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2.
“危险物!”──西瓜郭利群,曹钰新1953年10月,驻守在三八线“晓星山、下回山”阵地的志愿军部队,为欢迎祖国慰问团的到来,在临时搭建的大会堂内陈列了许多战利品。其中有一个七八斤重的大西瓜,旁边标签上写着:“危险物!”三个字。这三个字不仅有引号,后面...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萃     
“神四连”秘闻 在朝鲜战争中,我志愿军一个步兵班曾缴获美军飞机四架。这个步兵班就是国防部命名的“神枪手四连”一班。 朝鲜。云山。我志愿军某部一支特殊部队,利用夜幕掩护,插入美军骑兵第一师第八联队防线薄弱地带。他们只有一个班。借着弹光,班长李连华发现前方100米处  相似文献   

4.
褚杨  黄彦辉 《军事史林》2021,(10):30-36
1952年5月7日,志愿军坦克第3团经过侦察和周密策划,出动1连10辆T34/85坦克和5连4辆122mm自行火炮,对美军母孝洞榴弹炮阵地,实施预先隐蔽接近,突然发起高密度轰击,彻底毁灭了美军这个重炮阵地.此次歼灭战中,志愿军坦克部队运用了"超越射击"的方法,以己之短克敌之长,以零伤亡全歼敌人,实现了"山猫吃老虎"的壮举,是志愿军以坦克为独立作战主体出击全胜的一个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4日,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地区的阵地上转移一名受伤的士兵。3月3日,驻扎在阿富汗东部地区的美军阵地遭到迫击炮和火箭弹的袭击。目前,美军正在该地区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势力展开大规模的攻势。  相似文献   

6.
1951年4月,34岁的黎原担任140师师长,奉命率部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临津江东西两岸、西海岸防御作战等战役战斗。在同年夏、秋季战役中,他率部在40多千米的宽大正面上进行艰巨的阵地防御战,顽强抗击了美军10倍于我的火力攻击,与进攻之敌血战90多天,打得美军王牌部队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不仅坚守住了阵地,而且还抓住战机以果敢的主动进攻,将我方阵地向敌方推进了5~20千米,创造了我军阵地防御作战的成功范例,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彭德怀司令员的通报表扬。他首创的坑道作战等战、法,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1951年6月19日,按照志愿军总部的命令,黎原率部接替兄弟部队在临津江东岸组织防御,以确保平壤的安全。面对敌人绝对优势火力的狂轰滥炸和王牌部队的连续进攻,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要防守正面40千米、纵深25千米的地区,下撤的兄弟部队担忧道:“你们能守住吗?”黎原的回答很简单:“能!不管‘老美’有多强大的火力,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绝不后退一步!”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部队一上阵地,  相似文献   

7.
<正>《浴血无名·奔袭》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国产网络电影。该片讲述了志愿军一个侦察排在主力后撤准备进行防御时,于敌后破袭美军补给站后意外发现美军一支装甲特遣队就要快速北上突击志愿军阵地。为了给主力部队做好防御准备争取时间,侦察排在排长杜川带领下浴血奋战,以几乎全部阵亡为代价拖住了敌人,并且在后续部队支援下击溃美军的故事(从这一故事背景来看,很像是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我军后撤时)。作为一部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奔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还原美军武器装备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甚至出现了很多大片中都没有出现过的美军武器。  相似文献   

8.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我志愿军中部集团取得横城反击战胜利后,为扩张战果,于1951年2月13日至16日进行了砥平里战斗。这次战斗,志愿军以四个师的兵力围攻固守的美军一个加强团,激战两夜,仍未攻克。后因敌援兵突入,我进攻部队被迫撤出战斗。砥平里战斗的失利,给志愿军尔后作战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中曾指出,由于砥平里敌坚  相似文献   

9.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依仗其空海军优势,始终把破坏志愿军后方作为战略战术的重要目标。美军对志愿军后方的破坏,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战争初期,主要是对人员、物质、车辆进行“全面轰炸”;战争中期,主要是对后方道路、桥梁和交通枢纽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军发起心理攻势配合常规作战,设计并投放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心理战传单。这些传单标榜美军的“正义性”,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对志愿军进行威逼利诱,企图实现劝降志愿军的目的。根据目前发现的样本,美军传单有法理劝告型、矛盾离间型、实力威慑型、情感召唤型、行为引导型五种主题类型。法理劝告型传单宣称“联合国军”得到了联合国授权,  相似文献   

