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父亲是个渔民。小时候,每当父亲打鱼归来,我便和弟弟,蹲在鱼筐旁边,欣赏各种各样的鱼。一次,父亲又挑回一担鱼,放在院当心,我和弟弟高兴地围了上去,扒拉起来。那圆圆长长的是海鲶鱼,扁扁椭圃的是比目鱼,圆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是  相似文献   

2.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诗。艾青很小就被送到一个贫若农妇大堰河的家里抚养,五岁以后他回到自己的家,这段生活使他感受到了农发家庭的温暖,也感到了自己的地主家庭的冷漠和隔阂。1932年,国民党将艾青逮捕入狱。1933年的一天早晨,下着大雪,诗人在狱中望着铁窗外寒冷的飞雪,不禁想到乳母给他的温暖;  相似文献   

3.
张瑜 《当代海军》2003,(10):27-27
海军世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儿,而对于海军玛丽·伊文斯准将来说却不同,虽说父女两代都是水兵,但老父亲却只是舰艇上的一名炊事兵,而她“贵”为司令官,并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女将军并没有因此嫌弃父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高高在上”而骄傲。她对父亲说:“我虽是你的上级,可你仍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50年代初,玛丽出生于一个海军家庭。已退役的老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基干民兵,今年26岁,家住山东省青州市朱良镇彭家村,说起这件事让大家见笑。我家原先共7口人,是村里典型的超生户,父母共生了我们姐弟5个。父亲很固执,秉持着古旧的传宗接代原则,不顾国家政策,非要母亲生个男孩不可,于是我就有了4个姐姐。由于人口众多,为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全家花销的事,父母没少吵架。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有关父亲和他父亲的故事。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说起这个故事。我妈妈随军有五六年了,还是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说起他的家庭。父亲是名普通的基层部队主官,在我最初对军营的记忆里,整天他的身影忙得像我小时候玩的陀螺。只是这些天来父亲似乎轻松了许多,于是我才听到他的述说……  相似文献   

6.
冬季征兵工作的第二天晚上,父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便匆匆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最后的目光,那是对我们寄予的厚望。然而,父亲还是过早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地消逝了,只依稀地留在我的梦中。 父亲出身于边远山乡贫寒的家庭,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从此,父亲的沧桑与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既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又饱尝了在外做生意的艰辛、办企业的艰难。  相似文献   

7.
从我出生时起卡洛琳就认得我。为她送终对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光荣。我父亲死后,在大妈眼里我成了一家之主,对于这个家庭,她献出了半个世纪的忠诚与热爱。  相似文献   

8.
岁月不知埋藏了多少记忆,但一些闪光的事物常常会被人们铭记于心。年过60岁的父亲已经离开好多天了.可每当想起他头戴旧草帽.顶着炎炎烈日.从遥远的农村给我们送鸡蛋的画面,总是让我记忆犹新.为之动情。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0,(4):22-22
读者:我是一名团场职工。明年我的孩子就要考高中了,我想让孩子报考内地新疆高中班。听说兵团有政策可以给部分职工家庭的子女加分。能介绍一下哪些职工家庭的子女可以享受这项政策吗?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个英雄的背后 ,都有一名伟大的女性。我的父亲麦贤德在“八六”海战中的壮举使他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但同时也成为一名一级伤残军人。1 972年 6月 1日 ,母亲毅然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 ,在父亲光荣负伤后的第 7年与父亲组成了家庭。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用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创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为此 ,母亲吃尽苦头 ,付出了一切。如果说我的父亲是英雄 ,那么我眼中的母亲则是英雄背后的英雄。儿时的我 ,总是不能理解与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以为呵护与关爱便是亲情的全部。由于健康原因 ,父亲的性格喜怒无常 …  相似文献   

11.
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听母亲说,连续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第三胎生了我这么个宝贝儿子。父亲高兴得要命,说他这辈子有指望了。我小时多病,父亲经常三更半夜地去找医生,连脚都跑起了茧。虽然后来母亲又超生了小弟,但父亲却总是宠着我。父亲凭着无师自通的石匠手艺负担着我们姐弟几个的学费。尽管父亲干得很辛苦,可我看着越来越惨淡的家境,还是一个劲儿地说父亲的不是,埋怨他没有别人的父亲精明、能干。父亲只是经常叹着长气,一声也不吭。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工作分配没能如我所愿,被分到了全区最偏僻的一所乡村小学。我把这件事又归咎到了父亲…  相似文献   

