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强军目标引领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歼一10研发到国产航母入列,从"华龙一号"到北斗导航……一大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显著成果,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成就,可以看出人民军队走过的90年经历。  相似文献   

2.
“双扩协同”动员模型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常态化的一种模式,其基本构想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常备能力为依托,建设武器装备生产紧急扩产能力为扩产环;以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为基础,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为纽带,民用企业响应为支撑,建立武器装备生产技术扩散能力为扩散环;以军民融合体制为依托,建设具有武器装备生产紧急扩产能力的核心环和具有武器装备生产技术扩散能力的扩展环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庄蓓蓓  王建荣 《国防科技》2018,39(3):121-126
发展国防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是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武器装备投融资机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设立国防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了基金设立的三种基本类型,设计了"一体两翼"模式构想,为国防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民用资源,包括民用产品、材料、零部件、工艺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惯例,移植到武器装备建设上,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军事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私营中小企业从事军工生产已经是一个普遍的惯例。从国防科技的长远发展来看,西方国家国防部意识到必须吸引世界范围内技术先进的民用部门参与国防科研开发,以加快武器装备的更新步伐。美国:提供"最大化机会"的采购合同  相似文献   

5.
世界范围内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蓬勃发展的方兴未艾之势,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需求,把握需要要素和约束要素,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模式,实现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应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拓展需求为牵引,科学谋划,合理推进;要放眼世界,建立领先于当代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确保技术上的先进与领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跨越,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好契机,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引领作用,推进国家科技体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国军转民》2006,(6):1-1
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加快转型升级,达成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实现国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实现跨越;二是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跨越;三是军工制造技术实现跨越;四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实现跨越;五是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实现跨越。八项重点任务:一、突破新一代武器装备关键技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按照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二、加强军民结合…  相似文献   

8.
装备采办工作是国防科技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主席曾强调指出: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核心问题是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建设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这一指示深刻揭示了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09,(2):16-1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着眼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大力加强军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以来,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央保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保密局等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积极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安全保密形势,紧紧围绕重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突出重点、强化防控,奋力开创军工保密能力建设的新局面,为国防科技工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军工安全保密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11.
潘平 《国防科技》2017,38(4):005-007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是保军强军的重要支撑,更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其全局意义,以清醒头脑研判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形势,用务实举措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因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的安全形势,多国调整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也随之展现诸多新特点。国防科技工业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现代武器装备高技术化和战争速战速决的特点,已经促使各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军事能力的后台,转变为战略对抗的前台角色。如俄罗斯2014年以来"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学说"均将国防工业的发展作为实现战略目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中央领导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建设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四个坚持"是国防科  相似文献   

14.
<正>刚刚召开的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为总目标,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展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先进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三大战役",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三大创新",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  相似文献   

15.
"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武器装备,而高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依赖于高新技术储备。高新技术储备是高新装备成功研制的"孵化器",是武器装备建设自主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是武器装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是武器装备战斗力持续生成的"接力器",是决定武器装备建设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和装备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下,对高新技术储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为实现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然而,随着高新武器装备建设任务日渐紧迫,武器装备高新技术储  相似文献   

16.
正回眸"十三五",科技创新成为高亢音符,贯穿到国防军工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军工科技精彩纷呈的景象,展示出科技的伟力和创新的魅力。伴随着高新武器装备成体系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也经历着巨大的跨越,一幕强国强军的宏伟乐章正在奏响。五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 民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汽车、摩托车等传统支柱民品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军工经济的迅速壮大,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6,(1):52-55
“十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民用产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云集民品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军工经济新的增长点,军工经济的迅速壮大,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平衡较快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福元 《国防科技》2013,34(2):81-85
文章总结了主要军事国家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共同经验,论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当前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化与形成,并结合我国国情军情,提出了科学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单纯为国防建设服务转变到为整个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有效地担负起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从而逐步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稳定、协调发展,达到两个良性循环:一是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两者之间协调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同国力相适应;另一是国防科技工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即通过军品与民品、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军工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和潜力,促进军工技术和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稳定队伍,提高水平,开拓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