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延安炮校校长郭化若炮兵指挥学院郭化若同志是延安炮兵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人民军队炮兵教育的先驱者和炮兵院校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炮兵院校教育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组建延安炮兵学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一...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的《孙子兵法》解读史上,指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是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指导郭化若研究《孙子兵法》并取得世人瞩目的实绩,是他倡导批判继承历史遗产最为成功的范例;而郭化若则受毛泽东之命研究《孙子兵法》,倾注了大半生心血,可谓躹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成就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研究《孙子兵法》第一人”的学术地位,被誉为“一代儒将”。  相似文献   

3.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所以 ,为人处世还是留一点“愧意”才好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厚黑”哲学渊远流长的国度。留点“愧意” ,就是要头脑清醒 ,正确认识自己 ,知道自己有哪些短处、弱点 ,明白自个到底能吃几碗干饭 ,能有多少斤量。劳苦功高的廉颇老将军 ,正是心中存了些许“愧意” ,知道山高水低 ,才不惜屈尊降贵向一个“儿童团”负荆请罪 ,留下“将相和”之千古美谈。留点“愧意” ,才不致于恃才傲物 ,狂妄自大 ,老子天下第一。初唐四杰之一、才高八斗的杨炯 ,正是“愧意”未泯 ,才有了“耻在勃后 ,愧居卢前”的还不算太离谱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4.
将军遗风历历在 隆隆步武震寰中──读《李达军事文选》罗援由何正文将军负责编辑的《李达军事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已付梓出版了。这是一部集史学价值、军事学术价值于一身的好著作。李达将军30年代初参加革命,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他是刘邓大军的参谋长,长期...  相似文献   

5.
郭化若作为毛泽东的军事高参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襄赞军机 ,协助指挥作战 ,他始终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 ,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从古兵法古战例研究、战略战术、军事辩证法、军事教育等四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郭化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丁芮 《军事历史》2020,(3):43-52
解放初期,郭化若有6年的时间在上海负责警备工作。在上海期间,郭化若领导警备部队严打匪特,加强空中安全,维护城市秩序,并探索出一套在城市环境下部队进行生产、建设和密切军民关系的方法,完成了警备大上海的艰巨任务,对解放初期上海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新生政权的巩固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二一…出发……这是杨业功将军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读完总政组织部编写的《挂像英模传记丛书》,我的思绪便紧紧锁在这个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型指挥员杨业功将军身上。这个用生命托举导弹腾飞的英雄,这个宁可身体透支,决不欠使命职责账的真正军人,他在生死考验和物欲横流面前体现出了一个军人的精神境界。于我,最给力的是将军身上淡泊不淡和为而不为的珍贵品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者心无羁绊,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杨业功将军是淡泊的,身为我军  相似文献   

8.
缅怀将军风范 弘扬优良传统──军事科学院学习《追忆粟裕同志》座谈会侧记姜文明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了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追忆粟裕同志》的重要文章,对粟裕将军的光辉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  相似文献   

9.
郭化若同志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是我党我军系统研究《孙子兵法》的开拓者,在书法艺术、诗词创作等方面也卓有成就,曾被江泽民主席誉为"一代儒将"。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书名,张震同志作序,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任编委会主任的《一代儒将———郭化若纪念文集》,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在出版这本文集时,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同意,还在卷首发表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给郭化若的11封亲笔信。除序言外,文集共收进了130篇纪念文章,其中最难得的是一些年高德劭的老同志,不顾体弱多病,亲自执笔写了许多内容丰富、感人至深的文章。全书共分9个部分:文韬武略,碧血丹心;襄赞军机,创建兵种;精心办学,造就人才;鏖战淮海,传檄江南;“三化…  相似文献   

11.
贾若瑜将军1915年6月19日生于四川合江.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是开国将军之一.我与贾将军只是军中普通上下级关系,但在教诲与感恩中建立了革命情谊,而我则不断加深了对贾将军的崇敬,并且延续半个多世纪. 一 我认识贾若瑜将军缘于军事博物馆.1959年,贾将军正在负责筹建军博,我从福建军区调到军博当解说员.第一次见贾将军并听他讲话,是1960年初,在军博大楼的三层电影馆(兼礼堂).  相似文献   

