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先后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一所育才学校,可谓桃李满天下。然而,他的儿子却连个文凭也没有,便通过陶行知的挚友、育才学校的副校长弄了一张文凭,拿到外地去找工作,哪知儿子很快收到父亲的电报,急令"速将文凭寄回"。接着陶先生又给儿子写了一封措辞严厉而又充满深情的书信,信中说:"文凭决不能给你,我  相似文献   

2.
随 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学历文凭似乎成了人才的代名词。文凭是个人学历的证明 ,取得一张文凭往往需要寒窗苦读十几载。而如今 ,我们走在大街上 ,只须稍稍留意 ,准会在人行天桥上、电线杆上、IC电话亭上看到贴满代办证件的各类广告 ,还有一些人硬把印有广告的小卡片塞到行人的手里。只要你肯掏上五六百元 ,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任何一张大学“文凭”。假文凭“得来全不费功夫”。据报载 ,上海某大酒店招收服务员时 ,百余应聘者中 ,竟查出 30多张假文凭。据人才交流中心的同志讲 ,这种现象在人才交流上也是见怪不见。这足以说明 ,虚报学历和…  相似文献   

3.
说耻     
古时候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人带着100两黄金来到一位判官家里,为他犯罪的儿子求情。判官摇摇头说:“不行,我会感到可耻的。”这人以为判官嫌钱少,第二次又带了500两黄金去求情,没想到判官还是摇摇头:“不行,我会感到可耻的。”第三次,这人带上了1000两黄金,迎来的却是判官的淡然一笑:“你知道我那颗知耻之心的价值吗?”行贿者以为判官是贪得无厌,急了:“这1000两黄金买你那颗什么心,足够了吧!再想多要,我也不给了。”判官拍案而起:“我的这颗知耻之心是无价之宝,你买得起吗?”最后,犯人被依法判决。“知耻之心金不换!”故事中的判官用他的人格诠释了一颗知耻之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儿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纸篓。她告诉儿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点评:某些成功的故事,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成功是突发的或偶然的。实际上,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人人…  相似文献   

5.
有人为传销痴,有人为传销疯,有人为传销跳楼,有人为传销众叛亲离。如文中主角,一踏上传销路,就注定了要血泪洒满传销路。传销就像一张黑网,“上线”诱你当下线“吃”你的钱,你再找下线“吃钱”,能信你的下线当然是亲朋好友,于是乎,老子骗儿子、儿子骗舅子,舅子骗姨妹,姨妹骗朋友,朋友再去骗亲戚作“下线”……  相似文献   

6.
大明同志:《中国民兵》杂志社转来的信收到了。你信中谈到,当前部分民兵中存在着“理想——有钱就想;前途——有利就图”的说法,问我:“你们前线同志是怎样看待理想和前途的?”现在,就把我们连队在老山前线战斗中的一些事讲给你听听,或许能使你得到一点启迪。先给你讲两个故事吧。我们连队有位副班长叫谢小富,他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参战前,有人劝他早点退伍,回去发家致富。可小谢说:“如果我为  相似文献   

7.
在南空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位母亲到雷达站看自己当兵两年的儿子,之前一直担心儿子不适应部队生活的母亲走进驻地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宿舍墙壁上爬满青藤,吃水还要从山腰上建的一个水库靠水泵抽上去。看到这些母亲心疼地说:"儿子,你在这边受苦了。"  相似文献   

