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工学刊》2005,(1):61-61
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城的建筑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凡主将所居的城又叫牙城。古代的城墙一般有三丈到三丈六尺高,商代的城墙有的达六丈宽。城墙也称城垣,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谓之女墙。  相似文献   

2.
“穴地攻城”是近代火炮大量使用之前的一种重要的攻城手段。古人攻城主要有三种战法,一是强攻,二是袭击,三是围困,而强攻是其中最主要的战法。强攻也就是对城垒防御之敌的强行攻击,亦即依靠士兵冲锋来破城歼敌。士兵冲锋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城墙高厚,难以翻越。如何克服这个障碍呢?在虽出现火炮但其技术还不发达,炮弹侵彻力差的条件下,也很难轰开城墙。士兵在城墙没有缺口的情况下,只好使用云梯攀爬城墙,或者使用高与城等的“吕公车”推送士兵接近敌人的城墙。毫无疑问,敌人凭墙而守,可以利用弓箭、刀矛、滚油等武器和器物进行抵抗,占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3.
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起韬 《政工学刊》2002,(11):39-40
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 ,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 ,每天都含情脉脉地迷恋“她”。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少女真的活起来了。这虽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类似的事情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 ,从 1至 6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 ,对 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地做发展预测 ,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 ,有的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有的却不然。对此 ,罗森塔尔也作过相应的解释 :“请注意 ,…  相似文献   

4.
云山屯     
黔中安顺云山屯,酷似一部历史书。其“书”生动形象地记载了一个“屯堡文化圈”数百年的建筑史、军事史、文化史、经济史、民族史。 顾名思义,“屯”是驻兵的地方。云山屯的种种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它的城墙及城楼,利用当地盛产之石礅奠基、石块砌墙、石板盖顶,且隐蔽有枪眼,有的还建有碉楼。来自“两江”地区的屯堡人将徽派建筑文化带上贵州高原,营造四合院,七巧垂花门,精雕石柱础,细刻木窗花……可惜因受经济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规模小了一些。屯堡人大半是明初“调北征南”时戍守滇黔驿道的  相似文献   

5.
信义的学问     
正春秋时,中牟城的守将趁赵简子病故之机,叛变投降了齐国。继承王位的赵襄子在办完父亲的丧事后,立刻发兵攻打中牟城,但包围还没有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这可谓是天赐良机,赵襄子的部队欢呼雀跃,准备立刻发起进攻,却没料想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  相似文献   

6.
巍峨磅礴、气吞山河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从军事上说,它又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宏伟的国防系统工程杰作。世人所熟知的是秦长城,而今人们所见到的或游览观光的则是明代修筑的长城。长城是由城演变来的。在原始社会,各氏族、部落为保卫自身的界域而筑墙,城即墙的发展。到了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统治和保卫地方,就筑起城来。由城发展到长城,开始是由城堡或烽火台接连相望,以通警息;后来将城墙接连在一起,就是长城。筑长城最早的是齐  相似文献   

7.
“国防”这一概念,是近代才开始有的。中华民族古代历史上虽然战乱频仍,但大抵只是诸侯混战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以及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近代和现代意义上的外敌入侵很少。历史发展到1840年到1919年的近代阶段,中华民族屡遭外敌的侵略。所谓国防,其实是有国无防。中国的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挨打的历史。堂堂中华帝国,其实只是泥足巨人。城不坚,池不固,虽然国门禁闭,列强的洋枪洋炮打来,便一朝瓦解,完全抵挡不住。这一段历史教训,无论今人后人都不要忘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财富的聚集之处,所以成为争夺的重要目标.城的入口是城门.门一般为木制,闭门后用大木材将门闩住.竖着闩门的叫“植”,横的叫“关”.它们不仅粗硕,还用铁环加固.即《墨子·备城门》所说:“门植关必环锢,以锢金若铁楪之.”如果城门被攻破,则此城势将沦人敌手.因此城门成为敌方攻击的首选,即所谓“犯门斩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攻打城门也可以简称为“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的军港在我国山东半岛风景秀丽的古城蓬莱,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一处人工修建的古代军港。古军港依山控海,四面环筑高大的城墙,墙外挖设护城河,城围水,水环城,布局巧妙,结构独特,显示出高超的建筑技巧。这就是我国军史界、建筑界所称道的我国最早的古代军港—...  相似文献   

10.
杨萍 《军事史林》2014,(7):47-48
在古代,为了防范敌人或野兽,原始社会的居民在聚落周围挖壕沟,挖出的土堆高了,就成为原始的城墙。湖南澧县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址,平面略呈圆形,城外有壕沟,  相似文献   

