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喻立 《国防科技》2005,(12):91-92
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人)。范蠡青少年时期,很不得志。后在宛全文的帮助下,投奔到越国深受越王器重,曾任越大夫,辅助越王勾践灭吴,使用之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的政治、外交、军事智囊人物。春秋后期,群雄四起,天下战事不断。当时越国在越王允常的英明治理下,实行了许多开明的治国方略,使越国已经成为南方一个比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越王允常和他的儿子勾践,文韬武略、雄心勃勃,都很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都立志要使越国势力强盛。因此,言行举止都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积极扩…  相似文献   

2.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是孙子进步战争观的体现,是孙子辨证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末期,周王室由盛而衰,各诸侯国之间轻起战端,攻伐无已,“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孙子看到战争对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活跃在清朝晚期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对外交涉中提出的一系列军事外交思想对晚清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鸿章所提出地“以夷制夷”“和戎外交”“诚信外交”“弃藩邦保疆土”“重海防轻塞防”这五个方面的军事外交思想进行阐述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以后,边疆危机纷至沓来。中国应如何对付外国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巳成为头等紧迫的大事。对于身负军事、外交重任和力倡自强、御侮的李鸿章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由于李鸿章在战争与和平、御侮与自强、进攻与防御等重大问题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而在反侵略战争中扮演了一个颇不光彩的角色。现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 一、明是和局,阴为战备,以保和局为关键 早在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时,李鸿章就主张以武力作为外交的后盾,提出“盖严兵卫正所以保和局也”。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他进一步提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高材生冉求(又名冉有),一生在鲁国从政,对鲁国的政治生活有一定影响。人们对冉求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给予较多的注意,而对他同时也是鲁国为数有限的军事家之一,却注意不够。其实,在春秋末期鲁国的军事活动中,冉求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前484年,齐军侵鲁,进逼都城曲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军事外交大致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的军事外交实践、改革开放初期的军事外交实践、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的军事外交三个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格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党对军事外交工作的指导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在强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从而表现出较大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一以贯之地坚持基本原则与立场从而表现出继承性。回顾党指导新中国军事外交的实践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的科学发展,开创军事外交和国家总体外交的新局面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4年9月和1958年8月两次炮击金门。毛泽东在指导这两次重大而特殊的军事行动中,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台方针,巧妙运用军事手段与政治、外交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始终把握着斗争的主动权,惩罚了国民党军对大陆的袭扰破坏,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一、第一次炮击金门,表明了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加紧进行武力解放台湾的各项军事准备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兵法,系统地总结了春秋末期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指导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备受国内外军事名家的推崇。由于当时地主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受其政治、经济和军队组织诸条件的制约,《孙子》一书,比较“偏重于讲进攻速胜,不重视防  相似文献   

9.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唐志龙教授新著《武谋文用》,最近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武谋文用》是一本雅俗共赏、颇具实用价值的好书。著者总结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军事谋略 ,并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使现代人从军事谋略中汲取智慧。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子认为 :将帅依靠武力战胜对手是用兵之下策 ;凭借外交手段战胜敌人是用兵之中策 ;而运用智谋取胜才是用兵之上策。孙子把军事谋略上升到了克敌制胜的最高层次 ,可见战争是离不开“谋”的。一个优秀的统兵将帅应该有勇有谋 ,对于将帅来说 ,“谋”显然比“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军事外交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世纪,随着我国整个对外交流的发展,军事外交活动也将日益频繁。认真总结50军事外交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军事外交的健康发展,更好对发挥其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对新中...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军事文化传统与何休的战争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休(129—181)是东汉晚期思想界的巨军,他毕生从事今文经学的研究,撰有《春秋公羊传解诂》等一系列著作,是两汉时期继董仲舒之后最杰出的《公羊》学家,曾对儒学思想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军事思想,是何休整个学说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散见于其《春秋公羊传解诂》的有关文字之中。其主要特色,是着重从“仁义”、“礼乐”的角度阐发自己对军事问题的基本认识,推崇早期战争中的“军礼”传统,提倡仁义至上,礼乐为本,反对兵家所主张的权谲诡诈之道,批判法家所宣扬的“战胜强立”立场,集中体现了一位儒家思想家在军事问…  相似文献   

12.
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战争至此已成为持续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军事历史开始了自身的文字记载。有关军事的概念、范畴的相继出现,使得军事的哲学认识论的透视成为可能。军事认识的首要前提是军事认识主体的诞生。军事主体与军事认识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就军事的本体论而言,指战争敌对双方的“我方”;后者就军事的认识论而言,特指能自觉运用观念形态直观与反思军事实践活动,并提出理论模型或学说的人。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认识主体主要是阴阳家、兵家和一批先哲。如,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战国…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能弱能强千年计,有勇无谋一旦亡。人类斗争,一是斗力,二是斗智。斗力以武力战为中心,在于以武力制敌;斗智以心理战为中心,在于以智取胜。心理战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任何战争无不与心理战相联系,一切高明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无不重视心理战,把心理战作为克敌制胜的锦囊法宝。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就极力主张用政治、外交等心理手段达到胜利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改变,心理战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未来战争将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以崭新的样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心理战,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否有效地对敌施加心理影响,并对抗敌人施加的心理影响,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  相似文献   

14.
张芳 《军事历史》2011,(6):55-59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第一支武装力量起,就已开始了对军事外交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造,革命战争年代的对外军事交往为新中国的军事外交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思想的起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实践的历程回顾与特点的理论探析,对研究中国的军事外交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安全发展问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世界的战略不确定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在世界政治中,军事因素的比重上升了,而且通过外交来维护安全的平衡也被军事力量的增长打破了.我想说的是,现在特别危险的一个现象,就是某些国家在解决地区冲突的过程中绕开联合国,也绕开相关的国际组织,动辄使用武力.我们经常会忘记或者是部分忘记冷战的一些教训,重新走向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17.
军事统一战线,简称军事统战,它是在反对拥有强大武力的共同敌人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其他武装力量组成军事联盟共同对敌,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谋略艺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中共军事外宣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重视借助外媒人士来革命根据地参观采访以打破新闻舆论封锁,讲究遵从"事实胜于雄辩"的宣传之道,注重根据形势的需要精心选择和准确把握军事外宣的时机,致力开创和发展了灵活多样的军事外宣方式方法,强调军事外宣要增强政治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毛泽东军事外宣思想和实践在服务和配合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也为我党我军军事外宣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70年军事外交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以建立与调整为主的前30年(1949—1978年)时期,以及以重构与提升为主的后40年(1979—2018年)时期。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军事外交体现了鲜明的特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致力于增进与各国的战略互信,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20.
春秋末期的孙武和战国中期的孙膑,都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同被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尊称为孙子。长期以来,这两位卓越并且是同宗的大军事家,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极不相同的:孙武以其精深的兵法流芳千古;孙膑则以堪称军事指挥杰作的马陵之战扬名百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