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细说浮躁     
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贾平凹在《浮躁》一文中写到,"在我们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定,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就叫浮躁。"浮,名利之浮。"浮"是"半桶水",装不满还晃悠。"浮"是成功、幸福、快乐和实现理想的最大忌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在开始的时候一腔热血,然后是热情消退,最后完全放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放弃呢?是浮的心理,是急于求成、不愿面对困难的浮光掠影的心理所致。人一旦与"浮"结缘,学习就不可能刻苦,作风就不可能深入,工作就不可能扎实,静不下心,守不住神,白白丧失机遇。  相似文献   

2.
1.功能直接性特点与求真务实的内在要求。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及时解决官兵的现实的、动态的思想问题,常用的主要方法是“面对面、心贴心”,具有功能上的直接性。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①遇到问题不马虎,切实站在部队建设全局高度,正视官兵心理上的失衡、思想上的困惑、认识上的偏差、生活上的困难等问题及影响,主动贴近做工作。②了解问题不草率,亲知深知摸实情,把脉号准,把症结搞透。③分析问题不偏颇,实事求是下结论,有的放矢拿办法。④解决问题不浮躁,扑下身子做工作,对症下药促转变,不解决问题不撒…  相似文献   

3.
新任职指导员朝气蓬勃、富有激情,同时也需要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浮躁心理、踏实干事,避免工作上的畏难情绪、勇于承担,尽快在官兵中树立威信、凝聚人心、打开局面。修身养德去浮躁。不少新任职指导员一上任就想"新官上任三把火"、踢开"头三脚",想问题、办事情难免局限于自我简单认知,产生急功近利心理。为此,新任职指导员要有"三心"。静心学习。  相似文献   

4.
话外音     
正"五不"人生修炼:工作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处事时,不愤怒,不嫉妒,不轻浮,更不骄傲自恣。灾难时,不悲叹,不怨恨,不消沉,不灰心,不牢骚满腹;幸运时,不得意忘形,不失谦虚之心。萧条时,要有远见,要忍耐,不慌张。——张立文■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伟大的事业是一群痴迷于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双语教学课程"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根源,即课程定位不清。从本质上看,"双语教学课程"是一种语言课程,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双语教学课程"在教学目的上,应以提高外语能力为主。它既不同于"双语教育",也不同于"外语教学",应属于"双语教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存在思想上浮躁、工作上急躁、指导上粗糙的问题,就如何改进领导作风,谈几点体会和认识。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解决浮在上面的问题精力往下投。领导的日常事务较多,既要加强与上级的联系,又要领导机关工作,还要关注基层工作落实情况。这些工作,都要牵涉领导的精力,协调处理不好,就影响工作落实效果。为了化解这个矛盾,要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搞好工作协调,使领导少些忙乱,挤出精力下基层;对上级工作组、军地来往实行对口接待,不搞多头陪同,使领导少些应酬,腾出精力下基层;倡导少为家事分心,使领导能集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冲破名缰利锁,经得住名利地位的考验?笔者认为,应力戒四种不良心理。力戒攀比心理。如果对名利盲目攀比,所带来的无疑是心理上的失衡。心理上的失衡又会造成心态上的浮躁。一旦浮躁起来,既影响工作,也影响个人进步。而要摆脱盲目的攀比心理,领导干部应自觉克服“过高估价自己,别人不如自己,组织不照顾自己”的不良情绪,多在加强修养上下功夫,少在经济收入上比多少;多在提高素质下功夫,少在职务提升上比快慢;多在创造业绩上下功夫,少在权力大小上比高低。把人生的价值标尺锁定在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上。力戒享乐…  相似文献   

8.
计划是为了工作更有效率,取得更好成绩,落实是关键。只有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工作规划落到实处,才能达到规划的目的。常言道:"写规划容易,落实规划难。"难就难在执行力上。抓好工作落实,就要即说即办、雷厉风行,反对拖拉推延、四平八稳。  相似文献   

9.
政治理论教学应当着力解决"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充分激发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热情上求效益;着力解决"说理不清、形式不活"的问题,在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水平上求效益;着力解决"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问题,在转化党的创新理论的教学成果上求效益。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对不适合本职 岗位干部的调 整,即"下"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如果不解决好这"老大难"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当前部队人才队伍建设。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下"的舆论氛围、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缺乏有  相似文献   

