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的今天,充分认识郭兴福教学法产生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对于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军的练兵方法,促进军事训练的正规化,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郭兴福教学法对我军教育训练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郭兴福是60年代全军闻名的优秀教练员。郭兴福教学法的产生标志着我军军事训练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揭开了我军训练改革的第一页,对于促进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我军正规化建设产生过积极影响。其巨大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郭兴福教学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兴福教学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由战争年代"以战教战"向和平时期"以训备战"战略转变及贯彻"以我为主"军事训练方针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它经历了萌芽培育、成形提高、推广普及三个阶段。郭兴福教学法科学地反映了军事训练的客观规律,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长久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郭兴福教学法,重在把握其精髓实质,着力解决运用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武部部长钱有泉,是位在基层战斗了33年的老武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前,他以争创一流的工作姿态,赢得武装工作的辉煌:天宁区人武部连续5年被常州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评为人武工作达标先进单位。钱有泉曾在南京军区某部担任过“郭兴福教学法”示范班班长,如今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4.
1964年,全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高潮.济南军区积极响应中央军委提出的“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号召,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比武活动.在济南军区大比武运动中涌现出的尖子分队和选手,进京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军事汇报表演,把大比武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新的历史条件下,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信息化水平加速提升,部队正由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如何用活用好郭兴福教学法的传统精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持续兴起军事训练热潮,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深化认识──郭兴福教学法是兴起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热潮的有效途径。当前,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6.
上到省军区领导,下至武装战线的同行,一提到江西发动机总厂武装部长黄仁奇,都交口称誉他是个30年如一日痴心武装事业的人。1962年5月,黄仁奇由部队复员到当时萍乡市区最大的企业——萍乡电瓷厂当武装干事。在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日子里,黄仁奇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带领民兵冬练三九严寒,夏练三伏酷暑,练就一手100米外酒瓶,枪响碎片四溅;400米高空气球,枪举碎片溅落的硬功。60多名民兵“尖子”,在全市70多个单位参加的军事对抗赛中,一举夺得7块“金牌”,8块“银牌”。1970年10月,黄仁奇被上级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检阅“大比武”谢国钧1964年,以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为起点的“大比武”军事训练,是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史上最具光彩的一页。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兴致盎然地检阅了“比武”大军。北京军区某军第74师(现为第70师)侦察连的一位班长在表演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前期,叶剑英元帅大力推进军事训练改革,奠定了"大比武"迅猛展开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荐郭兴福教学法,找到了"大比武"全面启动的重要引擎;大力指导群众性练兵活动,提出了"大比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南,为全军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作出了独特而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建湖县人武部为适应民兵规范化训练的需要,在坚持基地集中训练的同时,狠抓了教练员队伍建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拓宽渠道多方“选”。他们在重视从人武、专武干部队伍中选配教练员的同时,还从退伍战士、民兵干部、各种军事比武尖子等渠道多方挑选教学人才。对预选人员坚持德、才、体、能全面衡量,择优选用,并注意新老搭配,专业对口,力求配齐配强。 讲究质量狠抓“训”。对选配的民兵军事教练员,他们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其业务培训。他们通过举办教练员培训班,规范和统一教学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大力推行“郭兴福教学法”,按照  相似文献   

10.
巴顿将军离开人世已经60年了,对他的一生虽然褒贬不一,但在二战中,无论在北非还是在欧洲战场,他的部队在盟军中战斗力最强,歼敌最多,取得的胜利最辉煌,却是无可质疑的.<纽约时报>在悼念他的社论中写道:"他在战斗中炽热勇猛而残酷无情,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他决不是一个只知拼命的坦克指挥官,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指挥家.历史已经伸出双手拥抱了巴顿将军,他的地位是巩固的,他在美国伟大的军事将领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1.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上将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爱憎分明,个性鲜明,奇特.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也更使他本不平凡的人生更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2.
鸿渐 《军事文摘》2011,(10):56-59
这是一位德国空军中极富个性魅力的尖子飞行员——他在空中勇猛地近乎莽撞、大胆地近乎搏命,而回到地面后又风度翩翩,潇洒不羁.因为他的空战风格,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出任他的僚机,不过在他带过的僚机飞行员中,却包括那位在德国乃至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头号王牌埃里希·哈特曼.他便是本文的主角,外号“平斯基伯爵”的瓦尔特·克鲁平斯基.  相似文献   

13.
张陆  马建兴  徐上 《国防》2001,(7):60-60
笪伟中没有当过兵.1998年底,当他得知预备役师将在苏州设团建营时,他那"从军"的渴望又被煽动起来.他找到分管武装的有关领导,要求加入预备役,他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他跑过全市的所有乡镇,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开展工作.不久,笪伟中终于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担任预备役团二营的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挂上了预备役中校的军衔.  相似文献   

14.
郑维山将军逝世已经快一年了.他在临终遗言中写道:"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一个老战士的名义就足够了."从这里,人们可能仅因感受到他的高尚情操而对他肃然起敬.然而,他的部下,与他共同经历过硝烟战火的人们,特别是在耳闻目睹过他的军事生涯的人们心中,无不由衷地把他列入一代名将之列.他就是毛泽东说的"用鲜血浇灌出来的鲜花"中的一员.从1945年10月至1952年8月,我曾经有幸在他身边工作过.今天我把所见所闻的一些往事记述下来以表达对他的怀念,读者尤其是有志于继承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现代军人或可从这些片段的介绍中,窥见这一代名将的风范,从中汲取有益的教益.  相似文献   

15.
父亲走了18年了.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这百年的中国历史太丰富了,他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何孔德是新中国培养的一代油画家中非常杰出的代表.对于中国军事绘画而言,何孔德是一面旗帜.当他的学生及学生的学生们今天已经在军事美术创作中发挥着中坚力量时,他的那些作品依然释放着永恒的魅力.他,影响过时代;他,掀起过潮流.只要谈到中国军事美术,就不得不从他的名字说起……  相似文献   

17.
军装变奏曲     
在一次探亲假中,正赶上哥哥搬家,几身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摆在我眼皮底下,让人一瞅便感触良多.哥哥是1981年底参军的,在部队足足呆了十几个年头,如今早已复员的他居然还把军装保存着.闲谈中,哥哥说起了他走南闯北许多耐人寻味的美好回忆,然而最令他难忘的就是军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乔良 《国防》2009,(12)
我不知道当我打算逐一清理脑海中那些世界名将的印象时,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这个人? 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我不喜欢他那副时时处处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表现,恨不能一个人包打天下(整个一个"三自一包")的英国派头,以及由这些毛病导致的在战场上争功诿过(这在他那本字里行间几乎从不赞美自己的盟友、同僚,把一切功劳毫不犹豫地揽到自己名下的<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中一览无余),甚至不惜在作战中让盟军的其他部队停下来,把胜利的机会留给他和他那著名的第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19.
皮定均是我军智勇双全的指挥员.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念及他中原突围之功,特批示"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时年41岁.在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徐向前夸他"多谋善战,英勇虎将";李先念赞他"智勇兼优,光明磊落".其实这位将星身上还有好几个绰号呢!  相似文献   

20.
黄瑶 《军事历史》2002,(6):12-16
提起罗荣桓元帅,人们都知道他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有卓越贡献,是名闻遐迩的政治元帅.但是,不少人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他对军事理论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民军队理论、人民战争理论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些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这篇短文中对他所作出的贡献不可能进行全面的阐述,只准备对他提出的"翻边战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