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AIP 技术进入实用化以来,常规潜艇便走上了再生和复兴之路。众所周知,传统常规潜艇(也称柴一电潜艇)是靠蓄电池供电和电机推进的,艇上装有柴油发电机,当电池放电将尽时,潜艇需要上浮至海面或升至通气管状态,由柴油机发电为蓄电池充电,然而此时潜艇易暴露并遭致攻击。AIP 技术,即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它可使潜艇无需借助外界空气,能够在水下长时间航行或停  相似文献   

2.
现代潜艇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综合作战系统,一艘潜艇上从事各种专业分工的艇员人数常常多达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潜艇处于水下航行状态时,艇内成为一个与外界大气环境完全隔绝的密闭空间。特别是当潜艇进行长时间的水下航行时,艇内的氧气逐渐损耗,二氧化  相似文献   

3.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潜艇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潜艇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U型潜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闻名于世。二战结束前,德国开创性地在ⅩⅪ型潜艇上采用流线形艇体和使用水下通气管,首次实现了潜艇水下航速超过水面航速,使潜艇在潜望深度即可使用柴油机航行,大大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成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二战后,由于国际公约限制德  相似文献   

4.
潜艇就其推进动力而言,可划分为常规潜艇和核潜艇两种。所谓常规潜艇,通常系指在水面或通气管状态航行时采用柴油饥推进,在水下航行时使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潜艇。潜艇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往往能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显赫,击沉舰艇数位列各种舰艇之首。从而确立了其在各国海军中的重要地位。二战结束后,虽然出现了高性能的核动力潜艇,但并未影响常规潜艇的发展,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其发展势头还有上升之势。目前常规潜艇已发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柴-电常规动力潜艇上仍然采用机械增压四冲程柴油机或二冲程柴油机与电动发电机组成动力装置。这样由于柴油机的功率指标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耗油率很大,从而使潜艇动力装置的性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随着潜艇水下机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缩短通气管航行状态下的充电时间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世界各国都正在努力探索提高柴油机在高背压工况下的功率容量。在水面工况正常背压下,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可使柴油机的功率成倍地增长,因此在  相似文献   

6.
危骏 《当代海军》2007,(5):61-63
无人化平台是指不载人、自身有动力的航行器。它具有遥控、自主、半自主等方式的航行能力,能携带各种或多种任务设备,完成各种不同的军事任务。海军无人化平台主要包括无人潜艇器、无人水面艇、海军无人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大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艘左右的潜艇,其中常规动力潜艇就有700余艘。与核动力潜艇相比,常规动力潜艇机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在水下作长时间的航行,必须经常上浮至海面“呼吸”,即在通气管状态下使用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这样很容易被对方雷达侦察到,同时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时的噪声,也极易被对方声纳探测到,因而大大增加了暴露率,使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为减少暴露率,增加隐蔽性,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及前苏联就曾涉足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动力装…  相似文献   

8.
炎林 《当代海军》2008,(7):59-61
世界上第一艘实用化现代潜艇,是英国在20世纪初装备的霍兰级潜艇。随后,美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等国,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潜艇部队。那个时候,是大型水面战舰一统天下的时代。潜艇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所限,在水下顶多航行1小时就要浮出水面给蓄电池充电,最大航速也就10节左右,武器除了几枚鱼雷外就是口径不大的单管舰炮。  相似文献   

9.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流场、水底流场的压强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附体对艇体表面的压强分布影响显著,但影响范围局限于附体小区域,而对水底处的水压场影响仅在潜艇近底航行时才略显著,可见非近底航行工况下可忽略附体影响,实现潜艇水压场的快速预报;在研究近水面航行工况时,水面兴波对海底潜艇水压场的分布存在影响,具体影响潜艇水压场的峰值大小和位置等。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艘左右的潜艇,其中常规动力潜艇就有700余艘。与核动力潜艇相比,常规动力潜艇机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能在水下作长时间的航行,必须经常上浮至海面“呼吸”,即在通气管状态下使用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这样很容易被对方雷达侦察到,同时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时的噪声也极易被对方声呐探测到,因而大大增加了暴露率,使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为减少暴露率,增加隐蔽性,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及苏联就曾涉足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动力装置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AIP动力装置更如繁花般怒放,逐步在各国潜艇上“安家落户”。这其中最具特色的还要属北欧小国瑞典海军的潜艇,堪称一枝独秀,小海军演绎了大手笔的神奇。  相似文献   