11.
国民阅读率连续走低,电视、网络阅读非常活跃。但我认为,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重要的不在于怎么读,而在于读什么!真止值得忧虑的,是愈演愈烈的阅读功利化倾向。大量的阅读,或是为了填补某些空虚,从光怪陆离的图文中寻找刺激;或是为了升学、就业,去背诵、下载大量资料,而那些东西应试过了,就再也不想去看它;甚或是为了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幻想,指望"成功人士"那里会披露什么"秘籍"。阅读的功利化,使读书的心态浮躁起来,使读书活动更像是名利场、工具坊。近日新华社有一篇采自上海等地的报道,说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有的语文老师还错认《阅微草堂笔记》的"阅微"是"阅读"。这样的教师又怎么引导学生阅读呢?他们"训练"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一个考试机器,即便升学率再高,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游戏叫"大家来找茬",让玩家找出图片中的差别。游戏中找不到"茬"或者找不完"茬",游戏就会结束。其实抓安全工作也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很安全,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或隐患,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事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安全工作无小事,事事关乎部队战斗力建设。用"找茬"的方式抓安全、管安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找茬"不是找麻烦,而是由面及里,抓住问题苗头,挖出本源本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指出:学习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要求。理论上的坚定才有思想和行动上的坚定,理论的厚实才有政治上的清醒和成熟,才有不怕邪、不信邪、不搞邪的凛然正气。中央一再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并把讲学习作为"三讲"教育的首要环节,其意义就在于此。近年来,农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中央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坐不下来,学不进去,用不起来的现象还较普遍,甚至存在着轻视,鄙视理论的倾向。为此,需要认真解决好理论学习中的思想认识、学习方法、学以致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报载 :在 3月 3日北京人才招聘会上 ,一家外国公司竟然打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 ,令北大、清华学子十分尴尬 ,或无奈、或不服气、或兼而有之。是这家公司不知道北大、清华的“品牌” ?不是 !是歧视北大清华 ?也不是 !真正原因是认为他们“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浮躁而不务实” ,“眼高手低” ,“遇到困难 ,就撂挑走人”。我们不必为这家外国公司的“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 ,而担心北大清华莘莘学子的就业问题。此处不用人 ,自有用人处 ,其他用人单位对这两所学府的毕业生 ,恐怕还会求之不得而高眼相看。笔者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15.
撰写政研文章,应该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主要在于修炼基本功,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值得注意和掌握。一是善于抓问题。文章要写得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必须抓问题。不抓问题,就会缺乏深度和力度,就会让人感到"不解渴"、"不止痒"。因此,无论是文章的主题确定、观点提炼,都必须是针对问题而来,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对问题有深刻的研  相似文献   

16.
工作之余选择读读书,是一种很雅的爱好或者情趣。问题是仅把读书当作爱好还是不够的,否则一遇到其他事务,往往是让读书"让步"。其实,在当前这样一个略显浮躁、充满诱惑的时代,把喜欢读书作为一种爱好,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7.
音乐疗法     
音乐通过其音调能影响人的情绪,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为人所注意。他们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缓、B调哀怨、A调高扬、C调浮躁、F 调淫荡。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崇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8.
读学刊第2期刊首《修身修为勿浮躁》,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话说在隆冬来临之前,在深秋的田埂上,三只小田鼠为过冬忙碌地准备。第一只田鼠拼  相似文献   

19.
追求与强求     
追求是一种奋进的生活状态,强求也是一种奋进的生活状态,追求和强求因一字之差,从表象上看起来都是奋进,却蕴含着不同的生活理念。一个是健康向上的、积极科学的生活方式,一个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浮躁的生活势态。也许我们并没有在意什么是“追求”、什么是“强求”,头脑里也没有清晰的“追求”和“强求”这两个概念去指导生活,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被这两种方式所涵盖。有追求才会迎难而上,感到生活的每一天都非常有意义,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生活中,矛盾和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失利总是难免的,有了追求会感到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婚姻的围城",还是"爱情的坟墓",已经找到自己另一半的人无疑是按照社会的既定要求,完成了人生征程上的一桩大事。于是,还在徘徊、期待、幻想的那部分被无情地归类为"剩下的"。以前他们被称为"大龄青年",现在有了一个不太好听的新名字——"剩男剩女"。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军人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加上工作繁忙,自由时间偏少,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有心理专家指出,婚恋问题对"剩男剩女"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