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启忧启圣"的说法,意思是说,深切的忧虑可以开启人的睿智才能。历史上这种忧患意识曾造就了百折不挠,挫而愈锐的政坛伟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他们在各自所处的时代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我们研读《邓小平文选》时,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极大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笔者试就小平同志忧患意识的社会历史背景、忧患意识与艰辛探索的主要体现、忧患意识的延伸与深化等三个方面阐述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培养关涉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和兴衰.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深层次价值体现,乃是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的自觉与觉醒.对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主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前提;以因循传统“知行合一”理论为培养的基本原则;以面向现实人生为培养的关键和落脚点,共同构建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一个国  相似文献   

4.
祖国,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名字,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极其崇高的感情。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发达,强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他的人民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我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正在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新篇章,使爱国主义精神光照万代.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今天,历史进入新阶段,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和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国家独立和解放的力量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防教育要突出历史和国情教育。这是因为,两者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不断强化人民的国家意识和国防意识,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中,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只有了解历史,把握国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国情所决定的,坚定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信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8.
《国防》1999,(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 ,同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军事家。“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这一爱国深情和智慧 ,同样被倾注于他为国家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富强而不息奋斗的军事活动领域 ,并在伟大的实践中结晶形成重要的军事爱国主义思想理论。邓小平的军事爱国主义思想既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和军事伦理思想的重要内涵 ,也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伦理基础和邓小平全部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有关研究尚为空白 ,本文尝试就此做一初步探论。…  相似文献   

10.
陈舟 《国防》2016,(8):30-32
在国家安全环境更加复杂的今天,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强化全体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加强国防教育应遵循时代性、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革命英雄主义和全民性的基本原则,为各级开展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新时期我国及社会状况看,笔者认为,我们所强调的全民国防意识其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是指个人、群体或民族,在全面了解周围(国内外)形势及其环境,明确面临的威胁及其对自身生存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担忧心理。忧患意识属于人类深层心理意识之一,这  相似文献   

12.
38021部队担负着南沙守备任务,部队长年驻守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党委根据这一特点,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强化官兵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官兵为祖国的利益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圆满完成守卫南沙的光荣使命.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知礁爱礁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官兵强烈的职业使命意识第一,结合官兵思想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教育中针对不少官兵对爱国主义是军人的重要道德规范缺乏认识的实际,在讲好专题课的同时,还组织播放《伟大的军队,光荣的战士》系列录相片和《林则徐》、《英雄儿女》等爱国主义影片,激发官兵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增强守礁卫国的历史责任感.第二,引导官兵知礁爱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教育时,始终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富有南沙特色的知礁爱礁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熟悉海洋国土”、“祖国在我心中”、“我与主权碑’等活动.通过这些现实的教育,使大家明确南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沙的历史,浓缩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从中体会到守卫南沙岛礁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和升华,是推动民族繁衍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弘扬.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从而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一、对自强精神的高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邓小平为了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指引中国人民走向民族自强之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邓小平深知,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迅速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从中华民族的这一根本利益出发,把进一步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4.
侯健 《政工学刊》2000,(3):16-16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国家利益观教育。维护国家利益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和行动的归宿。国家利益是立国的基础,懂得自身利益的民族才是清醒的民族,自觉为自身利益而团结、而奋斗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利益产生动力,任何时候,国家利益都是激发爱国热情和凝聚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认清国家利益,并自觉为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奋斗,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包括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两个方面。生存需求主要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发展需求主要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良好的战略环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官兵懂得: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15.
澳门的回归,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领土的失而复得。作为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澳门回归将对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战略影响。(一)澳门回归尽洗百年民族耻辱,振奋民族精神,焕发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将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澳门失而复归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从衰败破落走向繁荣富强的艰难历程;是中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追求国家统一的奋战历程;是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的壮烈历程。如同香港一样,澳门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所统治,留下了民族的耻辱,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令人伤痛的一页。数百年来,…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安全面临大挑战的背景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部分的军事文化,必须立足自身的特点,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文化自觉的历程中凸显忧患意识和尚武意识、强化人文精神和奉献精神、彰显开放理念和融合理念,为化解文化安全危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蒙受150多年耻辱的香港重新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国历史上洗雪民族耻辱的重大事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学习香港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饱含屈辱与血泪的近代史,从而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相似文献   

18.
祖国,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名字,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极其崇高的感情。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发达、强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人民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我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正在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民兵都是青壮年,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带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知我中华,爱我祖国,保我边疆,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20.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各民族英雄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壮丽、动人心魄的伟大史诗。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前进。该文对古代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及其代表人物、古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继承和发扬古代爱国主义传统需要正确理解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史论结合,夹叙夹议,读后可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