11.
潜艇为什么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下潜到水下的一定深度并且能在水下保持长时间的潜航状态呢?要想解开这个谜,就应从了解潜艇的结构形式和潜艇所具有的结构强度开始。现代潜艇的艇体基本上是由耐压结构和轻型结构两部分组成。耐压结构包括耐压艇体、耐压指挥台以及耐压液舱等,是保证潜艇在安全深度之内能够从事水下运行的基本结构。轻型结构包括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上层建筑以及一些液舱等。轻型结构又进一步分为非耐压  相似文献   

12.
自从1624年荷兰发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研制出第1艘潜艇以来,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在这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动力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世界现役潜艇采用的动力系统大致可分为3类,即柴油机动力、核动力以及AIP动力。这3种动力系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采用柴油机动力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能量耗尽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充电,这就丧失了柴-电潜艇最大的优点——隐蔽性。而且电力推进航速低,续航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潜艇水下低速航行时的操艇安全问题,在对潜艇水下低速航行工况的概念和使用时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艇体和首、尾水平舵的水动力特性,结合实艇使用经验,研究并总结出潜艇水下低速航行时的安全操纵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对保障潜艇在水下低速航行时的操艇安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鸟能在天空中飞翔,靠的是翅膀;飞机能飞上蓝天,靠的是机翼;潜艇在大海里自由地航行,也需要有“翅膀”。潜艇的“翅膀”就是舵翼。人们称它为升降舵。由于它是水平地安装在潜艇上的,因此,人们又叫它水平舵。它能操纵潜艇上下升降,保持或改变潜艇在水中的深度。现代潜艇上都装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升降舵,一个安装在艇艏,一个安装在艇艉。艇艏的叫艇艏升降舵,艇艉的叫艇艉  相似文献   

15.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潜艇获得更好的隐蔽性和水下航行能力以便使潜艇能够发挥更大的突击作用,同时为了保证潜艇在敌人反潜兵力攻击下的安全性,世界各国的潜艇设计师绞尽了脑汁。德国海军在这方面捷足先登,最先成功地研制了潜艇通气管装置,并且在1944年建造的U-XXI型潜艇上首次装备了通气管装置。尽管德国海军最终没有来得及把装备通气管装置的U-XXI型潜艇有效地投入战争,但  相似文献   

16.
从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角度考虑,把潜艇的鱼雷攻击过程分为鱼雷隐蔽航行段、鱼雷暴露航行段两部分.以水面舰艇编队受到潜艇自导鱼雷隐蔽攻击为想定,研究来袭鱼雷的各种征候,推导出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初始方位和初始距离.对潜艇发射鱼雷后的战术行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舰载机搜潜区域,并推出理想状态下的舰载机搜潜发现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AIP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英文缩写,如今它已像 U FO等英文缩写字母一样为人们普遍接受。近年来,AIP潜艇声誉雀起,日渐风靡各国海军并大有引领常规潜艇发展之势。之所以如此,主要得意于其独特的优点,尤其是它们具有远远超出一股常规潜艇的水下航行时间。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大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艘左右的潜艇,其中常规动力潜艇就有700余艘。与核动力潜艇柏比,常规动力潜艇机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但它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能在水下作长时间的航行,因为艇上安装的蓄电池容量有限,必须经常上…  相似文献   

18.
1944年1月16日,德国海军格奥哈特中尉指挥的U66号U型潜艇从位于比斯开湾的法国洛里昂出航,开往西非沿岸的弗里敦至几内亚湾海域执行任务。U66号潜艇是一艘远洋ⅨC型攻击潜艇,1941年1月建成服役,水下排水量1232吨。由于在建造时它的艇体长度大幅增加,艇上燃料柜容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可储备燃油高达208吨。因此,其续航力也加大了,当在水面以10节速度航行时,其航程为13450海里。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自主式无人水面艇的航行安全问题,分析了无人艇海上自主航行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以及提高航行安全的技术手段;设计了无人艇航行安全控制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首次提出基于"射线法"的无人艇航行安全控制算法,并实现了艇上完全自主和"人在回路"的基站被动安全控制两种安全保障措施,详细阐述了安全控制系统安控策略的执行流程,并利用M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在某型自主研制的无人水面艇上首次实现了航行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全控制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了该航行安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在总结战争期间海上作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从战争中遗留下来的一些舰队型潜艇改装成雷达预警潜艇,同时还在1953年和1954年相继建造了2艘“东方旗鱼”级雷达预警潜艇。但是,这些雷达预警潜艇都是常规动力潜艇,航速以及水下续航力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因此,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里科弗便提议建造1艘核动力雷达预警潜艇,艇上装备2座反应堆,可以在水面上进行高速航行,并且能够直接担任由高速航空母舰等舰艇组成的海上快速机动部队的前卫预警潜艇。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