11.
三打“方型山”   1952年春天,我所在的部队与兄弟部队第 607团换防后,转入长期防御。在与敌直接对峙中,为了贯彻毛主席“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思想,利用反击作战大量消耗敌人,团对当面之敌的数个阵地进行了精心筛选,决定对距我阵地最近 (约 70~ 80米 )、威胁最大,又与我阵地在同一山梁上的敌“方型山”高地实施反击作战。当时我任团司令部作战股长,直接参与制定了三打“方型山”的作战方案,并协助团首长组织指挥了这三次战斗。   为了确保首战必胜,我们组织了多次侦察,摸清了守敌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方型山”不宜坚守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杜平 《军事历史》2001,(1):58-62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以正义战争战胜侵略战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光辉典范,同时也是以革命的人道主义战胜法西斯暴行的光辉典范。毛泽东主席制定的宽待俘虏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政策,实施的正是革命的人道主义,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一、首次政治工作会议讨论瓦解敌军   1950年 10月 25日,志愿军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1月 1日,志愿军在云山与美军交锋。云山守敌为美军骑兵第 1师第 8团。美骑兵第 1师是华盛顿时代建立的开国“元勋师”,虽仍保留着“骑兵师”的番号,但他们的高头大…  相似文献   

13.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40军与第38军密切配合,给美军第2师以歼灭性打击。但目前已公开的交战双方史料对此次战役中美军第2师被歼人数的记载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第40军战史记载的数字更少:"第二次战役亡伤俘敌3000余人"。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并查阅相关史料,对该师遭受歼灭性打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志愿军歼灭其7000人一说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日军不甘心失败,屡败屡战。1942年10月对日,日本丸山中将率领第2师团主力约5600人再次进攻瓜岛的美军阵地,遇到美军的顽强抵抗。 10月24日夜,天空中雷电交加、大雨瓢泼,第2师团再次发动总攻击。他们用强大的兵力向美军正面猛扑,很快被美军击溃。第二批士兵冒雨爬出阴暗泥泞的草丛,狂呼大叫着扑向美军阵地。此后,一批又一批日军土兵爬过同伴的尸体,发起自杀式冲锋。他们挥舞着军刀、刺刀、短刀、手榴弹等近战肉搏的武器,逐渐突进美军阵地。战争完全变成野蛮的肉搏。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立体战争。美军把朝鲜战场当作试验场,除导弹、原子弹未敢出手外,其它所有杀人武器,如化学武器、细菌武器都使用了。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狂轰滥炸,妄图以所谓“绞杀战”置我志愿军于死地。我军由于是单一军种,装备落后,没有制空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 为维护在朝鲜半 岛地区的共同利 益,美国和韩国 结成了紧密的军 事同盟。多年来, 双方重视不断加强军事合作、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目前,美国在韩国布署有3万多人的兵力。可以说,驻韩美军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严重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民族和解的敏感话题,同时也是韩国国内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谈起驻韩美军,人们总认为驻韩美军是由清一色的“美国大兵”组成,而实际情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伊拉克处于危险境地,地形地貌易攻难守是重要原因。可两军对垒单靠地形条件是不行的,还要有良好的阵地条件。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巧妙运用野战筑城,创造了保存自己,消灭美军,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集中了6万余人、570余门火炮、170余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向我3.7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狂轰滥炸,平均每天发射各种炮弹两万余发,最多时竟达30万发,如此轮番攻击,把山石都炸下去一米多,火力密度远远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一般人肯定以为那里的志愿军绝对不可能生存。而志愿军,以大无畏的气概,在临战前和战斗的间隙,仅使用手中的圆锹、十字镐、炸药和一些就地搜集的材料巧妙地  相似文献   

18.
陈震 《军事历史》2004,(3):73-74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至1952年底,美、伪军已被歼78万余人,损伤飞机7800余架。但敌人不甘心失败,自恃其所谓军事优势,蓄意拖延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志愿军首长指示,为迫使敌人恢复谈判,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必须积极实施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我第23军于1953年元旦,由朝鲜东海岸调整到前线接替第38军防御阵地。从3月初开始,我军陆续对敌前沿阵地进行反击作战,把斗争焦点推向敌军前沿。3月23日晚,我友邻第46军反击…  相似文献   

19.
在抗美援朝战争阵地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三八线以北的东西海岸线和横贯朝鲜 25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共构筑各类坑道 1250公里、各种堑(交)壕 6240公里,开挖土石方 6000万立方米,创造性地构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工程体系,为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   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是由敌我力量对比、作战形式的变化和特定的战场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是我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 …  相似文献   

20.
孙德成  袁涛  赵雷 《环球军事》2008,(20):54-55
上草洞战斗,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一个歼灭战的经典战例,其作用和影响,在战后几十年中一直为人称道:一方志愿军116师敢于打不执行命令的硬仗、恶仗、胜仗,迫降美军一个建制连、一个连阻击一个团;一方美军统帅部为之震动、被迫战场改编,终结了黑人白人分编的历史,美军战史至今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