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比喻经受一次挫折,就增长一分智慧。这一传世俗语不仅富有深刻的哲理,而且在基层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吃堑"容易"长智"难,不经一番科学统筹,很难如愿以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发生一些问题和失误在所难免。这些问题和失误乃至事故案件,就是基层建设中的"堑"。  相似文献   

2.
一日,朋友在街上买了一件家用电器,回家使用时却发现这是一件伪劣产品,痛惜、谴责一番之余,说了一句“吃一堑,长一智”的话来聊以自慰.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虽然经济上受到了损失,但却长了见识,花钱交了“学费”,以后不再上同样的当,值得.类似这种现象在部队管理教育、军事训练或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并不鲜见.当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工作生活中有了失误、出了问题、遭到损失后,往往用一句“吃一堑,长一智”来宽慰自己,以期往后不再重蹈覆辙.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固然不失为一种吸取教训好方法.但仔细想想,这之中依然存在着消极被动.试想,今天吃了甲堑,长了甲智,明天可避免再吃甲堑,但不一定能避免明天吃乙堑,后天再吃丙堑,等等.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是知过而能改,“吃一堑,长一智”,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为了减少错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践行能力,我们借用医错哲学的理论,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致错因素.  相似文献   

4.
猛醒之处 蛙人诞生 在德国,有这样一支鲜为人知,但在北约特种部队中却享有盛名的海军特种部队……KSK战斗蛙人中队,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二战后期一次盟军的破坏行动。 1943年9月22日,笼罩着战争阴云的挪威峡湾静得有些怕人。刚刚出航的德国主力战舰“提尔皮茨”号,突然捕获了3名被称为“水鬼”的英国蛙人。正当德国人审讯这些战俘时,“轰”的一声,“提尔皮茨”号被来自舰底的剧烈爆炸所重创,从英国人胜利的微笑中,德国人恍然大悟:正是这些未及逃脱的蛙人,利用小型突击潜艇摸进港湾,在“提尔皮茨”号的舰底安装了炸药,致使这艘主力战舰“神不知、鬼不觉”地受了重伤。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德同人从这次教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误、失败之时,常常最容易找到事物转变的切入点。纵观人类发展史,无不是在破解时代问题中推陈出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车轮滚过两个甲子,民族的屈辱依然记忆犹新。120年前那场甲午战争,让组建不久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更把中华民族推入灾难深渊。耻辱不能忘记,受一辱当励一志;教训必须汲取,吃一堑得长一智。当前,海军官兵正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众志成城投身到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海军这一强军实践中。在这个历史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甲午战争历史教训,对于海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次”后面加了个“性”字 ,从此 ,“一次性”这个字眼到处可见 ,随处可用了。诸如一次性筷子、饭盒、水杯、拖鞋等等。生产者和商家在“一次性”中赢得效益 ,消费者在“一次性”中行了“方便”。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有着“前因”与“后果”的牵连 ,不是“一次性”就能了的。恐怕任谁都改变不了物质不灭定律的事实。一次性生活用具的生产、销售并不难 ,难的是它没有孙猴的来无影、去无踪的本领 ,它来自哪里 ,该不该来 ?去自何方 ,能不能去 ?解决“一次性”的“后遗症” ,决不是“一次”就能了断的。然而 ,事情并未到此完结。“一次性…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八一那天,我是一名“红牌”,刚刚从地方大学毕业不久分到通信营,在一名黑脸营长手下从事技术工作。也就是在那个属于军人神圣的节日里,我遭遇到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次挫折和第一次荣光。  相似文献   

9.
借助电话,我们走进了一位军嫂的来队“现场”。电话中,关于来队的种种酸甜苦辣,她说“历历在目”,她常用的词语是“不容易”、“不一样”、“习惯了”,她的常用表情是笑,偶尔夹着些叹息。她是无数骄傲而美丽的军嫂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考察任用干部“十忌”杜乃华一忌任人唯“资”─—论资排辈。有的领导认为,年龄大的同志资格老,经验丰富,能压住阵。而年轻人经验少,不成熟。故不敢往年轻干部身上压担子,放手让他们挑大梁。这使得许多年轻人期望在工作中一展雄才的愿望受到挫折,使得不少确有才华的...  相似文献   

11.
常用口服药物大都注明“一天三次”。许多人错误理解或习惯于早、中、晚各服药一次就是医嘱的“一天三次”。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样做会导致体内白天血药浓度过高,有些药物有可能导致中毒反应。而夜间间隔十几小时才服一次,会导致夜间药浓度降低,影响疗效。尤  相似文献   

