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创新扶贫方式,加大扶贫投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和国家高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扶贫工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利用航天科研院所的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积极推进定点扶贫地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临新形势,航天科研院所需要从系统工程角度思考扶贫,成系统、成体系推进扶贫,在国家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一些青年民兵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并逐步成了名家。江西省南城县珠良镇云市村的青年民兵谢火才,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典型。 谢火才多少沾点汤显祖的灵气,他是从写田园小散文起步,写民兵训练场的《七朵山花》获奖,从而走进了中国乡土文学协会创作圈的。他说:“从表层看,是文学提升了我个人的人生价值。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社会发展给文学事业带来的幸运。”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第一个春节过后,祖国的北方还是冰天雪地,而南方已是绿发莺飞。记者在江西省军区走访中,便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春的气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正以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着民兵、预备役工作改革,孕育出了一片片“新绿”。 在许多人看来,《现役军官法》是为现役军官立法。但,不仅如此。其实,这部法律蕴含着民兵、预备役工作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发展契机。抓住这个契机,手执法律的宝剑,必将开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众星捧月”这句成语,用在南昌市东湖区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工作上是恰当的。“众星”——54家设立武装部的企事业单位,“明月“——东湖区人武部。 54家企业并非全为区属,有39家分别为中央、省、市属,其中还有7家是地级单位。然而就是这些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武装部团结在区人武部四周做好民兵预备役的各项工作。区人武部连续9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被南京军  相似文献   
5.
“博士张”     
日本东京。一位老资格日本商在与来自中国江西省余江县工艺雕刻厂厂长签订订货合同后,为这位年轻的中国厂长的非凡才能所折服,不禁问:“您在哪个高等学府深造过?”“我?博士的于活。”年轻人半开玩笑地答道。“阁下,不瞒您说,在我们家乡,历来把木匠师傅称博士,我初中毕业就去学木匠,19岁当上师傅,人家叫我博士已经14年了。”  相似文献   
6.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下大功夫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相似文献   
7.
江西樟树市,全国民兵刊授教育的发源地。 10年来,樟树市人武部积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不断改革民兵政治教育方法,在刊授教育中演出了一幕幕活剧。 跳跃出一个新的思路 80年代初,当封闭的大门打开,清新的世纪风吹来,以农村生产责任制为浪头的改革大潮席卷大地,农村民兵的聪明才智和劳动干劲能够尽情发挥,产生了强大驱动力,让每个人都跃跃欲试。然而,传统的民兵政治教育方法却受到第一次碰撞。“人员难集中,时间难  相似文献   
8.
贵溪化肥厂,国家和江西省共同投资4.75亿元,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和国内第一套引进消化的翻版设备,隆隆运转,每刻钟的产值超万元。在这座新建成的现代化工厂里,飘扬着一面令人瞩目的旗帜——贵化民兵团。建厂与育人1988年11月贵化破土动工兴建。与此同时,定向招收的1000余  相似文献   
9.
马年初春的一天,江西省鹰潭市月湖玻璃厂云集了省内外40多家制药厂的代表,对这瓶子进行综合“考察”。厂长艾伙祥当众作几个令人咋舌的表演:抓起一把瓶子,放在1.5米的高处,让其垂直掉在  相似文献   
10.
6157∶0 30年送兵无退一个,奇迹! 然而,这奇迹出现在昔日“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箫疏鬼唱歌”的江西余江县,就更叫人为之惊叹! 1958年6月30日,毛主席从《人民日报》看到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写下了《送瘟神》两首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