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力 《军事历史》2006,(11):42-43
“虚实”指军事力量的强弱优劣。本篇主要论述争取战争主动权问题,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等作战思想和原则。本篇集中体现了孙子作战理论的要旨和精义,在全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人而我无形”,控制战场信息的指导原则孙子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其实质就是运用侦察、佯动、伪装等手段,暴露敌情,隐蔽我情,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完全控制。“形人”的方法包括“策之”(战前分析)以判明敌军计谋的得失;“作之”(故意挑逗)以判明敌军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以遏止战争为目的,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全胜战略思想.孙子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的伤亡和经济破坏.因此,“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以“伐谋”、“伐交”为主要手段,以迫敌屈服为浅层目标,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需要强调的是,“迫敌屈服”只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浅层内涵,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才是其深层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形”,在我国古代兵学理论中是一个属于哲学层次的重要范畴。《孙子》兵法13篇中的第4篇就是以“形”为篇名集中论述有关“形”的问题的。《形》篇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如“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于易胜”,“立手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等,不仅早已成为我国兵家之格言,而且一些外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今仍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其影响之巨大与深远,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该书中的《形》篇与《势》篇有着密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蕴含着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战争设计思想,其前三篇《计》《作战》《谋攻》集中体现了孙子战争设计思想的核心要义:第一,“计”是战争设计的前提,孙子既突出“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计”的不确定性;第二,“尽知用兵之害”是战争设计的逻辑起点;第三,“必以全争于天下”是战争设计的指导原则。孙子的战争设计思想,可以作为战争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规律,对于更好地把握战争设计的方向及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特殊制胜机理,具有永恒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的军事思想至今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孙子提出的“不对等对抗”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不对称作战”已成为一种新的作战理论,重新认识孙子的“不对等对抗”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孙子“不对等对抗”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中的对抗是灵活多样的。战争是作战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的较量,如何夺取和保持优势,最终获得战争胜利,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对抗方法和形式。简单地说,“不对等对抗”就是避强击弱,以强攻弱。“不对等对抗”原理是孙…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它所提出的一些带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军事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孙武和其他任何作者一样,不能不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佚;后《孙子》者,不佚《孙子》”,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的。其实,后  相似文献   

7.
孙子是我国的“兵圣”,其名著《孙子兵法》在我国较早阐述了军事经济思想:提出兵事关系国家存亡,是其军事经济思想立论之基;实行“无税”措施发展农业,富国强兵;认为“军无辎重则亡”,重视后勤保障;主张“因粮于敌”,保证战争之需;强调“兵贵胜不责久”,避免国家财力枯竭;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重视军事运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力 《军事历史》2006,(6):58-59
◎序言“作”,在此当“始”、“兴”解,“作战”意为战争准备。本篇主要论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思想和“因粮于敌”的战时后勤保障原则。本篇的思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战争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消耗孙子从当时的军事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战争给国家物力、财力带来的巨大消耗,尤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各种危害。他列举了战争所需的诸方面的物质保障,得出了“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结论。孙子的论述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战争对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国家若…  相似文献   

9.
“兵贵神速”一词,出自《三国志.郭嘉传》,言曹操征袁尚时,到了易县,谋士郭进言:“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果获大胜。“兵贵神速”,应理解为在作战行动上,最重要的是抓住战机,迅速地采取行动。 何谓之“神”?且看孙子在《虚实篇》所作的解释:“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所以“兵贵神速”不仅指用兵贵在捕捉战机,速战速决,还主要靠能因敌变化而用兵  相似文献   

10.
孙子是具有大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是站在“安国全军”大战略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综合因素来认识战争问题的。今人学习研究孙子,也要注意从国家安全战略,也就是大战略的高度,学习和汲取“安国全军”的大智慧。笔者认为,学习研究孙子的“安国全军”之道,应注意把握他的以下思想:一、“修道保法”——“安国全军”的政治战略孙子从考察战争这个关乎国家死生存亡的“国之大事”的角度提出了“修道保法”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善于领导战争的人,必须“修道而保法”《(孙子校释》第61页),就是说,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才能掌握战争胜…  相似文献   

11.
《孙子》与《战争论》都是人类军事思想史上举世公认的璀璨明珠。刘庆撰文就两者不同的文化特征作了比较。(一)从著述目的上看,《孙子》强调知战结合;《战争论》热衷于理论建设。(二)从价值取向上看,《孙子》奉“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将帅用兵的理想境界;战争论则以不受限制的“绝对战争”为战争形态的完美形式。(三)从思维方式上看,《孙子》注重整体直观上的把握;《战争论》则从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孙斌 《国防》2010,(8):74-75
反客为主,即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主与客是古代军事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其含义非常广泛。《十一家注孙子》说:“我先举兵,则我为客,彼为主;为客则食不足,为主则饱有余。若夺其蓄积,掠其田野,因粮于敌,馆谷于敌,则我反饱,彼反饥矣,则是变客为主也。”  相似文献   

13.
王前山 《军事历史研究》2003,158(1):137-143
<孙子>用"因"提出了一系列兵学命题,其核心是既包括权变原则又包括权变策略的因变,<孙子>的因变理论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是对其以往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15.
《孙子》是一部研究战争规律的书,军事上的战争与经营管理上的市场竞争是不能等同的,但二者都是讲较量,都存在一个胜负,高低的问题,都要讲战略战术,都要讲知已知彼等等,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说商场就是战场,买卖就是用兵,竞争就是战争是很有道理的。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竞争的双方是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企业要想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占领大片市场甚至统治该产品的整个  相似文献   

16.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四变》等《孙子》佚文,都是《孙子》的早期注释文字.这些文字表明,《孙子》注释时代的开启要远比人们想象的为早.研究这些佚文,不仅可以考察《孙子》的早期注释情况,也对探讨《孙子》成书时代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思考《吴孙子兵法》和传本《孙子》十三篇之间的关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本文着重探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要旨,认识这一思想的伟大和深邃,掌握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真谛。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战争的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就是一切战略战术的原理原则。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积极防御、游击战争、创造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萃     
兵学圣典《孙子》最精辟的内容有十个方面:一”在战争决策中,主张“非危不战”,慎重对待战争;二、在战争谋划上,强调从双方对比“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才能准确预测出战争的结  相似文献   

19.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首次推出其创新理论成果“震慑理论”,这一理论与我国古代《孙子兵法》心战理论有着许多内在的关联。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伊拉克战争,其“斩首行动”与孙子的“擒贼擒王”思想如出一辙;其“震慑行动”与孙子的“上兵伐谋”思想异曲同工;其“外交攻心”与孙子的“伐交”思想一脉相通。  相似文献   

20.
任力 《军事历史》2006,(5):42-43
◎序言《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也是全书大纲,对全书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本篇主要论述战争决策和战略谋划问题,强调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和军民死生的大事,必须以极其认真和慎重的态度来研究、决策和谋划。孙子提出把“五事”、“七计”作为战略谋划的主要内容和战争决策的主要依据,把“诡道”、权变作为指导战争和作战的主要原则。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战争问题《计篇》开宗明义,不谈战胜攻取之道,而是首先将战争与军民的死生和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揭示了战争的本质问题,告诫人们:必须高度重视战争,必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