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箴言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语出《资治通鉴》国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封建的邦国与现代的民族  相似文献   

2.
2021年底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军要增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实践历练,鼓励引导官兵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近年来,随着国家海外利益的拓展,人民海军担负着更重的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和开展军事外交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象棋学问极深。不少有作为的领导者都深谙象棋博弈中的领导之道。像人们早就总结出的“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为将者,要用好车、马、炮”;“爱护兵卒,才能使过了河的兵卒当车使”;“为了全局,在关键时刻要舍卒保车。甚至舍车保帅”,等等。象棋中的领导之道不知为多少高明的领导者提供了科学的智慧、辩证的思维和胜利的借鉴,使他们在规则意识、大局意识、协同意识、应变意识的指导下,冷静面对复杂局势,促成了事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4.
定向培养军士是军队军士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路径。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学生身份认同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部队管理规定的客观需求,是提升学生军人综合素质的应然之义。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明确教育内容,加强教育针对性。掌握教育原则,提升教育灵活性。把握教育时机,增强教育实效性。创新教育载体,主张方法多样性。提升高职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必须:坚持理论固本,打牢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根基;坚持正确引导,增强定向军士学生身份认知;加强文化熏陶,坚定定向军士学生理想信念;强化实践历练,锻造定向军士学生优秀品质;建好用好平台,建设定向军士学生培育载体。  相似文献   

5.
李波 《中国民兵》2007,(4):50-50
现实生活中,“一”字与我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出门,一路平安;办事,一帆风顺;工作,一丝不苟;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数据中,一为数之始,九为数之极。一是最小正整数,但如果比赛获得第一,则称之为冠军,又是最高的荣誉。可见,“一”字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6.
古代有冯道门下弟子,因避师尊名讳,遇“道可道非常道”之句,诵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每思及此,不由捧腹。古人诸多禁忌,难免要出一些笑料来。比之古人,今人却要萧洒得多,只要有那份兴致,便可口无遮拦地道尽天下事,上至国家政策,下及草民生计,甚至于那些“款”或“腕”的鸡毛蒜皮之类的琐屑之事,也可榨出许多趣味来,话题涵盖之广无有不敢涉及。  相似文献   

7.
人的因素应该是体魄、精神、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毛主席早在《体育之研究》一书中就指出:“体也,载知识之车,育道之舍也,无体便无德、无智也。”可见,体魄在人的因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诸因素的物质基础。军队建设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而战斗力主...  相似文献   

8.
<正>智不足,将兵,自侍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  相似文献   

9.
修养,主要是指在政治、思想、作风、知识、技能、品性等方面经过长期学习实践所达到的水平。政治机关干部要达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形象上人称道”的水平,应在四个方面加强修养历练。  相似文献   

10.
宛平 《政工学刊》2013,(11):80-80
历练,即经历和锻炼,侧重于经历某件事情或某项任务后得到锻炼,对象是事件、任务;砺炼,则是“磨砺”与“锤炼”组合而成的词语,适用于接受艰苦环境和失败挫折的考验的语境下,意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在把握原意的基础上,再对它们的用法进行引申,便可以清楚地理解:“历练”常用于一般的任务、活动;“砺炼”则常用于条件艰苦的环境。试举贵刊三例,以作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古语长期得以流传,足见我国古代兵家对将帅地位的重视程度。大军事家孙武说得明白:“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①“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②这里,他把国家的命运、民众的安危与将帅直接相联系。 综观古今,谋安国之道,决疆场之胜,治强盛之军,将帅作用实系特殊而重要。因此,古人对将帅的素质,要求甚高,论述颇多。笔者择其荦荦大者,以观其妙。  相似文献   

12.
由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诸明星演出的电影《无间道》颇为卖座 ,续集在一部部地拍。观众对“无间道”作何解颇为疑惑。无间道是佛教用语 ,四道中的一道。四道即指四种可通至涅 般木之道。先说涅 般木,是指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 ,也用作“死”(指佛 )的代称 ,郭沫若早期诗作《凤凰涅般木》 ,便借用此词寄托理想。弄清涅 般木 后再说佛教中的道 ,道是指众生轮回之道途。而道有四种 :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加行道指断除烦恼 ,是获功德之初级阶段 ;无间道则是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 ,并由此进入解脱道 ;解脱道指已从应断除的烦恼中解脱出…  相似文献   

13.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场相同的战争。纵观古今中外的历次战争,取胜之道都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但漫长的战争史却以血的教训折射出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变则生,不变则亡”。  相似文献   

15.
文圣孔子对言语之道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在《论语》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其言语之道千百年来对于人们的言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军队跨越式发展呼唤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重温孔子的言语之道,汲取其合理因素,对于提高政工干部的言语修养,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明中  赵宏亮  谢和平 《政工学刊》2011,(4):2+81-F0002,F0003
坐落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训练基地,被誉为“海空雄鹰”成长的摇篮。自组建以来,先后有500多名合格飞行员在这里历练成长,  相似文献   

17.
《资治通鉴》记载:裴矩在隋朝做官时,以溜须拍马著称。隋炀帝在位时,他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常态,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就此感慨道:“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裴矩的从政轨迹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者的人品官德能左右部属的行为.只有开明的领导,才能造就贤明的部属。  相似文献   

18.
书法讲究起笔皆藏,无往不收;凡有所往,必先反之。这样写出来的字,线条有力而坚韧,丰满而有质感。正如老子所讲:"将欲得之,必先与之"、"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书法艺术实际蕴含的是含蓄蕴藉,韬光养晦,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的人生智慧。书法之道是人生之道。书法重法度,楷书须点如瓜子捺如刀,隶书蚕头雁尾、雁不双飞,提按转折毫不含糊,每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为人讲规矩,行如风坐如钟、小处亦不可随便,方正温良、乃于末节中见风骨。  相似文献   

19.
桑巴特的资本主义起源假说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得到充分展开。桑巴特认为,正是欧洲的奢侈之风生发出现代资本主义,而奢风蔓延又得益于非法爱情的盛行。相反,韦伯则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源生于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看似截然二分的两道命题,实则遵循同一思想路径。源自欧洲局部经验的理论抽象,虽不能释疑世界它处为何没有生发出资本主义的世纪性难题,但是对发展之道却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应坚持晓之以理,深化理论灌输,着力夯实能打胜仗的思想根基;动之以情,提升情感体验,着力激发能打胜仗的精神动力;行之以实,加强军事历练,着力塑造能打胜仗的战斗意志;示之以范,展现人格魅力,着力强化能打胜仗的榜样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