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凤民 《国防》2011,(11):22
装备动员是将装备资源潜力转化为装备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装备动员建设,是增强国家整体动员能力、提高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装备动员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必须紧紧围绕装备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认真梳理"瓶颈"问题,扎实研究对策措施,努力推进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官应权  刘占原 《国防》2013,(11):42-43
装备动员作为将装备保障潜力转化为装备保障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军队装备保障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按照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对于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和军队“打赢”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装备动员是指“为保障军队作战和日常军事活动需求,弥补装备不足和保障装备正常使用,以武器、设备、车辆、器材、装具及技术保障力量等为对象,采取动用储备、生产、采购、征用、租借等方式而进行的国防动员活动”。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张奕  程春喜 《国防科技》2013,34(1):51-54
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装备动员非常重视,文章研究信息化战场外军武器装备动员发展的显著特点。对于构建军队装备动员建设和发展体系,适应军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探索符合国防建设需求的装备动员途径,提高军队战时装备动员和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杰  王进 《国防》2014,(2):45-46
装备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国家和社会装备保障资源潜力转化为装备保障实力的有效途径。军队建设的转型、战争形态演变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对装备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形势任务需要,锐意探索实践,大力推进装备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对于深化军事斗争装备动员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装备动员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军队装备自我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装备承包商和非承包商在装备动员中的作用以及进口武器的装备保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知识产权问题对我国装备动员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恩祥 《国防》2007,(6):33-34
所谓边境地区应急作战一体化装备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是指围绕边境应急作战任务,通过装备保障力量整合、装备保障方式结合、装备保障指挥联合、装备保障训练聚合、装备保障资源融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参战的所有装备动员保障分队,锻造成"应急能用、应战管用"过硬队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陆军装备保障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要素多、协调难度大,需要立足当前国情军情,着眼陆军使命任务,根据陆军作战任务非线性、多元化的特征,以陆军战略任务为基本依据,针对陆军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强度规模等,将当前任务与长期战略有机结合,突出基地级与部队级两级联动。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特点,以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建设为契机,优化动员体系,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理论创新,深化需求分析,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动员体系,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促进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动员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立健全装备动员组织机构、拓展装备动员产业基础、搞好装备动员潜力调查、制定装备动员预案与实施装备动员训练、完善装备动员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装备动员体系能力建设,提高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0.
陶华堂  张雁军 《国防》2006,(1):59-60
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向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正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战争形态、战争手段以及作战方式的变化,对装备动员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装备动员形态信息化装备动员形态信息化,是指装备动员以信息化装备物资器材、信息技术科研成果、信息化装备技术保障人员等为主要对象和内容,充分运用信息化动员手段,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装备动员形态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领…  相似文献   

11.
郭仁校  聂东风 《国防》2005,(10):44-44
(一)关于防敌反装备动员。人与武器是构成战争的基本要素。随着高新科技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因此,搞好装备动员成为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条件,反装备动员也将成为敌人作战的重要内容,从而使装备动员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敌人的严峻威胁。敌可能采取地面与空中突击相结合的方式,对我装备动员保障力量及动员行动实施猛烈打击。而高技术侦察情报系统的广泛使用又使战场越来越透明,装备动员保障力量和保障行动的隐蔽伪装十分困难,安全防护任务十分繁重。鉴此,装备动员必须贯彻“防护与保障并重”的方…  相似文献   

12.
装备保障工作作为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提高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快速动员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需加强以下方面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装备资源动员作为装备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现代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模块化是提高社会装备资源动员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社会装备保障性资源模块化和生产性资源模块化两个方面探讨了社会装备资源模块化动员的模式,并从完善装备动员领导体制和完善社会装备资源动员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了社会装备资源模块化动员的协调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装备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加强装备动员工作,是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装备保障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弥补部队装备保障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战区装备建设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任务,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装备动员工作,切实履行好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达成战争目的,是与其高效的战争与装备动员能力分不开的。战前和战争中,美军利用完善的装备动员机制,为作战部队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装备保障。华盛顿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彼得·辛格对此评价:“如果按照以前的动员机制来运作,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就不可能推进得这么快。”  相似文献   

16.
汤中应 《国防》2007,(8):34-35
未来应急作战中,内陆军分区担负的兵员动员、战场防卫作战、保障畅通等任务,无一不涉及到装备动员问题.特别是在遭受敌先制反制的情况下,一旦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系统遭受袭击,要迅速消除袭击后果,恢复其应有功能,必将动员大量的专业装备投入工程作业,很多装备将直接补充、替代被毁损的系统装备.  相似文献   

17.
李兰田 《国防》2005,(6):42-43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军民一体化保障已经成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基本模式,军民结合的保障力量已经成为完成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综合动员国内外输送力量、通信力量和重要防务合同商的技术保障力量参加装备保障行动,使军民一体化保障效能得到了显著发挥。我军未来进行联合作战,装备器材战损消耗量大,要保持参战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技术装备的“再生”能力和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仅靠现役保障力量不能满足装备保障需求,必须广泛动员民用资源特别是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和保障人才,实施军民一体化保障。为达此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预备役部队通用装备征用面临许多新特点,一方面,物资更为丰富、品种更为齐全;另一方面,长期的和平环境、人们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对装备动员征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对此,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好通用装备动员征用工作。一、着眼战时需求,把"立足点"放在掌握战争动员潜力上。准确掌握战争动员潜力,满足战时所需,是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把动员集结的部队"保障"起来的重要前提。一是科学把握需求。根据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任务,着眼编制和实际需要,按各类所需装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装备技术快速发展,装备动员已从单一的生产动员向科研试验和战场维护保障等方向拓展,形成全程动员态势。装备研制、生产和维护保障是装备动员的核心内容,武器、设备、车辆、器材、装具等是装备动员的作用对象和工具对象,蕴含于其中的智力成果并归其所有者的技术专属权,就是装备动员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我国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发  相似文献   

20.
潘俊明 《国防》2005,(6):44-46
大力加强民用装备动员建设,全面提高战时装备支前保障能力,既是国家武装力量装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应急作战装备准备的重要内容。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部队装备建设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用装备动员工作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下功夫,求突破。(一)理论先导,研究科学指导民用装备动员新课题。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武装力量各项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民用装备动员是一项全新的正在探索的工程,目前在指导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从而影响和制约着动员实践的健康深入发展。因此,紧紧围绕当前民用装备动员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