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11月8日,一直以强硬态度抵制联合国武器核查的伊拉克突然宣布接受联合国1441号决议,准许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伊拉克的这种态度使其暂时避免了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但是却没有实质上消除战争威胁。自从2002年10月10日和11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多数票相继通过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并迫使伊拉克履行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后,舆论普遍认为,该决议的通过,等于给布什总统一张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空白支票”,使得美英朝着军事打击伊拉克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伊拉克的突然接受核查,明显是萨达姆最终屈服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武力威胁。导致萨达姆屈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武装力量在近10年的制裁中的严重衰败,尤其是伊拉克防空系统的严最衰败。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英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时至今日,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面对的“更好的未来”却是混乱、饥饿、疾病和死亡。 战争之初,美国方面一再宣称,美军在对伊的空袭中使用的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这种新战术不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没有立即撤离伊拉克,而是以伊拉克重建和维持国内秩序为幌子,一心想以武力占领伊拉克,然而,自从布什总统2003年5月1日宣布对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的伤亡不断。虽然目前已抓住了萨达姆,但是伊反美武装也时刻没有停止过袭击美军行动,结果是,美军损失惨重。一、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迫使一些驻伊联军打退堂鼓,一心撤出伊拉克近日,保加利亚、挪威、泰国等国相继表示,要将驻伊拉克的军队撤出。美国以反恐为名拼凑起来的驻伊联军已现裂痕。事至今日,实乃必然。首先,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集中体现了美国近年来在军队建设方面的成果,检验了美军不断推陈出新的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并将直接影响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而一直密切关注伊拉克战事的印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目前,印度正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和借鉴,提出了一整套军队发展新思路。 一、全面提高现代化水平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依靠其高技术兵器和现代化装备制胜的事实给了印军以深  相似文献   

5.
钮松  伍睿 《军事史林》2021,(2):30-36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因之前在石油价格、边界划定和债务免除等问题上未能与科威特协商一致,于是调遣军队越过伊科边界向其发动了突然进攻.伊拉克对科威特的进攻直接导致了海湾战争的爆发.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经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一支以美国为首,由英国、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六国”等39国组成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局部战争,并最终以压倒性优势歼灭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武装力量,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由于同伊拉克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初就已预感威胁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科全境发动了大规模、连续猛烈的空袭。然而许多情况证实,虽然空袭达到了一定的战争目的,但并没有完全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机器。造成这种态势,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伊拉克制定了一个比较符合这场战争情况的作战指导。推迟战争爆发,力求做好准备,是伊拉克作战指导的第一个特点。从去年8月初的海湾危机以来,伊拉克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极力推迟战争的爆发,以争取  相似文献   

7.
海湾战争从1991年1月17日开始到2月28日宣布停战,共进行了43天。其中空袭和反空袭战争进行了近40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先后出动约10万架次飞机,并发射了大量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对伊拉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袭,使伊拉克的军事设施、指挥机关,通信设施、机场和桥梁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多国部队只进行了3天的地面进攻即迫使伊拉克退出科威特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各项决议。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损失惨重,失败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8.
继1991年海湾战争后,由于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美英两国于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再次向海湾地区大规模集结军队,试图以武力逼迫伊拉克当局无条件妥协,并制定了若威慑无效就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沙漠惊雷”行动计划。武器装备是实施威慑、遂行打击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海湾地区又一次成为美英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开战以来,部署在波斯湾的美英舰队在伊拉克南部海域截获了3艘载有100多枚水雷的伊拉克拖轮,澳大利亚海军在阿拉伯湾以北海域截获4艘布放水雷的伊拉克军用船只,这些船只总共在上述水域布放了86枚各种型号的水雷。 尽管伊拉克海军几乎已不复存在,仅有150艘小船,但它们在海湾北部的幼发拉底河口附近大量布雷,对联军的海上行动构成威胁。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伊海军布下的水雷就重创了美海军两牺攻击舰“特里波利”号,并曾险些击沉巡洋舰“普林斯顿”号。  相似文献   

