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15军3个师团,印伪军1个师团),分三路袭击印度的英帕尔。北路31师团于4月6日攻占科希马,切断了英军从迪马普尔对英帕尔的增援与补给;中路15师团和南路33师团亦先后于4月上、中旬形成对英帕尔的南北合围。但在英印军的顽强抵抗和反…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蒋介石曾三次赴缅,与盟军协商作战事宜.  相似文献   

3.
中英在缅甸作战中的合作与矛盾彭玉龙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派遣“中国远征军”(反攻阶段分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为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中英两国是缅...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盟军在缅北的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发动滇西反攻,强渡怒江后陆续攻占腾冲、松山、龙陵等地,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在战役准备阶段,远征军通过与盟军的军事合作,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美制火炮装备,在整训中提高了技战术水平;在作战过程中,远征军能够根据战役战斗目标,合理运用火炮战术,为滇西战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火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史放 《环球军事》2010,(12):60-62
1942年8月,由盟军发起的迪耶普登陆战惨败。这是盟军第一次向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发起大规模两栖反攻,不幸却使得迪耶普这个巴黎西北面不起眼的海港小城成为一出悲剧的见证地。关于这场失败的登陆战的抢滩过程,已经有许多种详尽的描述;不过对于登陆当日的空中交战,却还是一片不太为人所熟知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布纳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前沿基地。作为西南太平洋的最高军事长官,麦克阿瑟将军希望美军能够迅速而且不付出大的代价就可以夺取布纳。毕竟,西南太平洋战区情报头子查尔斯·威洛比准将已经在行动前向麦克阿瑟打包票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日军试图对盟军的行动作出猛烈的抵抗。”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8.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及东南亚战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日军已陷入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到1944年初,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其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也受到中美空军的严重威胁。日军为扭转被动局面,在中国发动了旨在打  相似文献   

9.
1943年1月,盟国领导人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一致决定向轴心国最薄弱的软腹部——南欧率先发动反攻。盟军将领认为,对欧洲大陆的首次反攻应该选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为此盟军制定了“爱斯基摩人”行动计划。该行动的目标是夺占西西里,确保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的畅通,吸引苏德战场德军西调,并为最终进攻意大利本土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日本奇袭珍珠港一年后,一支美国特遣队深入到日军占领下的缅甸腹地,进行情报搜集和破坏行动,这就是战略情报局的第101特遣队。特遣队员们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书写了世界秘密战争史上的辉煌一页……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黄汉光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初,日军向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国驻缅兵力单薄,只有正规军两个旅,根本无法应对日军的攻势,于是,英国军事当局采取应急措施,决定将数千名英国侨商临时编练成军,弥补正规军力量的不足。然而,这支临时编成的部队,战斗力很弱,作战中节节败退,并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在危急时刻,英国政府向蒋介石提出急切要求,派兵增援缅甸战场。蒋介石难以拒绝,便调拨了一个军的兵力人缅支援。  相似文献   

14.
闻舞 《环球军事》2008,(17):52-54
1940年,苏芬两国爆发战争。由于国力相差太大,芬兰以失败告终。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认为复仇时机已到,便立即加入德国一方以洗前耻。不过芬兰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所以芬兰陆军在进抵东卡累利阿的拉得克湖、奥诺克湖后,就立即停止进攻,建立防线。芬兰原企盼德国能击败苏联,然而事与愿违,德军在初期的短暂胜利后转入劣势,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一连串的失败,让芬兰感觉到苏军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反攻很快就要来临。为了能躲过一劫,芬兰准备退出战争,与盟军媾和。然而,苏联红军的铁流已经涌向芬兰,激烈的战斗即将再次爆发。  相似文献   

15.
肖鹏 《国防科技》2005,(11):83-88
塔拉瓦原是中太平洋上的一个默默无闻的珊瑚岛礁,二战中,它恰好位于美军对日战略反攻的轴线上。1943年11月20日,美军调集重兵,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十分惨烈的两栖作战......柴崎疯狂叫嚣:塔拉瓦岛“一百年难攻下”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所形成的三条岛链,组织起坚固防御。第一条岛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阿留申群岛;第二条岛链依次是新几内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列岛、小笠原群岛;第三条岛链依次是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再由东西向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蛛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  相似文献   

16.
1944年6月9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后,德军在奥马哈滩头发现了两具美军军官的尸体,搜查出随身携带的一份作战方案,其内容为盟军将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但是,当这份作战方案送到德军统帅部时,德军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少将却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又是盟军玩的把戏,盟军的目的可能是以这份假情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于是,德军改变了将主力调往诺曼底方向的计划,转而在加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人公王楚英,现任南京市政协专员。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参谋长、中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王楚英先生首次披露当年在缅甸组建华侨抗日志愿队的尘封往事,给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许多重要的补遗。  相似文献   

18.
五、缅甸联合作战的考虑与准备劳克林·柯里致罗斯福1941年12月17日华盛顿事由:关于缅甸的共同防卫为了回答我对缅甸共同防卫计划的咨询,马格鲁德将军12月14日回复说,联合计划正在准备中,一个中国团队正在步行途中。他说由于地形困难及日军正进行其它作战,此间并不认为将会对缅甸有任何地面行动和攻击。  相似文献   

19.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中最先承认新中国的一个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了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奈温访华,当月28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为了中缅边境勘界树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甸国防军双方的将领遵照各自政府的指示,制定了一项旨在围剿盘踞于中缅边境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国民党匪军的军事计划。作战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缅方请求下,深入缅境100余公里,捣毁了金三角…  相似文献   

20.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2,(19):61-63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我军在烟台等地准备渡海北上,接受东北日军的投降,开辟东北解放区,而美军为了帮助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抢占抗日胜利果实和东北战略要地,打着盟军的旗号,悍然将军舰开到了烟台海域,要求在烟台登陆,准备武力阻挠中共军队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