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派遣留学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是晚清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军事留学教育从19世纪70年代起,贯穿整个清朝末年,对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它的发展状况、原因、特点、作用作一粗略论述。晚清的军事留学教育发端于同治本年,根据其派遣方向、方式、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70-1895)是留学初兴时期。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以欧美为去向,主要学习与海军有关的船政最早倡议派人留学外国的应推中国留美的第一个毕业生容同。1870年,曾国藩、丁目昌、毛超熙等四人…  相似文献   

3.
许华 《当代海军》2001,(10):36-38
19世纪70年代,中国向西方海军强国派出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材。刘步蟾,就是这批最早的海军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根本没有建成近代化海军。与日本相比,由于晚清既无与近代技术转移相适应的市场竞争环境、工业体系基础,又无正确的科技观念以及系统的近代新式教育,所以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近代技术转移,晚清海军几乎是"买来的"。缺乏技术转移支撑的这支外强中干的"中古的军队",在与近代化的日本海军交锋时,其技术转移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是晚清海军建设及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6.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以全新的教育体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其后创办海军学堂提供了经验和人才支持,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近代军事变革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窒息,主体精神上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西学态度上根深蒂固的"华夷"思想,以及指导思想上"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出现了致命的"文化短板",与改革及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不可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近代军事转型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晚清海军建设乃至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先后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两个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迈开了创建近代海军的步伐。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创建的起点如出一辙,创建过程中两国采取的许多措施是相同的:如在人才培养向题上,两国差不多同时创办海军学校,都曾聘请外国教官任教,都曾先后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人赴海外留学之风渐开。187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选派7名淮军军官前往德国学习,开中国近代军事留学事业之先河。由于缺乏经验,此次赴德留学并不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为其后留学生的派遣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速成的军校流水的官——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见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赴外的军事留学生之一,我曾在著名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军事留学生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坐落在英格兰西南风景秀丽的海滨小镇达特茅斯,是一所有着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海军军校。在近一年的留学期间,我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对这所著名的西方军校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军官速成学校 皇家海军学院常年在校学员人数一般保持在300人左右。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不同,英国军校教育的学制普遍较短。例如,皇家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设近代海军不成的原因之一是财政紧缺,而财政紧缺的原因在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有所不同。造成晚清建设海军经费紧绌的原因,一是腐败的政治把能够强国富民的许多钱给糟蹋了;二是帝国主义通过抢劫和不平等条约,把清朝上万万计的银子拿走了。民国时期的财政主要用于内战,各项建设、包括海军近代化,根本提不到当政者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位于福州以东的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首要的综合建军基地。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军港。这里,建有设施完善的造船厂和中国第一个航空工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和许多海军教育机构,驻有海防指挥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和相当数量的海防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门。马尾,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局“足为海军根基”,并发出了“兴船政以扩海军”的号召①。这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对马尾船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希望。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晚清政府认识到向外购买近代舰船的必要性。由于财政困窘和近代舰船知识的缺乏,晚清政府在向外购买舰船初期,购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赫德及其亲信金登干的影响,对外购舰的主导权也操于赫德、金登干之手。在赫德、金登干的主持下,晚清政府购买了一批炮艇和巡洋舰,充实了海军实力。在购买过程中出现的舰船性能、质量等问题,反映了赫德、金登干购舰工作的失职,也暴露了晚清海防建设者近代舰船知识的缺乏。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海军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于1990年2月27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甲午海战95周年学术座谈会。海军和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来自山东、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和海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博物馆、解放军报社的军内外专家、学者,从海军军事学术和军事理论的角度,研讨了甲午海战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甲午海战与中国近代海军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清朝海军全部军舰自1911年11月初分别在上海、武汉和镇江高举义旗,加入了革命军的行列;其起义虽有部分同盟会会员等青年军官的策动,但实为全体官兵自发行动。本文简述各军舰起义经过;从形势的压力、革命党的争取、不同层次官兵所受教育和训练、留学生和学生的革命活动,以及地缘和血缘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海军起义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最后,阐述了海军在起义前后对战局发展变化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阅读     
《现代舰船》2011,(9):58
《中国近代军舰图鉴》作者:陈悦出版:现代舰船杂志社出版日期:2011年《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系陈悦先生耗时数年,对中国近代海军诸种装备所做的系统梳理,本书按时间顺序将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历程分为创设海防尝试期、同光新政时期以及清末新建海军时期3个时期,分章节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海军所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70年代,赫德并不支持其海外代理人金登干在为清政府购买近代舰船中收取佣金,赫德、金登干高度提防他人插足为清政府购买近代舰船事宜。赫德最终未能主导晚清海军建设,其"海防司"之梦破灭。  相似文献   

18.
晚清同光年间,基于海防备虚和对西方船坚炮利的认识,清政府曾大力筹款,购船造舰,兴办近代海军。晚清筹办海军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程中清王朝新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标志着当时国防战略转变的开始,具有抗敌御侮,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因此,尽管当时财政状况十分竭蹶,化费的巨额款项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留学生致力于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创建、发展,这其中包括了教学方法在我国的传播、变革与发展.对从事教学方法变革的留学生群体概貌和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通过他们的种种行为进行论述,并从中分析出我国封建传统教学方法向西方近代教学方法学习的历史过程中,以留日、留美学生的表现最为活跃.总体来说,留日学生主要引进了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留美学生主要引介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法.他们为近代中国教育的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近代中国教学方法的变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疆高校开发中亚教育市场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新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优势、消除劣势。并借助SWOT模型中的不同战略组合提出了新疆开发中亚留学市场的的LCVP战略选择方式,为发展新疆留学生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