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疾患已成为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军营也呈现出官兵心理问题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疾患已成为困扰部队安全发展的重难点之一。尤其是驻守在艰苦边远地区的部队,自然环境艰苦恶劣、部队管理严格封闭、担负任务复杂繁重,官兵时刻承受着身体透支、心理孤寂、家庭困难等多重压力,做好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德庆 《政工学刊》2002,(10):49-50
心理咨询热军营心理咨询热军营 ,主要表现为 :(一 )官兵需求。在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由于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急剧变化 ,官兵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 ,容易产生抑郁、恐慌、焦躁、自私、嫉妒、悲观等不良情绪反映。而军人职业的特殊性 ,如严格管理、紧张训练、持续性的竞赛竞争和随时可能担负的急难险重任务 ,使军人承受着比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 ,心理疏导的渴求是十分强烈的。官兵心理健康需求 ,是心理咨询热军营的直接原因。(二 )领导重视。近年来 ,部队机关、各级领导普遍关注官兵心理健康问题。首先 ,各级领导的认识较高…  相似文献   

3.
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使部队官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增多 ,尤其驻沿海城市部队官兵受到的思想冲击更加突出。 (1 )官兵思想日趋活跃 ,不安心部队的现象比较突出。 (2 )政治荣誉感淡化 ,追求金钱的欲望日趋强烈。 (3 )受沿海开放城市高消费的影响 ,官兵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比较严重。 (4)官兵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渠道增多 ,个人参与社会交往的现象比较普遍。 (5 )受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官兵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的现象时有发生。 (6)受地区经济反差的影响 ,官兵希望在驻地找对象和复转后返回驻地求职谋生的现象比以往增多。驻沿海城…  相似文献   

4.
李涛 《政工学刊》2006,(12):33-34
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新时期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官兵们对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也越来越被广大带兵人所熟悉和掌握。但是,由于这项教育在部队还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有偏差;二是施教能力弱;三是机制不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官兵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认真做好心理教…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或愿望在没有实现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就存在着期待心理 ,并且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期待之中。部队的青年官兵在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前 ,如立功、入党、学技术、转改士官、考学提干、晋级 ,也有着期待心理 ,平时更受他人尤其是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期待心理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充满信心。大多数官兵在期待中心态正常 ,对未来信心百倍 ,精神振奋 ,工作埋头苦干 ,学习刻苦认真 ,尊敬领导团结同志 ,不为名利所累。即使遇到各种不幸也能正确对待 ,变压力为动力 ,积极…  相似文献   

6.
当前基层官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抑郁焦虑心理。诸如婚恋难、家庭问题多、家属随军、就业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而更加突出,容易使官兵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7.
受突发事件、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改变等因素影响,官兵在心理上会出现烦躁、易怒、压抑、失望等反应,偶尔伴有低落、失眠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对上述状态进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心理适应期”。由于外界条件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官兵这种客观变化过程的主观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官兵进行心理调整的关键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平稳度过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心理适应期”表象入手对其本质现象进行分析,探索提出四种可行性办法帮助基层官兵破解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部队心理疏导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疏导属心理治疗的范畴 ,指运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式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进行干预和疏导 ,使其恢复正常。对部队基层来讲 ,主要是调适和矫治官兵的日常心理问题。在部队基层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要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一 )心理疏导必须把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核心。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 ,采用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方式 ,对官兵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和引导 ,目的在于培养官兵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二 )基层部队开展心理疏导必须以讲政治为首要原则。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心理疏导工作的全过程 ,坚持把…  相似文献   

9.
蔡斌 《政工学刊》2011,(1):66-67
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现,心理疾病在我国呈现高发态势。部队官兵受社会环境影响,心理问题也较突出。官兵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认知出现偏差或受客观环境的刺激造成的。新时期基层官兵的心理工作,必须把握官兵产生心理问题的关节点,结合部队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才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才能有效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和事故。  相似文献   

