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遭受的损害和羞辱.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能够真正青史留芳、为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汉、唐盛世(前者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后者从“贞观之治”发展到“开元全盛”)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没有避免“盛极而衰”的结果,这一现象又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借鉴。一、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国耻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说,只要进行国防教育,国耻教育都是无法调避的,也是不应该迥避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在近几年的国防教育中,我们只注重了以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为主的正面宣传,而对以中华民族曾被外族侮辱蹂躏的历史为内容的国耻教育有所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把国耻教育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一番,以期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一、国耻教育的内容 国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受的损害。中国在历史上所受到的外敌损害一言难尽。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特别是“四大发明”、“盛唐文化”、“大汉国风”等等曾举世闻名。中国具有实在意义的耻辱历史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甲午百年祭     
甲午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耻辱与悲壮交织的年份。一百年前的这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记载了日寇侵华、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国时也记载了丁汝昌、邓世昌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浴血奋战卫我中华的悲壮史诗。 1894年距今整整一个世纪了。温甲午之故而知新知今,给我们启迪太深太重的是“国耻不能忘”!如同伟大导师列宁昭示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有报道载,美国把曾被日军偷袭过的珍珠港列为国耻地,以此激励国民不忘前耻,振兴美利坚。这使人又想起了“知耻近乎勇”和“知耻而后勇”的哲言来。  相似文献   

5.
盛世与国防--对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是当今甚为流行的一个主题词。但什么是“盛世”,“盛世”是否就意味着安逸和太平?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汉、唐、清三大盛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盛世与国防之间的辩证关系,其思想观点对于人们如何定位现代中国社会,增强忧患和责任意识,颇具启迪意义。为此,我们特将本文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文章中的理论观点能够引起大家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洪明 《国防》2002,(7):61-61
针对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韩、中等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亚洲国家,纷纷予以抗议和谴责;针对日本历任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亚洲国家也纷纷表示予以关注;针对某影视“明星”身披日本军旗事件,许多国人口诛笔伐,甚至向她身上浇粪便泄愤……由此,笔者想到了“恨也是不能忘记的”。 仇恨有种种,有公恨与私仇,有国恨与家仇。世界上最大的恨莫过于国家民族之深仇大恨,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时至今天,已有五十年的光辉历史。昔日一个深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四分五裂,战乱频繁,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已换新颜:综合国力已上升到世界第六位,经济发展总量居世界第七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列世界前茅。12亿5千万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旧中国长期不能解决的吃饭问题,而且达到小康水平。1997年、1999年长期被帝国主义霸占的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来没…  相似文献   

8.
杜超 《国防》2006,(7):8-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人们的语言里,“盛世”成为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欣逢盛世”、“盛世华章”、“盛世华庭”、“盛世霓裳”等等,在诸多场合频繁出现。与此相呼应,许多人无止境地追求休闲和享受,娱乐时尚层出不穷,奢华斗富屡见不鲜,仿佛天下真的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确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单以发展速度而言,也许未来能够在亚洲甚至全球独占鳌头。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进入了至少200多年所从来没有过的“盛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以为中国真的就太平无事了;相反,经济越是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但通过明确分工和行之有效的反恐措施,以色列已经能够对付不断升级的恐怖主义威胁。自“9·11”事件以来,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始向以色列求教国土安全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对华侵略战争长达半个世纪。8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50年反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也是鸦片战争后百余年抗击外国侵略的胜利。在纪念这一历史性胜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除了不忘国耻和敦促日本人反省外,更重要的是要反省我们自己,从过去不清醒的认识中清醒过来,永远不忘历史教训。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中国长期以老大自居。日本人的侵略才使国人认识到,腐朽、落后的大国会受到先进、强盛的小国欺负。甲午战争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版图约115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中国海军的战斗舰艇,已进入电子化、导弹化时代,尤其是作为主战兵器的反舰导弹中国“飞鱼”,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不应该忘记的是,中国反舰导弹发展自强不息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全民国防教育日又来到了。 今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的第3个星期六,正好是9月18日。 “九一八”这个国耻日,碰巧是今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正因为如此,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发布的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日的主题词是:“勿忘国耻,强我国防”。这个主题定得真是恰到好处。 1931年的9月18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日  相似文献   

13.
“康华丽”号风帆巡洋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英国侵华部队总司令兼海军侵华舰队司令威廉·巴尔克海军少将的旗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就是在该舰上签订的。悲剧已过去150多年了,但国耻不能忘却。“康华丽”号为英国海军“复仇”级巡洋舰,是当时英国海军第三等军舰。该舰于1807年7月13日  相似文献   

14.
国耻,是指因外国的侵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又想到这个话题,缘于近期发生在中国大地、媒体热炒的两场闹剧:一个是,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推出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旅游娱乐项目;另一个是,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日本侵华性质的开拓团立碑  相似文献   

15.
9月20日是中国第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年8月31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目的是教育全体人民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昭示今人和启迪后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翻开中国近代史,清末政府武备废弛,腐败的统治者在帝国主义列强炮舰政策的逼迫下,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令人不堪回首。应该说,在清朝康乾时期,中国并不比世界上的先进国家落后多少,到嘉庆时,闭关自守更甚,国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十年来,世界各国从未间断对它的研究。各种学术机构林立,国际性的二战史学术讨论会多次举行,各种学术著作层出不穷。但在这浩如烟海的学术文献中,西方史学家对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或轻描淡写,或肆意贬低,更有甚者对此只字不提,中国战场在他们眼里确确实实是一个“被遗忘了的战场”。更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抗击法西斯侵略者最早、时间最长,遭受损失和牺牲很大的中国”,本应早在国际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与世界毒都“金三角”毗邻的小乡.这是一个世代遭受“毒魔”摧残的小乡。十几年前,乡里3800余名村民中就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同程度吸毒……  相似文献   

18.
西汉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两个封建王朝。这两个王朝都曾出现“盛世”之乱。西汉“文景盛世”期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唐朝的“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是汉、唐时规模最大的战乱,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是军事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盛世”现象和“动乱”的隐伏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在府库空虚、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世界风云变幻的人们恐都都不会忘记这两组特殊的数字——“11·9”和“9·11”。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两大对峙军事联盟中的一个退出了历史舞台,“11·9”成为冷战结束的象征而被载入史册;后一组数字同样是一个令世界战略形势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有专家把“9·11”事件称作一场“超级地震”,认为它将对世界军事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事实也恰恰如此。  相似文献   

20.
郑林 《宁夏科技》2002,(10):52-52
世界人民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大举进攻、侵略、掠夺、残害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犯下了不能饶恕的滔天罪行,给中国、朝鲜、韩国及东南亚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美称的所谓“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快60年了,可是日本有些人贼心不死,继续大做“圣战”梦,竟然建起“大东亚圣战大碑”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