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810年至1826年拉丁美洲爆发了一场历史上空前的、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参加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是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史上所没有的。独立战争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对拉丁美洲长达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揭开了拉丁美洲近代史的序幕,是拉丁美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但是,关于这场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长期来国内外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中日战争 ,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 ,一次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两次战争尽管结局不同 ,但中国海军在战争中的命运却是极为相似的。两次战争相距42年 ,中国海军缘何一败再败 ?纵观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海军发展的历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封建统治阶层对海防建设认识的起伏 ,影响着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 ,也决定着中国海军的历史命运。一中国近代海防建设 ,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当时 ,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猛烈撞击着中国的国门 ,国内政治局势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以后 ,进入暂时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指在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今天,中国军事发生的方向性、根本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转变。这场变革在本质上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涉及我军所有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新军事革命。首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军事变革。第一次是由冷兵器战争时代向热兵器战争时代的军事变革,第二次是由热兵器战争时代向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事变革。而发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萌芽、形成和发展阶段,如今已成为世界军…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史学界、舆论界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促进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然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怀疑这场战争是一场胜利的战争,对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行动,或否定,或诋毁,提出了不少奇怪的说法。笔者不揣冒昧地把它称作为“失败论”。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笔者作为一名志愿军老兵,感到有责任予以澄清。现就以下说法作一探讨。“两胜两败一平”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后,采取运动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并都取得了胜利:迫使敌…  相似文献   

5.
1870-1871年的德法战争(旧称“普法战争”),是欧洲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马克思恩格斯187O年8月指出:“目前的战争开辟了一个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时代”①。这场战争使腐败透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可耻地垮台,使德意志统一大业得以完成而建立了军国主义的德意志帝国。这场战争对战略、战役学和战术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创造了未来战争的模式。它的结局对欧洲和世界都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为欧洲和世界播下了新的战争种子。(一)德法战争之所以爆发,是由于“德、法政府都在罪恶地玩火”②法国发动这场战争是拿破仑第三为了挽…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丧失了独立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列强始终保持着在华驻军,他们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控制着中国沿海和内地的战略要点、交通要道,把中国置于他们的炮口之下,动辄发动侵华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而中国却落得山河破碎,有国无防,忍气吞声,任人宰割!可以说,外国在华驻军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这段屈辱的历史虽然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结束,但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心灵上难以忘却的伤痛,可惜在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关于这方面的具体记述还太少.  相似文献   

8.
阿颖 《环球军事》2013,(9):31-31
邮票,作为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选取的题材十分广泛,可谓是无所不及,其作用除了邮资凭证外,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具有了收藏价值,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您是否知道,一枚小小的邮票,还在两次全球性的战争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蕴藏着刀光剑影。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战争过程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并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9.
美国继侵朝战争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又发动了侵越战争.1961年开始,在越南南方发动了"特种战争".1964年8月开始,美国为了扩大侵越战争,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实施"南打北炸"的全面战争计划.侵越美军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空袭,狂轰滥炸.美军在北越投弹的数量,大大超过侵朝战争,投弹的密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中国援越防空部队,参加了这场堪称世界战争史上最激烈的反空袭反轰炸防空作战,并赢得了胜利.笔者作为防空部队的一员,参加了援越防空作战.这场反空袭作战虽已经过去30余年了,但防空作战情况的复杂性、斗争的艰苦性和作战手段的多样性等,对人民解放军来说都是少见的.因此,加强对这场空袭与反空袭、轰炸与反轰炸斗争的研究,特别是对美军空袭北越的特点和中国援越防空部队对空防御作战的经验进行研究,对未来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和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反空袭斗争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志英 《军事史林》2007,(12):23-30
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说:“没有1937年,就可能没有1941年。”这是在俄罗斯乃至国际史学界颇有影响的一个观点。众多研究人员苦苦寻觅着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案件”与1941德国入侵苏联及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内在联系。 从1937年6月12日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将领以“叛国、间谍罪”惨遭枪决至今已经整整70年。该案件获得平反也几近半个世纪。但这个人称二战前苏军的最大悲剧的成因,却始终仁智互见并存在未解之谜。当站在情报制高点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给予战略思考和现代观照的时候,不难看出:这场由纳粹老牌间谍们炮制,在最高当局之间进行的战略情报战,不仅是人的命运层面上振聋发聩的人生教科书,而且是信息化战争和政权建设中永远不该忽视的典型战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的模型表示是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根据模型管理和模型建立动态性原则的要求,提出了模型知识化的框架表示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作战指挥行为是作战指挥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明确了其概念后,将价值这一概念引入作战指挥行为评估,认为价值的创造主体是作战指挥行为,并以此作为评估的基础。最后,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实现评估的量化,并结合案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本体的异构信息查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本体应用于异构信息集成领域,提出了基于混合本体的信息集成框架,并结合实际对基于本体的查询处理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信息集成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Petri网的知识表示方法以及案例推理机制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案例推理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案例检索匹配算法,并将该模型和检索算法应用到网络攻防态势推演系统中,最后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案例库的知识表示。  相似文献   

15.
仿真体系结构解决了各自领域内仿真资源的互操作问题,而体系结构间的互操作是解决多种仿真资源互操作的有效方法.由于通信协议、中间件和对象模型的不同,体系结构间不能直接进行信息交互.对象模型间的相同点是异构仿真系统间互操作的基础.建立异构系统对象模型与通用数据交换模型的映射关系,通过模型转换实现各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最后通过"点对点"和通用网关间的时延比较,总结了通用网关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计数法和计量法是对产品可靠性评估的两种不同方法。通过仿真,比较了它们对正态单元双边可靠性评估的效率,发现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产品,计量法优于计数法。进一步研究了基于信息析合的CMSR方法,通过仿真检验,证明了此种方法在样本量较小时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作战联盟用于描述网络化防空作战的组织框架,其生成问题是研究网络化防空作战协同的基础。首先从任务、联盟表达、能力含义等方面对防空作战联盟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从防空作战节点与面临任务在能力上的供需关系出发,建立匹配、匹配域、能力裕度等相关观念,并依据防空作战联盟形成的不同准则,分别建立基于能力裕度最大和基于执行节点数最少两个NADOC生成问题的约束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UUV威胁评估问题是典型的不确定性军事问题,构建了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UUV威胁等级评估层次框架,利用集对分析方法以定量的形式对威胁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UUV执行某种特定战术任务的简化情形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具有相当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以保证装备的任务成功性和任务后装备的战备完好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任务的装备维修决策的概念,包括以任务成功性为中心的维修决策和以任务后装备战备完好性为中心的维修决策。分析了基于任务的装备维修决策过程;研究了基于任务的装备维修决策方法,主要包括装备任务描述模型、任务-功能-产品映射模型、产品任务功能故障分析方法、装备任务成功性评估模型、以任务成功性为中心的装备维修逻辑决策模型、以任务后装备战备完好性为中心的装备维修逻辑决策模型等;指出装备状态评估和预测、装备任务成功性评估是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军用ATE采用传输电缆把信号采集传感器与测试仪器相连接.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可移动性.为了取代军用ATE终端的连接电缆,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所研究的ATE采用无线网络和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技术满足了测试仪器在小范围内的可移动性,用蓝牙模块代替电缆,从而使ATE不受电缆长度和连接限制,易于转移和维护.为技术人员快速可靠的检测武器装备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