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下自防御系统是目前水面舰船作战系统研发中的一个全新概念。介绍了舰船水下自防御系统的概念由来和研究范畴,分析了综合防御鱼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从防御对象的多样性、防御手段的相干性方面,论述了自防御指挥控制功能设计的主要难点,并由此引出鱼雷制导类型识别、多手段相干性处理两项关键技术。指出了自防御指挥控制技术研发的3个基本着眼点,并从态势感知和防御决策方面论述了指挥控制功能研发思路。围绕人机结合、系统时效和评价标准阐述了对自防御指挥控制功能设计的辩证理解。研究内容可为舰船水下自防御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形势下海域舰船防御体系构建的迫切需求及无人系统集群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型威胁的现状,设想海域舰船遭遇空中无人机集群和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威胁,并以此展开防御构想,从无人系统探测预警与拦截应对2个方面,探讨可供选择的应对方式,从预警后被动防御和预先探测主动防御2个角度,分别给出空中与水下总体防御方案构想。对于防御构想中涉及的相关技术予以说明,给出发展建议及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未来舰船体系发展进行展望。该构想对未来舰船防御体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的舰船装备建设提供初步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下蛙人对近岸水域构成的严重非对称威胁,对于水中目标威胁评估是实现技术防御的基础。基于水下非致命主动拒止防御系统技术方案,应用勾股模糊集理论对水中目标进行威胁评估,设计了分段型隶属函数对目标属性进行勾股模糊化处理,通过离差法确定动态属性权重,结合TOPSIS理论,通过勾股模糊集距离测度进行威胁度排序;在该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非致命主动拒止防御系统发现、预警、拒止时机的设定方法,架构了系统决策流程图;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方法和系统决策时机设置的合理性、优越性,为非致命主动拒止防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防御高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对海军舰船的袭击,海军水面战中心(达黑格伦)分部(简称NSWCDD)正致力开发一项有效的防御技术,这项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武器——水幕,这将为海军舰船提供一种费用低而通用性好的末端防御系统。水幕是由若干水下爆炸物在浅水爆炸后形成的。为支持水幕防御技术的发展并验证其价值,1995年7月进行了鳞片状线形炸药的水下爆炸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连续型和离散型线形炸药在水下爆炸后在空中形成喷射水柱的数量。长30~56英尺装有C-4炸药的连续型线形炸药在水下爆炸后在水面上形成羽状水雾。装有C-4炸药,重10磅,间距8英尺的5到8枚离散型线形炸药在水下依次爆炸后同样可以形成羽状水雾。线形炸药的布放深度和离散型炸药的水平间距应使喷射水柱的数量最大。安置在线形炸药垂直和平行方向的VHS摄像机以每秒30帧的速度拍摄下水幕的形成过程,爆炸试验产生的水幕尺寸可以通过记录在录像带上的数字化图像来确定。本报告提出了这一系列(爆炸)试验中分别由连续和离散型线形炸药的水下爆炸生成的水幕高度和外形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据1998年2月防御工业报告报道,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将在3月10—11日提出无人驾驶的水下运载器(uuv)在未来水下战斗空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期以来,水雷与潜艇一起作战,已成为来自水下的主要威胁。因为,二者结合既可用于防御,也可用于进攻。为此,各国及地区海军都在大力加强水下作战能力。韩国目前已把潜艇和反水雷舰  相似文献   

7.
课目:抹狗屎姓名:高峰潘鑫留学院校:土耳其海军水下防御特种作战突击队在土耳其海军水下防御特种作战突击队的训练营里,每天必须接受惩罚、侮辱,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忍耐力。就在我们开训的第一周,下午一个半小时的长跑训练回来后,教官把我们带到一个废弃的码头开始折磨式训练。  相似文献   

