8.
王海明 《国防》2014,(6):7-7
正乔安山是雷锋的亲密战友,今年已74岁。日前,他来到山西省文水县,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与"小贾爱心接力团"共缅英烈事迹。55年前即1959年,乔安山和雷锋都在鞍钢工作并相识。1960年两人同时入伍,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  相似文献   

9.
张峻 《军事历史》2003,(2):31-34
初识雷锋1960年,我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当宣传助理员,主要搞摄影报道工作。当时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正是经济困难时期。一天,我们接到工兵第10团转来的两封地方来信,一封是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寄来的,说一个叫雷锋的新战士向公社捐助了100元钱;另一封信是中共辽阳市委寄来的,说一位叫雷锋的战士向辽阳受洪灾的群众捐助了100元钱。这两封信引起了我们对雷锋的关注。不久,雷锋这位入伍不到10个月的新兵被工兵第10团评为了“节约标兵”。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决定对雷锋的事迹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就…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团是雷锋生前所在团。40年来,我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雷锋精神当作“传家宝”,坚持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不断发展进步。团队先后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和团中央评为“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被总部评为训练改革、科技练兵和学习成才先进单位,被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团、基层建设先进团和人才建设先进单位,6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雷锋精神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意愿。作为雷锋传人,我们始终把弘扬雷锋精神当作政治责任,传了一代又一代。雷锋出在我们团,但他…  相似文献   

11.
历史,有时会那么巧合。37年前,河南省邓州市560多名新战士,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生活在一个团队。有的和雷锋分在一个连,住在一张大通铺上;有的和雷锋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有的与雷锋同台演节目;有的和雷锋一起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他们都听过雷锋的报告,许多战友还坐过雷锋的车。雷锋不幸遇难时,有的还亲自参加抢救。雷锋虽然离开了他们,但雷锋精神给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以后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走下来,一走就是35年。沧桑岁月,春秋寒署,他们始终象雷锋那样工作、生活。后来,他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1周年,伴着和煦的春风,军营、警营内外又掀起一股学雷锋热潮。51年来,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早已扎根在我们心中,雷锋并没有走远,他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3.
他曾与雷锋在一起当兵,复员后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40多年过去了,老人一直传承着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见到贺本源老人时,他正在农五师八十四团中学和学生一起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从他那深邃的目光和动情的歌声里,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老人对战友的怀念。1959年12月31号,18岁的贺本源穿上新军装,登上了从湖北省荆州市开往沈阳的军列,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60年元旦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贺本源很  相似文献   

14.
要有追求理想、锲而不舍的"韧劲儿"。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是雷锋从小就有的愿望。然而,由于身材弱小,雷锋报名入伍体检时没有过关。但他并不气馁,几经周折、"不依不饶"恳求组织。终于,他那颗赤诚之心和那股子"韧劲儿"打动了所有的人,组织研究批准了雷锋入伍。后来,雷锋在日记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渴望已久的  相似文献   

15.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到过邓州,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只因为雷锋生前的560名邓州籍战友。40年里锲而不舍地学雷锋,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像雷锋那样报国为民,他们的事迹震撼了万千军民心灵。  相似文献   

16.
今日“雷锋团长”──访某基地后勤部副部长刘德全梁运增提起“雷锋团长”刘德全,在军内外没有不知晓的,人们送给他“雷锋团长”这个美称转眼已经七、八年过去了。如今的“雷锋团长”怎么样了?日前,笔者专门走访了现任某基地后勤部副部长的刘德全。在一间陈设简单的办...  相似文献   

17.
张公山位于风景秀丽的淮河之滨——蚌埠的西郊,山下有一支雷锋群体,这就是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学员九队。21年来,学员九队长期坚持“学雷锋事迹,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的活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雷锋精神赞歌。该队被驻地群众称为“雷锋学员队”,享誉军内外,先后30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成为全军院校先进学员  相似文献   

18.
徐选森从军队转业到金融战线工作16年间,先后18次被省、地、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被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评为“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先进个人”;去年底他又添殊荣,获得全国金融工会授予的“全国金融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刚脱下军装两年的徐选森被任命为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南溪县支行行长兼党组书记。要说带兵,徐选森称得上一把好手,当兵18年,5次荣立三等功,7次受军师团通令嘉奖,4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可  相似文献   

19.
李迪  高文俭 《政工学刊》2011,(8):1+81-F0002,F0003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雷锋生前所在团”后勤处立足自身变际.全员参与,全面创争,掀起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他们牢固确立后勤工作“五好”、“四个实践”工作标准,以“牵于服务活动”为平台,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省怀化市城乡,常常可以看到一辆写有"雷锋110"鲜红大字的汽车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快速、及时、免费的服务。当地群众对这辆车都不陌生,他们说:"这是一对好夫妻,两个‘活雷锋'自费购买的‘雷锋车'。"这辆车是带领"雷锋110"为困难群众快捷服务的,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便民的"灵菩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