11.
民兵文摘     
今年元月31日为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春节”最早也叫“度岁”,有的把农历年的除夕称作“分岁”这也是有其来历的,在夏至殷商时代,人们把木星叫“岁星”,以它走完一宫为一岁,这就是把春节过年定为“岁”的开始。其实在我国古代虽是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正月初一从哪月算起,据《史记》所载,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统一的,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韶山的乡亲获知毛泽东就是一国之主席,奔走相告,高兴地说:“今后天下姓毛了!”一些亲戚和乡亲一拨拨坐火车去北京城,有的要求当干部,有的要求安排工作,有的要求到学校读书,都被毛泽东劝了回去。  相似文献   

13.
崔亮 《云南国防》2001,(5):61-61
“马大蒙”原名叫“马大猛”,因为胆子忒大,遇事特别能“蒙”,所以人们都叫他“马大蒙”。马大蒙嘴上缺个把门的,尤其爱发小牢骚。所以,尽管他屡立奇功,到日本投降的第二年,也才弄了个侦察排长。  相似文献   

14.
在陕西省志丹县城,一辆贴着“爱心车”字样的银灰色出租车时常穿梭在大街小巷,车的主人叫常根根,是一位身有残疾的青年人。 2003年初,常根根的“爱心车”在志丹县城亮相后,立即引起群众的议论和猜测:“‘爱心车’是为了打广告、招揽生意”、“此车肯定是民政部门赞助的,否则现在咋还有这么傻的人!”也有人认为,志丹县城能有人开“爱心车”,免费为军  相似文献   

15.
“致仕”制度,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凡元勋宿将以礼“致仕”者,一般都能得到优厚待遇。这是封建朝廷用以笼络人心,并促进人事更迭的重要手段。各封建王朝对以礼“致仕”官员的待遇规定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升秩加衔唐代以前,皇帝对“致仕”的功臣,常常加授官衔,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但没有形成制度。宋代规定文武官“致仕”者,可晋升一等,有的经皇帝特准,可以加升几级。对官衔很高的,则晋爵封王。这种加转的官衔,是一种只表示官员地位和俸禄的虚衔,宋代叫“寄禄官”,有的朝代则称为“散官”。  相似文献   

16.
“云雾漫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在东海深处巴掌大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小西天”观察哨,这里气候恶劣,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笼罩在云雾中,而且交通十分不便,路无三丈直,地无三尺平,食物、饮水都要靠人挑,下山买菜来回一次需步行...  相似文献   

17.
苗家粽粑节     
贵州省锦屏一带的苗家,每到农历五月间,都要过粽粑节,俗称端午节。苗语叫“弄转梗”。具体吃的时间是各村寨根据插秧完成迟早而定,有的选择在农历5月5过“小端午”,5月15过“大端午”;有的则选择在关秧门后的猪(亥)日、兔(卯)日、牛(丑)日等中的一天。如个别人家栽完秧后,感到距离上述日期还远,也可以按自己家中当家的老人的年庚来过,如家长属龙的,就可以选定在赶龙场天过。  相似文献   

18.
一个单位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不仅影响到内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影响到每个同志才能的发挥。有的单位领导之间、官兵之间总是疙疙瘩瘩,想不到一起,干不到一块,往往与“好事者”爱传“闲话”、“当事者”听信“小话”有关。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苦不怕累不怕,就怕他人传闲话。”不言而  相似文献   

19.
陈玲 《国防》2005,(2):79-81
“神五”上天,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梦。说到“神五”不能不谈火箭,不能不提火药,而火药当然应该从中国说起。火药———催生热兵器的母体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什么叫“火药”?因为当初人们在研究“火药”时并不是用来爆炸的,从火药的三种成分“硝石、硫磺、木炭”来看,它们都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用来治病的中上品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若火的药”。教科书上记述“火药是我国宋代的发明”,其实,从研究火药到使用火工器的时期还可提前推算500年~1000年。秦朝时,就有不少炼丹家用硫磺、硝石等物炼丹,从由于火候掌…  相似文献   

20.
古代军队征战时,也携带自制的干粮,可以说就是野战食品的雏形。中国古代军队的干粮叫“粕”和“糗”。糗是将米、麦、高粱、小米等谷物炒熟,有粒状的,也有舂碎或碾成粉状的,以利于携带和食用,类似观在的炒米、炒面等。《周礼·地官·禀人》中郑玄注云“行道日粮,谓粕也”,即行军途中每天食用的干粮。《孟子·尽心下》中赵歧注云“糗饭,干糯也”。古文记述的“粕”与“糗”都是指干粮的不同品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军队征战时食用的干粮是面包干和烤饼。日本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