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顶替父亲参加工作前,我的4个兄弟姐妹和父母在亲友的参加下,家庭签字协议,即家财产(父母的)从此由他们4个分享,我顶替父亲工作,不承担赡养费,都签字表示同意。可事过半年,家兄扯皮,提出要我赡养(病残人)。请问,这  相似文献   

2.
正军务科参谋小张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老兵复退、士官选改,哪一件也不敢掉以轻心;另一边要联系婚宴、筹备婚礼,千头万绪的事情要料理。不料,一件更让他头疼的事从天而降——一张房产证成了结婚的"拦路虎"!原来,小张在距部队不远的世界公园小区买了一套90平米的新房,小张的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一套老房子,资助他们60万,小张与未婚妻小李共同攒了5万,小李又从自己父母那里要了5万,全额买下了这套新房。然而在如何办理房产证上,出现了分歧。小张的父母要求在房产证上登记小张的名字,而小李希望登记为夫妻二人共有。小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成了"受气包"。"再这样纠结下去,我这婚估计都结不成了!"小张找到胡科长诉苦。胡科长听了这件挠头事,也是无计可施,"得了,我带你去政治部找杨律师,  相似文献   

3.
祖父当过兵,父亲是军人,我出生于1977年8月1日。父母说我与"八一"有缘,就给我取了"王八一"(曾用名)这个意味深长且军味十足的名字。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可以说是看着军旗听着军号长大的,但我对军人的印象却不是太好,总觉得当兵的有一股"傻劲"。1994年底,在父母的建议下,我报名参了军,但我对军人的理解并没有多大改变,于是在入伍时换成现在这个名字,直到第二年8月1日,部队演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佳节忆团圆     
我曾经连续12个春节没回家与父母团聚,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确实无法抽开身。那时我是一名战备值班部队的军人,每到过年过节部队值班巡逻任务最重,难得的几个休假名额都给了最需要的战友。17岁就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部队当兵,可以说我没有在父母身边尽过半点孝道,连回家与他  相似文献   

5.
阮高明 《政工学刊》2008,(12):54-54
北国雪飘,南国寒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征兵时节。不由想起自己当兵时。 那时,农村还比较落后,为了摆脱贫困,很多农村孩子刚读完初中,就外出学手艺、打工赚钱。而像我家里条件不好,能读完高中的,简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为此,父母也没少受冷嘲热讽。每当听到邻居说起人家孩子每月赚多少钱的时候,父母总是讪讪一笑。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谢顾问:我是个青年民兵,靠党的农村政策使我家的生活好起来了。前年冬,我拆了旧屋建了新房。哪知,最近我村来了个“风水先生”,他看了我的新屋后说什么:“此地不是建房地,风水不好,必须尽早搬开,否则,生不出男孩,发不起人。”经他一说,我的心动了,新的念头产生了:搬屋,生个男孩;但父母、妻子不同意。父母说,这个老屋场生了三男  相似文献   

7.
分家传佳话     
章杰今年25岁,是安徽省繁昌县高安乡基干民兵。说起章杰分家这件事被许多做父母的赞不绝口。章杰分家为何还值得称颂呢?原来,农村有一些家庭婚嫁风气不大好,许多女青年看男方弟兄几个,因此从订婚到结婚不停地讲条件,闹分家。一些男青年也不体谅父母,不考虑家庭困难,站在女方一边,弄得父母愁眉不展,债台高筑,有的甚至反目为仇,闹出人  相似文献   

8.
变化的故乡     
今年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回老家过年,而我也像一个异乡人回到了故乡。之所以说异乡人,是因为父母前两年搬家了,搬到了城市的新区,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这个新家过年。父母买的这个新房子远离我以前生活的老城区,连路名都是我从来没听过的。我现在出个门要导航,要在点评平台上找饭店,动辄还要坐地铁——在我近20年前离开老家的时候,我对故乡的印象就是连打车都不用,我的生活圈几乎就是步行可达。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串门或家里来了客人时,每当自己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大人们总是悄悄地扯扯我的袖子以示提醒。这是善意的批评、无声的警告。然而,现在这种“扯袖子”的事却渐渐少了,不少人习惯于当“好好先生”,奉行“好人主义”,人与人之间甚至开始忌讳起“扯袖子”的事:扯上级的袖子怕穿小鞋,扯下级的袖子怕丢选票,扯同事的袖子怕伤感情,扯自己的袖子怕失脸面。所以不但自己不扯,而且反对别人来扯,谁扯就认定是谁跟自己过不去,对其耿耿于怀,于是便多了些“抬轿子”的。所谓“抬轿”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讨好卖乖,…  相似文献   

10.
自愿报名设立菜站 1983年,我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毕业分配到麻栗坡县蔬菜公司工作。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后,我自愿报名来到老山脚下的南温河支前蔬菜供应站工作。当天晚上,我将报名支前的事告诉了父母。母亲一听,好半天才说:“你们公司那么多人,非得让你去吗?”其实我明白,当时群众都忙着挖防空洞,缝防毒口罩,准备着随时往后撤。而我,却还要求往前面去。所以,我妈妈的担心是  相似文献   