8.
二百五定律     
严丰 《政工学刊》2014,(4):87-87
看到过两个外国的故事: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一家家具店,说10年前在这家店里买了一张沙发,可现在它的一条腿掉了,想让店里免费为她修理。家具店老板带着他的儿子,下午就到了她家里去修沙发,给那位老妇人的沙发新换了一条腿。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假象     
佛经里写人通常走两个极端,不是大智就是大愚。《百喻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个女人刚生了个儿子,可是她并不满足,还想多要几个孩子,于是,她四处向别人打听:“谁有办法让我再多生几个孩子?”有个老妇告诉她:“我有办法满足你的心愿,不过你得先祭祀天神。”女人赶紧问道:“拿什么祭祀呢?”老妇说:“把你的儿子杀掉,然后用小孩的血去祭祀天神,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孩子。”女人听罢觉得言之有理,就准备杀子祭天。有个智者发现后,觉得这女人疯了,赶忙制止:“你将来能否得到更多孩子还不一定,却要先杀掉自己的儿子,简直愚蠢透顶!”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播出某海防驻军退休志愿兵王华堂夫妇与他们收养的“脑瘫儿”之间的亲情故事的专题节目,在全国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一段35年没有血缘的亲情故事,传唱成一曲人间真情之歌。志愿兵王华堂是名扬全军的“渤海深处九老兵”之一、全国和山东省军区学雷锋先进典型;妻子张翠兰是名业务精、心肠好的海岛妇科医生。1970年1月的一天,值班护士找到张翠兰说:“一名未婚女青年在医院生下孩子后溜走了,带话说您是有名的活雷锋,孩子拜托您抚养。”张翠兰一阵惊愕:这女子太狠心!但孩子是无辜的。遂抓起电话找丈夫商量。丈夫王华堂也是热心肠,当即同意留下这个被人抛弃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不认识     
我爸爸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育一个仗义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相似文献   

12.
先拼头像     
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 儿子又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相似文献   

13.
春节的时候收到不少贺卡,多数贺词是新春快乐、官运亨通之类。印象不是很深刻了。惟独有一张让我久久品味,难以放下,并且越咀嚼越有味道,内容是“成功着你的成功,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这几句话不华丽不做作,说得很朴实也很平常,但却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让人觉得朋友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4.
挫折的意义     
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刚从军中退伍,只有高中学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一天,这个年轻人要将一车书送到某学校7楼办公室。当他把书放到电梯门口等候时,一位保安走过来:“这电梯是给老师搭乘的,其他人一律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年轻人解释:“我要送一整车书到7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保安面无表情地说:“不行就不行,你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两人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保安依然不予放行。年轻人心想,要搬完这一车书,至少要来回走7层楼20多趟。他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心一横,把书搬到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了。  相似文献   

15.
厨子偷了自家肉栾世强有一则笑话,说有个厨子无论给谁家办酒席,总要偷些东西带回家去。日久天长,便成为一种习惯。有一次,他在自己家里切肉,也拣了几块好肉,一把揣在怀里。他的妻子看见了,便骂到:“这是自家的肉,你偷去给谁?”厨于仿佛从梦中醒来说:“要不是你...  相似文献   

16.
5月20日,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永跃村村民倪某收到一封来自儿子当兵所在部队政治处的挂号信。信中说,倪某在部队服役的儿子因表现突出,经部队党委研究决定,将送其到某军事院校学习深造,学费由部队解决2万元,自己解决1.3万元,请倪某在接信后5天内将款汇出。信末除了留有汇款的账号外,还告知,倪某的儿子已进行封闭式训练,请家里近期不要联系。 突然接到喜讯的倪某惊喜中又有一些不安。这钱汇吧,对方账号是  相似文献   

17.
画里话外     
正幽你一默小馒头黑皮/绘别有用心桌子上放着一张百元大钞,我觉得很奇怪:平时老妈不给什么零花钱,难道这次大发慈悲了?想到这儿,心中不禁一喜。当我拿起钞票时,发现底下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天是你外婆的生日,在家等我,我们一起去给外婆祝寿。注意:那100元钱不是给你的,只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不懂就对了某博士的毕业答辩会上,一个评委抱怨说:"你这论文写的  相似文献   

18.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19.
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一百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一千万元,你愿意身患绝症终日躺在病床上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一千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黄建华 《国防》2002,(5):19-19
我是1968年入伍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在第四批女飞行员中,我的孩子是最小的,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不飞完四种气象,不要孩子。所以30岁的时候,我才有了儿子曹宏成。 儿子五岁以前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这5年里,我只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我抱着4岁的儿子问:“妈妈在哪儿?”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墙上我的照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