8.
海军水面战中心达黑格伦分部(NSWCDD)正开发用于舰艇自防御的技术。此技术具有潜在的提高海军平台防御高速、低飞的反舰导弹(ASM)的能力。利用水墙可提供一种廉价、多用途的舰船自防御系统。此水墙或称水障由水下爆炸物的浅爆炸形成,用来保护舰船免遭反舰导弹的攻击。这个概念可被用来阻止或降低被我近距离内击中的导弹的碎片和弹头破片的速度,使它们不能对防御舰造成大的损伤。此外,水障还将使突破我内层防御圈的反舰导弹引信失效和结构损坏。近距离使用水障可增加自防御武器的交战空间,并有助于降低对探测距离的要求。本文讨论有关水障概念的关键问题和证明水障生存性的具体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9.
蛙人探测声纳是探测水面及水中蛙人等小目标的重要设备,近年来在理论与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蛙人探测理论与技术、蛙人声纳硬件、软件和综合防御系统集成等方面对当前蛙人探测声纳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除了信号处理外,在组网使用、战术部署、多类型传感器集成和水下工程等领域是蛙人探测声纳研究的薄弱环节,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蛙人探测声纳在今后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面舰船机动对其辐射噪声和反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船与声自导鱼雷规避机动对抗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Monte-Carlo法,计算水面舰船不同规避机动方法的生存概率,并分析了水面舰船转向、加速对其生存概率的影响,最后,得出水面舰船对声自导鱼雷防御的最优规避机动方法.提出的规避机动方法对水面舰船水下防御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卓 《世界军事》2022,(3):21-25
自1951年派遣人员向苏联学习潜艇技术算起,人民海军与潜艇结缘已有71年.长期以来,潜艇部队在外界的印象中都是神秘的,正如一首军歌唱的那样:"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会告诉你,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航行在深深的海洋里".这支神秘之师,还被誉为"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这个称号与实行积极防御,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达黑格伦分部为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开发出一种在防御高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ASCMS)方面非常有效的技术。此技术使用了一种新的杀伤机理,利用一堵水墙,为舰船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普遍适用的末端防御。水障或水墙由多枚水下炸药在浅水处爆炸产生,用来保护舰艇免遭掠海导弹的攻击。这种末端防御被用来减低或阻止在近距离范围内飞来的导弹碎片和弹头破块对己舰的严重毁伤;而且,对穿入内防御层的来袭的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水障将破坏其引信和弹体结构。这篇论文论述了舰艇末端防御的水障概念和破坏来袭的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的水墙的构成。实地试验证明了此概念的有效性。最后,本论文用1997年实地试验的结果证实了水障对战术导弹弹头和结构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水下防御系统(UDS)国际公司开发和生产的潜艇战术综合作战系统(SUBTICS)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求。本文包含了一些通用和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对己方舰艇有较大的安全保障。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却缺少非常可靠的反鱼雷武器进行自卫,加之高威胁、高速鱼雷及其战斗部装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鱼雷给海军舰艇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现代尖端技术的鱼雷攻击性强,防御难度大,使得现役海军舰艇缺乏有效的自卫措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如果攻击方使用它们发动攻击,防守方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情况,防守方的舰艇上几乎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现役反鱼雷拦截武器,特别是在对付航速超过200节的超空泡鱼雷的攻击方面令人担忧。所以,为海军舰艇研制出新型超空泡射弹及其火炮武器系统来与之抗衡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攻击性鱼雷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御鱼雷攻击的超空泡射弹技术及其火炮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下导航技术是自主水下航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简要介绍了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重要性及国外的发展概况,对国外水下航行器所采用的导航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就我国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2010年度《现代防御技术》的审稿专家与学者,学术判断力强,学风严谨,认真负责,为《现代防御技术》的学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贡献,《现代防御技术》编委会与编辑部谨向以下审稿专家与学者致以深深谢意!  相似文献   

17.
军事零讯     
ASia亚洲特种水下机器人列入中国“863”项目 最近,由甘肃长城水下高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的“堤坝安全检测水下机器人”被列为国家技术、水下控制与导航技术、声呐探测技术和水下视频探测技术。它是一个以图像声呐、浅剖声呐和高清晰度摄像头为探测手段,以水下遥控机器人为载体的高科技综合合体。该机器人能以动力定位技术悬浮于水中,像直升机在空气中地运动那样,能在水中任意方向作自由运动,水下工作深度可达150米,扫查速度为0.5-1米/秒.可程控连续扫描或手动控制扫描,可全天候工作,连续成像,不受天气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担负的任务是侦察-破坏(敌)沿岸地区的重要军事目标和军工目标;从事水下(停泊处)反舰船破坏活动;破坏海上和岸上固定目标;侦察和毁坏反登陆防御系统;为登陆战役清除登陆、陆上通道的雷障;打击敌方水下破坏力量。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编制有  相似文献   

19.
美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对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美俄两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在回顾美俄两国导弹防御系统产生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介绍两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防御系统,总结了两国导弹防御系统技术发展的框架与特点,并进行了系统技术上的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未来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的趋势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代防御技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主管,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本。主要刊登国内外防御技术,包括防御体系、战略战术、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精确制导等。主要栏目有空天防御体系与武器,导弹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指挥控制与通信,探测跟踪技术,仿真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