11.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8):54
百万富翁主持人采访一位18岁的百万富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一直在家里待着。"主持人:"那一定是你的父母把你培养成杰出的人才了。""也没有,我父母也没教过我。18岁生日那天,我父母把我叫到身边,给了我一个存折说:‘孩子,这是你不上学这些年攒下的钱……’"丈母娘难哄问:同样是女的,为什么女朋友好哄,丈母娘难哄?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信     
当兵九年,从南到北走过不少地方,无论是上学还是调动,每一次收拾衣物,每一次整理行装,最舍不得扔的就是母亲写给我的信。母亲是位农家妇女。当兵前,我只知道母亲曾经上过几天学,会认几个繁体字;当兵后,家里给我写信成了一件麻烦事。刚当兵时弟妹小,爸爸也是“斗大的字认不得半升”,别人代写的信怎么也读不出父母味来。俗话讲:“新兵信多,老兵事多”。我们这些新兵蛋子整天就盼着家里的来信,可我的家信总是那么的稀,我的新兵生活也就那么无精打彩地过着,想家的情绪在所难免。然而,有一天,家里来信了,信封是请人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在工作上他实事求是、作风严谨、清正廉明,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位家训严格的家长。他教育孩子从小节俭,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穿用。他不允许子女搞任何特权,要求他们"夹着尾巴做人"。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习近平同志秉承家风,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这种"不近人情"的家风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入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百行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恩情以海深。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做饭,操持家务,为老人看病购物,凡是能干的事都干。尽孝不能等,千万不要找借口,尤其是我们年迈的父母,父母尚在的时候,我们可以孝敬他们,可以缠绕在他们身边,还可以做一个他们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远的父爱母爱。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旦失去之后,那种懊丧、那种空荡、那种失落,是什么东西都弥补不了的。趁着父母健在,做子女的我们应该尽孝道,不要毫不  相似文献   

15.
童年趣事     
小时候,父母从来不给我零花钱。要说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的第一个劳动果实,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事了。那时候,老家杏树多,品种也不少。每年杏子黄的时候,从小暑可以吃到立秋。吃完杏子我们一般不扔杏核的,找石头把它砸开,发现甜杏仁就有声有色地品味了;碰到苦的,得吐老半天才消除苦味。大人们知道哪种杏子甜杏仁的,吃完杏子,直接“咔”的一声用牙就咬开了,把甜杏仁三两下就吃了,动作很优美。农村人收割夏粮时,总带上一些杏子,干活儿累了,坐下来吃几个杏子,嚼几口馍,喝几口水,唠几句话,休息一会儿就又忙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连线蔡国庆     
正空降兵某司训大队陈建明(上尉):你特招入伍的事在当时还是一个大新闻,你是在事业的高峰期选择入伍的吗?蔡国庆:我是1993年8月1日入伍的,应该说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全国,《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我入伍的消息。20世纪90年代初,的确是我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从1991年到1995年,我连续5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独唱,《去远方》《北京的桥》《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我心中的故事》首首都非常流行。那时电视频道也少,中央电视台有3个频  相似文献   

17.
当我把誊写得认认真真、干干净净的入党申请交到老程护士手里的时候,老程护士微微怔了一下,但很快,老程护士看我的眼睛里便溢上了一层层亮亮的东西。从一降生,我就生活在一个沉浸着浓重信仰的家庭。任劳任怨、从不知为自己着想的姥姥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样任劳任怨、不知为自己着想的父母都是革命了几十年的老布尔  相似文献   

18.
家信     
当兵那一年,最难忘的.就是写家信、读家信了。记得新兵训练开始不久,班长就问我.给家里写信了吗?我说.已经打过电话了。班长笑起来:那是不一样的,你应该写信。开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放着先进的现代化通信工具不用,偏偏用最原始的方式,慢慢地我就发现.给家里写信.不仅仅是向家里报平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抒发。同样是一件事.电话里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但要是写信表达就不一样了.你得一面写一面想,甚至连每个字怎么写,用什么词表述,都需要认真思索一番。特别是对家人父母的思念之情.落到笔端.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思乡的深情,这是聊天说话表达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守望守望     
今天是八一,在值班室,我对着电脑屏幕,看飞机在蓝天上划过的轨迹。"守望蓝天"是我给这份工作取的别称,"守望蓝天"也是我给父母的安慰。去年八一,我从军校毕业到单位后第一次回家。父母向朋友介绍我所在的城市,听说我是空军又听说城市名字,朋友便赞叹那支全国闻名的航空兵部队,看着父母脸上掩饰不住尴尬的笑容,我坦然地告诉他我是在毗邻的雷达部队。的确,那是一支没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亲是位少将,母亲是大校军官。像许多孩子一样,我也问过父母,"你们以前怎么认识的?"爸爸,当初你是怎么追求我妈的?"可惜,在这方面.他俩永远争论不休。老爸说:"当然是你妈追我!"这时,老妈一定会说:"别听他的,追求妈妈的人多着呢,他根本排不上号!"哎,真拿他俩没办法!为了弄清父母谁更爱谁,我只好亲自出马,偷偷搜集例证,终于破译了父母的爱情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