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队农场发展创新是军队农副业生产在市场经济和军队后勤体制改革大环境下的一个基本命题。文章在分析了军队农场发展创新的必要性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军队农场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考。阐明了军队农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论述了军队农场发展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和兵团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奇台农场党委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按照"调整机构出动力、转变职能激活力、优化配置增效益、强化管理提水平"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农场改革,大胆探索和尝试模拟农场党政、政企、政事、政资、政社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农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靠政策、靠科学和靠投入。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总结。军队农场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场面临着新问题,军委仍然把发展农副业生产作为部队方向性生产长期坚持下去,在部队精简整编的条件下保留了农场和农技推广人员,保证了农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科技兴农技推广人员,保证了农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科技兴农的需要。但农场的投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随意性较大,难以保障农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对资金的需求。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投入机制,这  相似文献   

4.
皮山农场探索出的人才引进工作方法,为兵团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新经验、增添了新亮点2012年7月,兵团党委组织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十四师皮山农场机关及连队,采取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对皮山农场人才引进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50至60年代的老军垦相继退离,他们的子女或考入大、中专院校或从事其它行业离开了农场,从事一线农业生产的人所剩无几,造成大片耕地无人承包,严重影响了农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克服这一矛盾,各农牧团场通过集体调集和亲戚朋友介绍接纳了一大批外来民工。调查数字表明,农六师农牧团场新工人人数已占到农业一线劳力的70%。外来民工来到农场,及时缓解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对农场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他们大多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科技文化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临时思想严重,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稳定这支队伍,提高素质,使其在农场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重识一个瓜     
正农十三师淖毛湖农场是远近闻名的哈密瓜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哈密瓜以其特有的香甜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瓜香时节,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2010年,淖毛湖农场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发展有机,创建精品,以精品品牌统领市场"的经营模式。当年,基地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确立军队农场经营管理模式,对于贯彻落实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农副业生产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军队农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农场应实行。模拟式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即通过签订农场经营管理责任书的形式,建立农场主管部门与农场之间的新型关系,增强农场活力,并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使农场服务部队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统一起来,真正发挥出农场在农副业生产中的“龙头”和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回顾家庭农场走过的厉程,我们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重要的是对家庭农场及其在农场未来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认识更加深刻。从1983年8月提出办家庭农场,1986年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农垦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在全国农垦系统推行联产承包大包干到户,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至1987年停办家庭农场,这期间,农场干部、职工初步接触改革,思想受到震动,为今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二纵观农场改革所走过的道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数十万农工告别等级工资制为标志的利益分配制度改革阶段;以"两费自  相似文献   

9.
军队农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的影响,至今还未完全走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狭小圈子,生产只是在低层次上循环。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军队农场发展的根本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军队农场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军队农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面向市场发展经济是军队农场的必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农业产业为主的生产建设兵团,目前如何加快向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笔者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完全可以在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家庭农场做一较全面的、深入的分析,认识它在兵团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它的发展趋势,以利深化农业改革和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也利于家庭农场自身的发展。一在我国,较早提出建立家庭农场并付诸实践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对家庭农场的形象描绘是"大农场(国有农场)套小农场(家庭农场)"。全国农垦系统第一个家庭农场便是农七师一三一团的耿千里家庭农场。以后在其他垦区也相继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军队农场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构筑了农场通向市场的桥梁。那么,军队农场应如何搞好市场营销,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呢?这就要求农场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市场营销程序:一是农场应经常寻找、发现并识别有利于其发展的市场机会。二是农场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好目标市场,并准确地将其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三是确定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使农场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部队列编农场总体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这对弥补军费不足,补助部队生活,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相当部分农场单位面积产量、投入产出率与国内、军内先进生产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做到地尽其力,使农场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感到实行规模经营是军队农场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日前,部队农场在经营体制上实行的是,主办单位统一领导下的承包责任制。在经营形式上,一是集中计划经营。其特点是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一、农场发展背景 煤矿企业农场(以下简称为矿办农场)起步于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为了解决煤矿职工与其家属的两地分居,安置其远在农村的家属来矿区居住就业,并为其解决口粮而创办了农场。农场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的形势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课教学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保持优良传统,创造新的经验,研究学生的特点,树立起新的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兵团农场高中学生的政治素质及特点 兵团农场高中学生生活在有光荣传统的军垦部队中。父辈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开发边疆的精神,鼓舞、激励、熏陶着农牧团场的新一代,因而兵团精神构成他们基本的政治素质。然而,近几年改革开放的大潮,猛烈地冲击着农场及农场职工,势必也影响着农场的高中学生。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第一,不轻信,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体观出了他们独特的创新精神,但容易偏激、片面,容易产生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5.
奇台农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招商引资,团场工业的发展巩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最终促进团场经济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2007年,经农六师有关部门审核,奇台农场经营性盈利576万元,而当年师里给奇台农场下达  相似文献   

16.
部队农场生产是军队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队农场生产管理也暴露了愈来愈多的问题。本文试就我军部队农场的生产管理现状、原因作一些分析,并提出几点不尽成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农场,顾名思义,要以农为主。军委提出,要把发展“农工副”作为建设部队农场的方针,这个方针把“农”放在首位,突出了农场的特点。然而,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有的单位把位置弄倒了,出现了重工轻农、放松粮食和副食品生产的现象。有例为证,去年,全军的大中型农场,粮食总产,比1987年减少23.5%。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军农场也许要改“姓”换“名”子。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形势下转换军队农场经营机制为题,探讨和分析了军队农场建立新型经营机制的途径。根据军队新时期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军队农场经营机制应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逐步完善和创立以动力机制为主体,以自主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发展机制、经营约束机制为内容的全方位农场经营机制新体系。要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一是加速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能力;二是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条件的农场可外引内联,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三是加快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队农场建设已展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保证部队在物价变动中生活水平不降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发展的整体形势分析,仍是初级特色的平面生产、纯种植的产业结构、人海战术的经营方式,致使农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造成了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都不理想。农场如何才能走出  相似文献   

20.
江科 《兵团建设》2006,(1):25-25
从国有养禽业年亏损数百万元,到民营经济年生产总值1000多万元,农十二师养禽场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民营经济在农场异军突起,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场的主业养禽业在市场的冲击下全面崩溃,年亏损都在数百万元以上,经济一度陷入了绝境。在这种情况下,新一届农场党委班子开拓思路,寻求发展,对农场养禽业及其他工业企业全面进行改制,将闲置的厂房全部对外出租、招商,对下岗职工进行有计划的分流安置。经过几年的改革,养禽场民营企业由2001年的十几户,迅速发展到2005年的近70户,上交农场租赁金140余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