12.
(散文)父亲     
父亲的身躯越来越佝偻了。刻满皱纹的额头和已开始谢顶的头发,布满鱼尾纹的眼角记录着他人生的沧桑。昔日高大爽朗的父亲变得多愁善感了,甚至有些唠唠叨叨. 我出生在川北北老区的一个小镇,儿时家庭窘迫,父亲是个木匠,靠常年在外做木工活补贴家用。家中虽然很穷苦,但父亲对我这个长子却是溺爱备至。小时候不醒事,读书也不用功,成天跟小伙伴在山地里‘疯’,而小妹每天放学都得去打一背篓猪草。父亲的溺爱使得我经常去欺负同学和小妹。直到有一天,我把邻里张大妈家的四只小猪撵到河边淹死了,在农村  相似文献   

13.
在太行山下、淇河两岸,“拥军模范”王利云,一个响亮的名字被当地军民广为传颂。王利云,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一名普通女工,一位全身心为子弟兵、军烈属播洒爱心的人。多年来,王利云下岗不失志,凭着坚强的毅力、执著的追求,战胜创业的艰难和生活的艰辛,坚定地走上了拥军之路,在这座美丽的山城,掀起了一股生生不息的爱军拥军热潮。王利云的家庭被评为全国“心系国防的好家庭”;她被省评为“双拥共建先进个人”,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拥军模范”称号。坚定执着——“今生今世我虽不能从军,但还可以拥军!”王利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并光荣负伤的转业军人。受家庭的熏陶,王利云从小就非常  相似文献   

14.
拳拳赤子心耿耿爱国情─—忆父亲陈寿全陈玉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不由得更加怀念我的父亲。我的父亲陈寿全是爱国归侨,1918年3月5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个华侨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归国抗日,1943年留重庆冶炼厂工作,毕生报效祖国,于1...  相似文献   

15.
无书不成眠     
对书的热爱,缘自年少时家庭的熏陶,缘自一个书香门第最基本的亲近和认同感。 我对书的感情是父亲潜移默化培养的。在我尚未进入学堂,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堆的小人书。因为不认字,儿时的我理解起那一大堆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吃力。为了能在小伙伴面前展示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在老家昏黄的煤油灯下,缠着父亲教我识字读书。父亲总是对我说:"好书不厌千回读。"当时我虽然不懂,但也郑重地点点头。后来我想,父亲用几本小人书就让成天玩得像个小野人似的我乖乖地入了龙套,这一招实在是高!在我幼年时祖母时常指着我的小脚对我们兄妹说:"有字的纸张不能踩!"长大后,长辈们  相似文献   

16.
父亲     
父亲的黑发染上了霜父亲的脸膛被苍桑刻上了年轮父亲的脊梁风化成了礁石父亲山峰般的身影变成了余辉中的孤线一股涌动按捺不住一种内疚欲说还休一份严慈教我蓬勃茁壮一道深邃的目光使我走进阳刚月光朦胧的傍晚也曾生长出许多怀想风雨绵延的长夜一任奔腾的思绪萌动几多的怅惘雷声惊梦恍若是父亲铜钟般的声音在殷殷地叮咛既然选择了军旅就要用青春和热血铸造出一轮辉煌的太阳这才是对父辈最好的报偿父亲@高新民$八一八一五部队政治处  相似文献   

17.
从"拼爹时代"说起 有人开车撞了人,下车就喊:"我爸是李刚!"其实这李刚不过是一个公安分局的副局长。但这一声狂吼让中国大地震颤不止,也划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拼爹时代"。现在的"80后"不管上学、找工作、买房子,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拼的是各自父亲,甚至出现了女大学生挑男友得拼准公公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退伍老兵     
国庆前夕,正在边防哨所采访的我,意外地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说:“儿啊,最近厂里给咱发了2300元奖金,政府为咱办妥了医疗保险,我还重新盖了一栋房屋,等着你回来住呢……”细细聆听着父亲“三喜”临门的讯息,我似乎又看见了他那兴奋的表情。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     
父亲去世9年了,回想往事,父亲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9年前,我任新兵排长,家中突来急电:“父亲病故,速归。”是留下来继续参加新兵考核还是回去吊唁父亲?怀着巨大的悲痛,我含泪选择了前者。但却成了我一生莫大的愧疚。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信     
父亲来信了一句句鼓励的话儿语重心长信里有谆谆教导也充满几多期望读罢信我仿佛看到父亲期待的目光读罢信我感到有一股热血在心头回荡父亲的信教我不再想家父亲的信让我变得更加坚强父亲的信教我堂堂正正做人父亲的信让我有了抱负和理想父亲的信使我感到重任在肩父亲的信给了我奋勇前行的力量父亲的信@李珂$65575部队72分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