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增飞  徐闰庆 《国防》2013,(2):48-48
近日,沈阳军区印发《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暂行规定》,对东北三省投入3.5亿元为部队和民兵落实的8大类45万件抢险救灾装备管理使用进行规范。《规定》共8章30条,着眼将抢险救灾装备管理使用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孙剑利 《国防》2010,(12):47-47
装备建设是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基本要素。随着新形势下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参与抢险救灾将成为预备役部队运用的重要方式。与之相适应,必须为预备役部队配备储备遂行任务所必需的装备器材。一是要明确保障办法。抢险救灾需配备储备的装备器材数量多、种类杂,应按照军地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马增飞  吕杰 《国防》2012,(7):74
沈阳军区国动委充分发挥东北三省为部队配备和储备的30万余件(套)抢险救灾装备器材效能,搞好部队抢险救灾训练和使用保障,探索建立了装备用管军地对接机制。组织存储装备的70个军地仓库,对口与部队省、市两级抢险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建立联系,明确装备保障的数量规模、联系人及通联方式,周密制订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保障部队训练使用计划,突出灾害事故易发的重点地区和主要方向,将地层隙孔探测仪、热成像生命探测仪、海事卫星电话、割灌机等科技含量较高、操作复杂、专业性较强的抗洪抢险、森林扑火、抗震救  相似文献   

4.
陈志敏  李鑫  李卫华 《国防》2014,(6):14-14
正前不久,江苏省常州军分区在该市国防园组织开展全市专武干部集训暨比武竞赛活动,该市各镇(街道)71名专武干部参训参考。活动以军事基础理论、技能体能为训练重点,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整组、战备、训练、征兵工作等业务知识辅导,结合实际设置抢险救灾装备器材操  相似文献   

5.
李连善  徐闰庆  赵玉武 《东北后备军》2009,(12):F0002-F0002
10月13日,军区在沈阳召开国动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会议以加强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建设为主题,重点研究为部队抢险救灾预先配备、预先储备、预备征用装备器材问题。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国家国动委副主任梁光烈,副总参谋长、国家国动委秘书长孙建国带国家国动委和总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会指导,梁部长作了重要指示。军区张司令员、黄政委讲了话,宋副司令员、侯参谋长分别作了说明和任务部署。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吉林省省长韩长赋、黑龙江省副省长王玉普分别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谈了思路和打算。会议由军区马副政委主持。  相似文献   

6.
林合国 《国防》2012,(11):50
新形势下,参与应急行动是民兵使用的重要方式。与之相适应,必须落实好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为民兵遂行应急任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要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暴法规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法律规章,遵循"军事机关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原则,明确民兵应急装备器材由地方政府统筹保障,由军事机关负责使用管理。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由军事机关会同政府研究制定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计划方案,具体采取政府购置储备与预编预征储备相结合的办法落实。防暴装备可由政府预先购置配备保障或纳入公安系统综合调整保  相似文献   

7.
抢险救灾任务是国家赋予武警部队的重要使命,也是武警部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加强抢险救灾装备体系能力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现实性为出发点,分析提出了需要重点发展的系列装备,并阐述了增强装备体系能力建设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部以总部《车辆管理条例》和《武器装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标准实施概则》为依据,狠抓运输工作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三化”达标整体水平。目前,全师车辆装备、车辆入库率实现了100%,车辆的战备率达到85%以上,完好率达到95%,有效地保障了部队战备、训练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9.
现行装备器材供应存在着供应渠道过长、不能快速响应等问题,为此通过对装备器材供应链进行集成化体系结构模型设计与构建,探讨了装备器材供应链的重构策略,分别从信息流模式重构、业务流程重构和物流体系重构等3个主要方面对装备器材供应链重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实现装备器材供应链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10.
据《解放军报》2009年8月25日第10版报道,我院装备运输系申报的《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课程被评为军队院校优质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1.
姚宪民 《国防》2001,(12):50-51
组织民兵抢险救灾是军分区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责。从近年的实践情况看,军分区系统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准备,快速反应 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的特点要求我们平时就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是要制定预案。各级要按照情况设想、组织指挥、兵力构成和任务区分、集结地域、部(分)队开进及有关保障等方面,逐项制定抢险救灾方案。二是要落实人员和器材。遂行抢险救灾任务的主要力量是民兵应急分队。因此,在每年的民兵组织调整中,要优先保证应急分队有较高人员在位率。同时,要根据抢险救灾中可能担负的任务,准备好必需的物资器材。此外,还要建立人武部门、地方有关  相似文献   

12.
5月29日8时10分,望花区人武部接到上级命令.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一场以抢险救灾为课题的民兵拉动演练正在实施之中.仅仪55分钟.来自该区特殊钢厂、新钢铁公司、铝厂、石油三厂等编兵企业的125名应急分队队员携带装备、器材集结完毕。这是该人武部在开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为提高应对多种安保、应急等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在坚持"分区建集中用,局部建全局用"的工作思路,按照人员整组编成、指控通联手段、装备器材配套"三个固化"和训练、管理、使用"三个常态"的要求,组建了一支"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能用、好用、管用的拳头力量,多次完成应急处突、抢险救灾、医疗救  相似文献   

14.
以装甲装备器材的除锈保养要求为牵引,首先设计了除锈保养的工艺流程,然后从封闭式主架结构、控制系统、机械臂运行系统、除锈清洗系统等关键技术入手,完成了装甲装备器材自动化除锈保养设备的研制。通过运行试验及大量器材的保养实践证明,设备运行可靠、性能优越,能够有效提高器材除锈保养的自动化水平、保养质量与保养效能,满足装甲装备器材除锈保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部队装备保障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多Agent仿真的方法,基于Kraljic模型将装甲装备器材分为重要器材、关键器材、一般器材和稀缺器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装备保障体系供应保障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系统中器材仓库的外部接口和内部器材请领流程,并以某集团军各级器材仓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仿真实例分析。实践证明,采用多Agent仿真的方法研究装备保障体系供应保障活动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宏观把握部队装备保障的运行规律,提高部队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际中装备器材种类多、难管理造成的库存失衡问题,设计了基于改进灰色聚类的装备器材库存分类方法。根据装备器材消耗特点,定义了需求波动系数作为库存分类指标之一,引入了信息熵确定聚类指标权重,基于灰类中心点给出了聚类的三角白化权函数。以某装甲器材仓库器材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库存分类结果符合预期,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装备器材管理的成本构成特点,认为装备器材多极库存系统可简化为n级系列体系结构。建立了装备器材多级库存优化控制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相应实例分析,表明了装备器材多级库存优化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任务装备器材保障模式时效性、灵活性、持续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的装备器材多阶段动态供应策略,以总保障成本最小、超储器材利用率最高、任务重要度最高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任务的装备器材多阶段动态供应调度模型,并采用动态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将装甲装备器材需求分为预防性器材需求与修复性器材需求,以基层级保障机构年度预防性器材需求为研究对象,考虑保障机构历史年度预防性器材消耗、装备小修计划、维修范围与维修时机等,构建了面向维修的年度预防性器材需求预测模型,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OHF Elman(Output-Hidden Feedback Elman)神经网络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先进的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于装备器材保障中,阐述了建立装备器材筹措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构建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设计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器材保障物流网络和器材保障信息管理,探讨了该模式下装备器材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从而实现了装备器材保障管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了装备器材保障的时效性和敏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