10.
努力增强官兵的认同感在“求同”中增强实效性(一)以“思想共鸣”求认同。思想共鸣就是官兵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高度一致,在思想上产生的“同频共振”现象。思想共鸣会拉近政治工作者与官兵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和防范心理,从而敞开心扉,为疏通思想、增进理解架起桥梁。要与官兵谈共同的话题,共同探讨交流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在认识一致中增进认同;要与官兵谈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与电脑爱好者谈电脑软件、硬件等,与足球、篮球、音乐等爱好者谈其业余爱好,在“谈兴正浓”中增进认同;要与官兵谈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比…  相似文献   

11.
武晓春 《政工学刊》2003,(12):23-24
一、把握心理特点,在理论的追根溯源上抓住一个“深”字,克服理解简单的问题。(一)根据求根心理,讲清“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人随口就会说出“怎么来的”,这就是一个人求根心理的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中,官兵的这种心理表现则更加明显,往往把为什么会提出“三个代表”等作为开动脑筋的第一个关口。为此,要教育官兵充分认识到:从世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情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物…  相似文献   

12.
端正认识 ,增强做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的自觉性。 当前 ,许多基层干部对做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存有认识偏差 :( 1 )受传统观念和方法的束缚 ,不承认心理问题存在的客观性 ,对官兵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一般性的思想问题 ,致使出现了心理疾病和障碍 ,不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 ,导致了矛盾激化。 ( 2 )受一些媒体渲染的影响 ,把心理问题扩大化 ,对一些非心理现象和问题 ,人为地定性为心理问题 ,以“心理有病”不好解决来搪塞。 ( 3)把心理问题抽象化、神秘化 ,借口心理问题是虚无的 ,做心理工作的原则不好把握 ,不去解决心理…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军人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应激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敏感、自我认知失调、适应性心理障碍、情绪感情不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必须进行心理训练 ,增强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 ;及时进行调适 ,提高官兵排解心理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 ,才能掌握预防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官兵物质利益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重视思想教育,空洞的道理说教与官兵自身利益不合拍,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利用物质利益机制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物质利益是产生精神力量的根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同一定的物质利益相关。  相似文献   

15.
边防部队承担着复杂而危险的缉捕任务,战斗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如何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以提高边防官兵的心理行为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边防部队的工作实际和有关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对边防官兵心理行为训练及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边防官兵的心理行为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而达到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青年官兵产生不良心理、患心理疾病或障碍的数量逐年增多。近期部队发生的多起刑事案件,大多与行为人的不良心理有着直接关系。新形势下,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和实践部队预防犯罪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官兵心理素质据心理学家统计,人群中的大多数在不同的年龄段、部分人甚至一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或不良行为。当前,官兵心理问题的增多给预防犯罪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仍存在着对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意义认…  相似文献   

17.
青年官兵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内因是决定事物的主要因素,因此,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关键在青年官兵自己。青年官兵只有不断提高心理自我维护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官兵个人及其家庭涉法问题越来越多,对官兵心理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有效解决涉法官兵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一、涉法官兵心理偏差的几种表现。官兵在个人或家庭遇到涉法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急躁、怀疑、依赖和吃亏等几种心理问题。一是急躁心理。在刚出现问题时,这类官兵的心理活动处于非常状态。有的暴怒异常,见谁都不顺眼;有的不听劝告,怎么劝都听不进去;有的寻死觅活,一心只想回家。二是怀疑心理。官兵遇到涉法问题时,时间一长,就怀疑对方家里有关系有势力,自己是"平头百姓",地方司法机关不可能公正处理,赢不了官司;有的认为即使赢了官司,对方拒不赔付,法律判决形同一纸空文;有的担心自家势单力薄,对方人多势众实施报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心理训练内容、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发挥心理门诊作用等心理服务内容,已逐渐走入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引起各级的重视,但要提高基层开展心理服务的质量,还应在增强"三度"上下功夫。一、转变思想观念,在增强心理服务的认知度上下功夫近年来,基层虽然越来越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官兵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对心理服务认识片面化、简单化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提高基层开展心理服务的质量,必须首先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层次上下功夫。走出"心理服务就是个别服务"的误区。在很多基层官兵脑海中,心理服务常常被认为是针对"重点人"、"问题人"的个别服务,实际上,从社会和部队开展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吴洪庆汪建新官兵的利益观念随着整个社会利益意识的强化而强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产生社会心理效应。军人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