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冷战结束并未给人类带来企盼的和平,战争这个怪物无时不在地球上徘徊。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大门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挥动“霸权主义”大棒,对主权国家的南联盟大打出手,向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民叫板,导致1000多名无辜者的生命和数千亿美元的财产化为尘土。特别是竞丧心病狂地用罪恶的炸弹袭击我驻南使馆,将美国施行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暴露无遗。狂轰滥炸的炮声,再次警示人们,只要世界上有霸权主义存在,有强权政治存在,就不要幻想持久的和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战争的导火索随时都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发展史上,尽管人们总是希冀和平永驻,不厌其烦地呼唤和平,但是和平的梦想总是被下一次战争所打断。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个疯子狂热地鼓吹战争,而那些企盼和平的人们,为了实现长久和平,又不得不通过周密战争准备去制止和遏制战争。  相似文献   

3.
40年前的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的一个伟大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新华社发了一则电讯,赞扬“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毛泽东欣喜地称北平解放为“北平方式”,希望当时还占领着长江以南地区的100多万国民党残余军队,仿效此方式结束战争。“北平方式”的产生顺应历史潮流,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不久,长沙、昆明、新疆等地区的国民党军纷纷响应,走上和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给人类带来的深重浩劫而成为一体两面的价值体.战争的暴烈使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在人类历史上,和平要比战争成熟得晚.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时期的军事理论家韦格蒂乌斯曾说过:“谁要想获得和平,谁就必须准备战争。”战争准备是为适应战争需要所做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组织保障工作,是战争实施的基础。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国家的安危与存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军事高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国家进行战争准备不仅是为了发挥其“战而胜之”的实战功能,更为了发挥其“不战而胜”的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6.
如果可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2003年,人们可能要在疑问号和惊叹号之间犹豫一阵子。 首先,人们心中有很多疑团未被解开:为什么多边主义的趋势正在加强,而单边主义却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要和平”的呼声响遏行云,而战争却依然大行其道?为什么全球联合反恐在加强,而恐怖活动却有增无减甚至进入高发期?为什么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之间的冲突至今没有停歇? 其次,2003年的世界又有许多理由让人们为之惊叹。和平解决伊朗、利比亚核问题取得重要进展就是其理由之一。 人类需要秩序,需要理性,需要和平,需要发展,需要合作,需要“共赢”。2003年世界军情再一次告诉人们,新秩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要与战争、冲突、单边主义等作不妥协的斗争才能得到的。 把眼泪和悲伤留给过去,让希望和阳光普照未来。 ——编者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毛泽东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散见于他的一些讲话、报告、与外宾会谈及党和国家的一些文件中,概括起来,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1957年1月,毛泽东就苏联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第四版中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这两个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这一观点指出,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联系,否认了转化。毛泽东认为,战争与和平之间存在着同  相似文献   

8.
雄关耸峙,山海相连。辽西咽喉山海关,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在这里,历史的烟云,不曾抹去人们对于战争的痛苦记忆;和平的繁华,也没有冲淡人们心灵深处“天下虽安,  相似文献   

9.
世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战争与和平的相互转化规律,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加之各种制约因素,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维多利亚时代”——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使人们对战争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然而,在对人类命运威胁最大的核战争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国防观念,随着战争与和平的转换而变化,这是基本的轨迹。然而,近几年人们国防观念淡化,另有其深刻的原因。1、文革时期“左”倾流毒的负效应。文革初期为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派军队对一些地方实行军管。由于当时“左”倾思想泛滥,加之军队在  相似文献   

11.
斯夫 《军事历史》2003,(3):78-79
目前在军事学术界,“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早”这样一句话时而被引用。使用者或引用者的真实用意无非是在说明和阐述这句话字表上的意思:战争比和平成熟得早。那么,战争真的比和平成熟的早吗?这句话的本意应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是“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它最早见于马克思在1857—1858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篇《导言》是一篇没有完成的《总导言》草稿,《总导言》是马克思为他计划中的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作的。在这篇《导言》的第一部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中的第四个问题———“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战争与和平     
历史就像一艘巨轮,不知划过了多少个春秋,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才赢来了今日的和平。而为战争所牺牲的无数英雄却被历史的巨浪淹没,但他们用生命换取了和平!战争与和平看似矛盾,其实是对立统一的,有战争的地方人们渴望和平,  相似文献   

13.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为祖国的和平与繁荣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热血女性! ——作者题记 自从“战争”降临到我们这个人类繁衍生息的星球上,女性就以其伟大的力量,在战争与和平、军队与国防的历史轨迹上烙下了深邃而又耀眼的痕迹。在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召开、人民解放军喜迎70华诞的1997年,伫立于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和平子午线”上,放眼爱国热浪、国防热浪波涛奔涌的神州大  相似文献   

14.
原子弹的蘑菇云,氢弹的威力,让 很多人谈“核”色变,人们更多地联想 到“核”在战争中的巨大破坏性和对现 实世界的潜在威胁。如何防止核扩散、加 强核保安,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 与安全,如何使核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 利益,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2005年10月24日至28日,中美 “核材料综合管理技术演示会”在京举  相似文献   

15.
预备役军人的活动舞台,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汇处。一声召唤,他们来了。驾着“嘉陵”、“本田”,跨出“伏尔加”、“上海”,身上还散发出和平安宁生活的芬香。而转眼之间,他们又戎装披挂,凛然一派严整的军容。  相似文献   

16.
姚健  王翼 《国防》2005,(11):80-80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演进,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注入了新的内涵。网上聊天、e海泛舟早已是寻常之事。战争的硝烟似乎离我们遥不可及,人们也只是在闲暇之时玩一玩诸如“三角洲部队”、“反恐精英”等战争题材的电子游戏。游戏的输赢只会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认真计较。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却隐含着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同样是对待战争题材的电子游戏,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层面不同,人们作出的判断和得出的结论就大不相同。在普通人眼中,战争题材的“电游”,只是一种较为刺激、好玩的高科技娱乐方式。而在…  相似文献   

17.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18.
强化军事力量的非战争运用功能。首要的是加紧做好应急作战准备。充分发挥部队战斗力的战略威慑作用。“和平造势”是当今世界军事战略的一项新内容。在战争爆发前的和平时期,以控制危机、避免冲突和遏制战争为目的的威慑战略,是各国军事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遏制战争,力争以非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目的,自然是和平时期战略的最佳选择。但战争能不能遏制住,并不取决于良好的愿望,而取决于科学的战略筹划和高超的战略指导。在当今世界上,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实力维持的,遏制战争也只有建立在强有力的实力基础上才有可能。平时的战争准备,既可为打赢未来战争积蓄物质和精神的力量,又可产生遏制战争的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类战争”理论框架下,对解决冲突的“战争与类战争”方式选择进行分析,得出采用经济战争方式可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结论。同时对“贸易制裁”和“禁运”两种经济战争方式的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袁峰 《国防》2001,(1):30-31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人都没有闲着,一边是努力铸造和平盾牌,另一边则忙着打造战争机器.几经沧桑之后,人类终于跨进了21世纪.新的世纪是否会如过去一样总是战争与和平相伴?新世纪大国的国防是和平之"盾",还是战争之"矛"?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