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2.
《现代舰船》2011,(6):3
在中国伟大航海家、民族英雄郑和诞辰640周年之际,以郑和名字命名的海军"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4月12-14日,对当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参观访问,并与该市联合开展了以"弘扬郑和精神,建功万里海疆"为主题的"战舰与城市"双拥共建活动,共  相似文献   

3.
<正>一、丝绸之路连接着西域和日本世界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养蚕、造纸、火药等技术先后传到中亚,伊朗、罗马等地.与此同时,西方和中亚的棉花、葡萄、胡罗卜等也传入中国.文化、数学、历法、佛教等方面的交流,使中西双方均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使西域36国同内陆,乃至朝鲜、日本建立了联系.而西域同日本的文化交流,正是借着佛教的传播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屯垦戍边千年已存,盛极时也曾规模宏大,但是,戍边将士变换频繁,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戍边群体. 班超曾经营西域三十余年.年轻时的班超"大丈夫无他志略",欲仿效张骞"立功西域",以期封侯.班超晚年基本上实现了他年轻时的志愿,如果不是他71岁时上书皇帝的一道奏折"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则有可能成为屯垦戍边、扎根西域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1405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27800多名将士开始了首下西洋的航程。此后28年间,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扬帆南行,多次行经东南亚、南亚等地。600多年后的今天,"郑和"舰满载着数百名未来海军指挥军官又一次沿着郑和曾经走过的航迹,再次踏上了蓝色的征程。  相似文献   

6.
9月21日上午,旅顺军港彩旗票据,圆满完成"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的"郑和"舰,在热烈的军乐声中缓缓靠上码头。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欢迎仪式并致辞,海军政委刘晓江主持欢迎仪式,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出席并讲话,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参加欢迎仪式。从4月16日起航以来, "郑和"舰历时159天,航经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穿越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等11个海峡、运河,成功访问和停靠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吉布提、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牙买加、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屯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从西汉开始在西域屯田戍边,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一、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设使者校尉,以保障军事补给和来往使者的粮食供应。《汉书西域传》载:"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这一地区也是汉朝在天山以南地区的第一个屯田点,也是西域都护府的雏形。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王朝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相似文献   

8.
英明的决策     
西域屯田,渊远流长,自汉武帝首次组织屯田以来,历代相沿。三国时大政治家曹操总结了西汉屯田的经验后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即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让两个儿子率河南、山西的卫军去屯田,一个去辽宁,一个去甘肃。他深有体会地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明代思想家李贽有句名言:"屯田是千古之策"。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谈道:"历史上,我国各个朝代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举措。纵观历史,屯田兴,则西域兴,屯田废,则西域乱。"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屯田与西域共兴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将"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产业军"。"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大规模地经营农业,以利于全社会"。  相似文献   

9.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树立了永久的丰碑。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万古流芳。  相似文献   

10.
599年前,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启航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的奠基人。他开明开放、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他生活了30多年的南京城生生不息。八一前夕,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人民海军“郑和”舰开进内河港口,首访南京。在气势磅礴的钢甲楼船——“郑和”舰上,市民代表、专家学者、解放军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翻阅着近6个世纪前的历史华章,共同追寻着郑和的足迹,掀开了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的帷幕……  相似文献   

11.
长江入海口,有个颇有名气的小镇——江苏太仓县浏河镇。这里古名称浏家港。这个始于汉、唐,兴于元明的千年古镇,在永乐、宣德年间,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曾从这里起锚扬帆7下西洋。人到浏河,自然要先去朝拜郑和纪念馆和天妃宫了。进得大门,只见雄伟的郑和石雕像坐落院中。在大殿对面大门的墙上,郑和出海图,气势宏大,色彩艳丽且富立体感。两侧是郑和出海史料。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经历过环球航行,访问过世界近30多个国家、累积航程40万余海里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来说,4000余海里的航程,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航行;对于正在"郑和"号远航训练舰上实习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学员们来说,这却是一次极不寻常的航程。第一次填写航海日志,第一次值更,第一次帮厨……海上综合实习让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学员们体验了海上课堂的精彩。在这段普通又极不普通的航程中,未来的海军军官们感受到了来自大海的别样气息……  相似文献   

13.
西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关内人们对它的了解、神往初始于古代的边塞诗.在描写西域风光的诸多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者当首推唐代诗人岑参.岑参一生三次出塞,其中两次至西域,来往于北庭、轮台之间.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等篇章中凸显出的由北风、黄沙、碎石、白雪与火山构成的意象,造就了岑参西域诗宏阔、瑰丽、奇美的艺术境界,千百年来吸引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环球军事》2004,(1):32-35
中华民族历来以酷爱和平而著称于世。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我国2000多年的古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语出《荀子·修身》)。意思是说,人不懂礼仪就不能成长,事情不符合礼节就难以成功,国家不用礼法治国和交往就不会安定。由此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和发展睦邻周边关系和国与国友好交往的传统。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西汉张骞通使西域,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明  相似文献   

15.
桂志仁 《现代舰船》2011,(10):52-53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人类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郑和的船队无论规模还是海上活动时间,在那个时代都是无与伦比的。从1405年开始,郑和奉明皇帝之命开始远航,之后28年间,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亚丁湾畔,英国学者孟席斯更是认为郑和船队曾于1421年抵达过美洲和澳大利亚。郑和的远航以外交使命为主,并无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任务,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并无这类需求。  相似文献   

16.
查春明 《现代舰船》2011,(10):36-38
2011年7月25日至8月11日,由"郑和"号远洋训练舰和"洛阳"号导弹护卫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训练舰编队,在编队指挥员、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田中的率领下,对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和朝鲜元山市进行友好访问,为期18天,总航程近3000海里。  相似文献   

17.
以"兴海护海,舟行天下"为主题的2011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于7月11日在浙江舟山举行。据悉,这是我国第七个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606周年纪念日,同时还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1月成立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并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就是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扩编而成的。 1924年3月下旬,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由法国启程,从海路回国,于9月初抵香港,旋到广州。10月,党中央决定重建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任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长。在此之前,周恩来受中央委派,还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9.
明代郑和(1371~1433)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海军将领。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舟师,七下西洋,最远航程达6千海里以上,到达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舟师组织严密,战船种类齐全,武备精良,航海技术先进,在当时是举世无匹的。郑和舟师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海军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和海军史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冰城走来,"哈军工"的红色基因依然在我们的血脉传承;我们从江南一隅的江山古城走来,"海测系"的精神火种依然在我们的胸中燃烧;我们从波涛汹涌的远海大洋走来,郑和船队的蓝色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