10.
尽管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并没有最后定论,但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准备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并针对伊拉克防御体系的特点,已研制出多种新武器,谋求在短时间内摧毁萨达姆防线,达成速战速决。一、防生化武器袭击的新装备 有外电评述,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相似文献   

11.
3月22日美国空袭伊拉克首都后,伊拉克电视台播出了在巴格达发现的“以色列制造的导弹”碎片。电视画面上清晰地显示了轰炸后找到的金属碎片上的“塔斯-耶路撒冷”(TAAS JERUSALEM)字样。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宣称,这是一片盟军发射的导弹碎片。 以制“导弹”激怒巴格达 一天后,伊拉克外交部长纳吉·萨布里访问开罗时指责以色列参与了对伊拉克的战  相似文献   

12.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2,(22):64-66
马基雅维利说:“战争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开始,但绝不会在你希望停止的时候结束!”战争的狂飙突进是一种瘾,强效而致命,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毒品。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以美军为首的20多万联军部队没费吹灰之力就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并占领了伊拉克全境;然而,直到2010年8月底,最后一批驻伊美军的战斗.部队才撤出了伊拉克。  相似文献   

13.
提起第一次海湾战争,无人不晓。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翌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帮助科戚特。海湾战争爆发。 事实上,伊拉克对科威特觊觎已久。早在1961年伊拉克就曾试图出动大军武力吞并科威特,由于遭到英国的军事干预而放弃。本文将带领大家回味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编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字Numbers 68亿美元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申请68亿美元,用于支持他即将宣布的对伊拉克新政策,包括向伊拉克增派2.15万名士兵和支援伊拉克重建。其中56亿美元用于增兵计划,12亿美元用于支援伊拉克重建项目。首批增派部队将在今后5天内进入伊拉克。按计划,伊拉克政府也将在2月份向巴格达增派3个旅的兵力,以配合美国的增兵行动。  相似文献   

15.
于洋 《环球军事》2012,(16):58-59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外交部官员于尔根·穆罕默德·吉特勒被伊拉克情报机构成功策反后,开始源源不断地为伊拉克提供各种军事、政治情报。特别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吉特勒出卖了大量有关美军在中东部署、西方如何评估伊拉克导弹力量的重要情报,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了重大损失。东窗事发后,吉特勒于1991年5月被法庭判处5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美国借口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断然对这个主权国家发动了战争。为配合美军方的行动,微软公司开启其操作系统中预留的后门,发出指令,全面封死伊拉克联网的基于微软操作系统平台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导弹发射系统,导致伊拉克的导弹无法发射,实时化指挥控制无法达成。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以对伊拉克的绝对优势大获全胜,伊拉克政权跨台,总统萨达姆沦为美军阶下囚,美国掌握了对伊拉克的全部控制权。作为纯“民营化”企业的微软公司在伊拉克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立即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军事性质”的表现引导各国企…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10底以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危机四伏。美国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则软磨硬抗,并发誓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自卫。于是,海湾危机愈演愈烈,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海湾战争的后遗症。海湾战争后,为了惩罚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第687号决议,继续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并要求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所有核、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在伊拉克的外国人遭绑架的事件频频发生,并在不断升级。这让人们看到,在美军占领伊拉克一年后,伊拉克境内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为目标的抵抗运动出现了新的形式和动向。当前伊境内的抵抗力量正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制造人质危机作为反美和破坏伊政治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国际舆论称,人质事件已成"人质战争",成为伊拉克的第二战场。那么,从伊战爆发到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被绑架?到底是谁在实施绑架?人质危机何时才能平息?这已成为困扰世人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3):28-29
近期,伊拉克安全局势急剧恶化,几近崩溃,以“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为首的各路叛乱分子袭村占镇,从北向南,摧城拔寨般攻陷了摩苏尔、提克里特等多个城市和地区,甚至直逼首都巴格达。面对伊拉克乱局,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美国政府身上,因为今天的乱局就是美国2003年错误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造成的苦果。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2003,(4):92-92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在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8月2日凌晨,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仅—天时间,科威特全部落入伊拉克军队之手。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透过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并对伊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