12.
党史界一般认为,是李立三、周子敬(何孟雄)等人在1930年春首次提出“乡村包围城市”的观点。周少华在《关于“乡村包围城市”战略的首次提出》一文中认为,早在1928年8月,湖北省委在第二次“秋暴”总计划中,即已提出这一战略思想。1928年2月23日,湖北省委第26次常委会围绕“割据中心”与“政治中心”、“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作”展开激烈争论。多数常委从鄂南、鄂中、鄂西的秋收暴动,黄麻起义和武汉等地工人罢工的失败和挫折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反对“割据中心就是政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1日,双休日。他又一次走进那个让他再熟悉不过的院子。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来这里了。只知道当兵15年,有14年的节假日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只知道他每次到来,老人们脸上溢满了舒心的笑容,孩子们欢呼雀跃。只知道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找到久违的亲情,都能演绎出一幅“军民一家亲”的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14.
<正>《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倚柱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来”字如此出现三次,而教材均未加注。《高中文言文评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注“归来”为“回去”。不少语文教师在讲解时,或依此而授,或一语带过,未于足够的重视。查《康熙字典》、《辞源》等辞书,“归”与“来”在“回去”的意义上是交叉重叠的,“归来”似同义词连用。按此,则“来”应该是:一、动词;二、句子的基本成分;三、不可省略。且看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15.
自 我暗示法。在工作、训练和日常生活中 ,青年官兵之间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的事。当你即将发怒时 ,不妨来个自我暗示 ,效果会很好。比如自我安慰 :“不要紧 ,事情不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坏。”“千万不要发怒 ,发怒是愚蠢的行为 ,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好处。”“对这点挫折 ,自己能挺得过去。”往往这种自我暗示会起到平心静气的作用 ,进而削弱愤怒的强度。拖延时间法。当你遇到倒霉的事情 ,心中的怒火即将要爆发时 ,尽量克制自己拖延时间 ,延缓愤怒的到来。前苏联哲学家屠格涅夫劝告那些刚愎自用而正在吵得火热的人 :在开口之前 ,必…  相似文献   

16.
在内容安排上 ,坚持“荣”和“辱”的统一 ,防止和克服“夜郎自大”或“自轻自贱”的偏向。从我国的历史发展看 ,有荣光 ,也有屈辱 ;从国情方面看 ,有优长 ,也有不足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 ,有辉煌成就 ,也有困难挫折 ;从现实情况来看 ,积极的东西虽然是主流 ,但又确实存在着不少“阴暗面”。如果把这里的“荣光”、“优长”、“辉煌”、“成就”、“主流”等看做是“荣”的一面 ,那么“屈辱”、“不足”、“挫折”、“阴暗面”等则属于“辱”的范畴。有的单位爱国奉献教育的效果之所以一直不够明显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17.
有消息证实,“台独”日思夜梦的四艘“基德级”驱逐舰可望在2003年之前陆续到手,其先期接舰人员已动身赴美。可想而知,台军迫切急购“基德”级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欲与俄制“现代”级驱逐舰一争高低,为“台独”圆梦摇旗呐喊。如果“台独”一意孤行,台海之战就不可避免。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不仿先来一次纸上论剑。  相似文献   

18.
“大跃进”这个词,对岁数大些的中国民众来讲并不陌生。上世纪50~60年代,为加快工业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步伐,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建设热潮,简称“大跃进”。对于那次“大跃进”,现在的国人常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不过,留心观察会发现,当下的世界,不少国家的军队建设或使用也出现了类似的“大跃进”现象。当然,这种“大跃进”既有纵向上的“跃升”,也有横向的“腾挪”。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人参的故乡,基干民兵王世一在全村第一个办起个体参场。第一年,一场干旱和暴雨冲垮了他的参场,损失7000余元。在挫折面前,王世一认真总结教训,在参床中间加挖旱能蓄水、涝能排  相似文献   

20.
珍惜挫折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次挫折与失败。常言道 :“人生无坦途 ,处处有挫折。”人们欣赏波涛撞击礁石后绽放的浪花 ,赞美战胜挫折畅饮成功美酒的勇士。直面挫折 ,有的人愈挫愈奋 ,把挫折视为人生的磨刀石 ;而有的则自叹命运不济 ,甘于退缩 ,止步不前 ,把挫折看作是横亘在自己面前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人生的漫漫长卷是因为有了战胜挫折的动人情节才更加引人入胜 ,生活中也正是有了亲历挫折而奋起的感人故事 ,才使人荡气回肠。没有挫折的成功令人索然 ,而用挫折酿制而成的胜利之酒 ,才让人回味悠长。轻视挫折 ,你会再一次品尝苦涩 ;逃避挫折 ,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