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明凭藉其得天独厚的军事地理位置,在明清两朝抗倭、荡寇及抵御明朝海上残余势力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战略地位曾显赫一时。近代以来,随着海防、海权思想和西方海军建设、战略战术的发展,及清廷在"坚船利炮"面前的海防战略收缩,崇明的军事战略地位日益衰落。崇明近代军事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最近,索马里海盗猖獗一时,而对于居住在19世纪东南沿海的美国人来说,那些在海上商业要道上游荡并肆无忌惮地进行劫掠的海盗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恐怖分子。从1819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了反击海盗的斗争,海军少校劳伦斯·卡尼就是这场行动的关键人物,正是他率领"企业"号对海盗分子的老巢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才使猖狂一时的海盗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3.
根据台湾军方“2003年度施政计划”,台军准备“在必要时对大陆实施‘先发制人’和‘先制攻击’”的“双先战略”。“双先战略”的“近期战略攻击目标是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和军事基地”,“远期战略攻击目标是内陆深处的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设施与军事设施”。联系近些年来台军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台湾当局此次公然提出“双先战略”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军事背景,尤其与美国近年来对台政策的变化以及台湾岛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来自大洋的“魅影危机”在失去了苏联这样的强大对手后,美国海军对其原来的作战方针和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了“由海到陆”的全球军事战略转移。在此基础之上,美国海军又逐渐将其提升到军事转型的高度,演变发展成为美军在21世纪的“全球作战概念”。“由海到陆”的内涵也“丰满”了起来,“从海上到陆地前沿”、“全面发展对陆攻击武器系统及其作战战术”、“海上基地”、“海上打击”、“濒海作战之战略与战术”、“网络中心战”等等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为了实现“全球作战概念”的军事转型,美国海军将“前沿军事存在”定位在濒海作战的决定性打击。  相似文献   

5.
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终结,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盛行的当代国际关系中,军事实力仍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捍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我周边国家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军事力量物质基础-军事经济建设的步伐。军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事斗争意图,军事战略的有效达成也必然对军事经济保障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了解东南沿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军事经济发展态势,对于我国做好重点战区重点方向军事斗争经济准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军事经济发展,既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又有共同的要求和标准,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在存在众多特殊规律与特性的同时,也存在着适应性更广泛的一般规律和共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周边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做法和经验,了解其军事经济建设的进程及走向,对加强我国军事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由于我东南沿海周边国家和  相似文献   

6.
湘军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军事集团。虽然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对晚清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残酷地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挽救了濒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并使其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它又对晚清的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起了分解作用,使得满汉统治者之间势力对比发生显著变化。一批湘军出身的地方督抚掌握了军政大权,往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最让清廷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湘军的遣散,两种势力阵营在湖南最终形成。一种是少数荣归故里的湘军统帅,他们利用所获…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战争目的,从经济上给敌以打击,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其例,不少军事思想家对此都曾有过论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兰西革命成功后,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动了干涉战争,对法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封锁,经济战开始作为一种战略上的战争手段出现。随着战争规模和烈度的不断增强,经济越来越成为敌对双方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军事斗争,削弱和断绝敌军生存、作战保障的持续能力,威胁和扰乱敌国生产、民生,削弱敌方意志,最大限度地破坏敌国或敌军的战争经济基础。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一种军事战略,也是一种政治战略。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战线的斗争,在打破敌人对我经济破坏阴谋、削弱敌人战争物质基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的防务重点计划报告》,在"重返亚太"战略的战略背景下,重点针对美国未来的军事力量结构、全球部署态势、军事战略目标等进行了重新规划。新军事战略调整对整个国际格局和地区性大国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军事上的相互依赖程度体现在美日同盟之间尤为突出。本文仅从军事战略角度,运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部分理论对其调整下的美日军事同盟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是晚清军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改革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间经过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  相似文献   

10.
易冰 《军事历史》2001,(2):35-41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方略。它由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深入研究台湾的军事战略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立场、有针对性地做好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台湾军事战略的历史演变   国民党军队兵败大陆、退逃台湾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已逾半个世纪。随着国际局势、两岸力量对比和台湾岛内情势的变化,台湾当局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其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从 50年代初到 60年代末为“反攻大陆”的攻势战略。“反攻大陆”是蒋介…  相似文献   

11.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对我国和亚太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入主白宫后 ,就将中国明确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并极力推动针对中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大力加强与台湾军事关系、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关系及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新政府的种种举措表明 ,美国已对其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美国新的军事战略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采取依托欧洲的亚太重心战略。毫无疑问 ,这样的军事战略调整将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和对我国与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军事战略是指导美国军事斗争的计划和策略。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其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实施,无疑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冷战时期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美国军事战略先后经过五次调整,这一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突出特点都是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以军事联盟为基础,注重运用威慑手段,准备打赢包括核大战、有限战争、特种战争等在内的各种战争,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进行全球军事对抗。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随后的十几年间,美…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二战后美国各个时期军事战略阐述的主要内容和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变化,详细分析了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美国军事战略影响着战略轰炸机发展方向和进程,牵引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需求,并使战略轰炸机发展从核威慑打击平台向核常兼备、由单一战略打击武器平台向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节点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展开20世纪军事斗争的画卷,我们在世界大战的风云中,在超级大国的对抗中,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斗争中,都可以看到军事战略发展演变的轨迹,军事战略的对抗已成了决定军事斗争胜负的关键。站在21世纪的门槛,反思20世纪军事战略的演变的历程,它向我们昭示了哪些规律,对新世纪又有些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6.
在世纪之交的最后几年,面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和军事技术革命,世界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在军事战略的调整上,各主要国家,特别是一些濒海国家和地区,为了争夺下世纪的战略优势,纷纷将战略重点转向海洋,尤其重视海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积极适应国家战略调整,重新确立"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深刻认识军事发展大势,积极适应战争形态发展演变,明确提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聚焦备战打仗,提出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正确定位战略基点,充实完善战略方针,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新军事战略指导留下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利用东南沿海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受到挑战时为我军的行动搞好军需保障,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问题。一、东南沿海军需保障相关因素分析1.东南沿海地区军事斗争准备对军需保障的要求。我国东南沿海历来是我国大陆对世界的出海口,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根据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军事斗争准备情况,一是空中军事行动较多,军需保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对印度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一直认为军队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为其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服务.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转引自尹承魁、刘映国:<新军事革命对印度军事发展的影响>,载<教学研究资料>1999年第12期)这一未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印度军事变革的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聂云  颜碧 《当代海军》2001,(11):12-13
军事战略,是一国发展军事的具有长远性和整体性指导意义的思想、是指导军队进行长期建设和作战的指南:在21世纪到来之际.美国旧防部正根据自身的特点.考虑对长期延续下来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21世纪作战的需要为此.美国三军都在为自己未来军事战略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前不久,美同海军副作战部长(相当于副参谋长)法伦中将披露了美国海军未来战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