12.
1939年11月7日,陈正湘将军在黄土岭战斗中,亲自指挥炮兵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这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也是他戎马生涯中引以为豪的篇章。将军生前对此有过详细的回忆史料,但未公开发表。本文是陈将军之子陈炜根据将军的遗著整理而成,本刊发表时有删节,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3.
挖心爆破──近代战争一大奇观宋华在世界军事史上,一些优秀的军事家以他们的才智和勇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绘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总司令海格将军及其统帅部在梅索尔战役中,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挖心”战...  相似文献   

14.
有感于“将军做不了连长的主”孟凡彦有人找一位将军,求他对部下说句话,把自己的孩子调到身边。将军坦言:我虽然统帅千军万马,但在士兵调动的问题上,却做不了连长指导员的主,因为他们是带兵人,这件事我说了不算。事情不大,寥寥数语,却道出将军严于律己、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15.
鸡笼一战气先王,沪尾设险畴能婴? 其时马江已失利,黑云漠漠愁孤城。忍饥犯瘴五千士,尽与将军同死生。手提百城还天子,异事惊倒汉公卿。这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游历台湾时所作的《游台湾追怀刘壮肃公》诗中的几句,作者以朴实的笔调,热情地赞誉了清末爱国将领刘铭传率军抗法保台的英勇业绩。刘铭传(1835—1895年),安徽合肥人,字省三,早年从军,官至提督衔。1883年末,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侵略军意欲侵占我台湾宝岛。清政府为加强台湾军务,命刘铭传以巡抚衔率兵增援台湾。在刘铭传抵台前,台湾军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在忻口地区抗击日军对山西腹地的入侵。战役失败之后,郭化若 (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部第二局局长 )有一次给毛泽东送电报,毛泽东边看电报边说:“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花岗岩脑袋,能不打败仗吗 ?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挨打。”   毛泽东看完电报后说:“化若同志,你能不能写点古代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军的长官,搬古代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郭化若搜集了很多史料,翻阅了许多古代战例…  相似文献   

17.
杨少将传奇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开国将军或是出身杀猪,或是种菜的;新中国成立后,又有许多战功显赫的将军解甲归田当农民。将军本来自平民,卸下一身戎装,本身还是平民。但身着将军服,干着平民事,整天和基层官兵一身油一身汗地摸爬滚打在一起,这样的将军可不多见。杨瑞欣,北航某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战士们称他为“扬老头”、“杨高工”、“杨少将”,粗糙的大手,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黝黑  相似文献   

18.
郑明 《现代舰船》2012,(7):10-13
郑明将军是一名老海军,曾担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为海军装备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航母这种海军装备集大成者,也曾亲自参与论证研究,并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郑将军已经退休,但中国航母的最新动态仍然时时引起他的思考。本文就是郑将军对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历次航母公告的解读,国防部航母公告字斟句酌、惜墨如金,郑将军的解读却可以帮助我们透过字面,理出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9.
姜文华 《国防》2006,(6):82-83
公元前117年9月,一位年仅24岁的年轻将军不幸病逝。噩耗传来,汉武帝悲痛异常,下诏为这位将军举行隆重的葬礼。葬礼那天,居住在陇西、北地等5郡的匈奴移民身穿黑甲,排成长队,护送这位将军的灵柩入葬。这是哪位将军,又为何得到一代名君汉武帝如此的礼遇和恩宠呢?这位将军名叫霍去病,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为国忘家,衣不解甲,马不卸鞍,在抗击匈奴袭扰的战场上度过了一生,为西汉王朝的安全与稳定立下了丰功伟绩。霍去病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奴婢,姨母卫子夫早年也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后被汉武帝宠幸,立为夫人。霍去病的舅父,就是汉代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郭化若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先后发表研究论文,对古代著名战例、战役、兵学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掘和梳理,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这些研究宣传不仅对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军事作战能力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