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2.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封建政治家, 同时还是第一任船政大臣,主持船政,组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创办学堂,主张“船政重学”。他是清末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主持者之一, 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叱咤风云的一代精英。今年4月8日是沈葆桢诞辰180周年,届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在福建马尾举行沈葆桢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激励来者。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根本没有建成近代化海军。与日本相比,由于晚清既无与近代技术转移相适应的市场竞争环境、工业体系基础,又无正确的科技观念以及系统的近代新式教育,所以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近代技术转移,晚清海军几乎是"买来的"。缺乏技术转移支撑的这支外强中干的"中古的军队",在与近代化的日本海军交锋时,其技术转移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是晚清海军建设及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设近代海军不成的原因之一是财政紧缺,而财政紧缺的原因在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有所不同。造成晚清建设海军经费紧绌的原因,一是腐败的政治把能够强国富民的许多钱给糟蹋了;二是帝国主义通过抢劫和不平等条约,把清朝上万万计的银子拿走了。民国时期的财政主要用于内战,各项建设、包括海军近代化,根本提不到当政者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6.
海军史作为军事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离不开海军档案的利用。本文主要从晚清、民国、人民海军三个时期的海军档案的基本情况,对海军史研究作一个概括,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军事档案,以深入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代海军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派遣活动贯穿整个晚清和民国初年,作为早期较为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这些留学生在海军建设中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工业、教育以及政局。但受客观条件以及留学生自身缺陷的限制,晚清民国早期的海军留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他的洋务思想和实践,对晚清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影响。推进中国海防海军的近代化,又是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张之洞是继李鸿章之后,洋务派人士中倡导建设近代海军最力的人。本文拟对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正。张之洞热心洋务是1882年授山西巡抚之后。1884年地升任两广总督,在中法战争中积极领导广东军民抗御法国的侵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他对中国海防问题认识的提高。张之洞海防思想的系统提出是1885年中…  相似文献   

9.
方莹(1889—1965),字琇若,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人,出生于海军世家,他的伯父方伯谦,是晚清北洋海军的著名将领;父亲方仲恒也曾在晚清海军中任职,参加过辛亥武昌起义;哥哥方椿、堂哥方沅都曾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派遣留学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是晚清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军事留学教育从19世纪70年代起,贯穿整个清朝末年,对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它的发展状况、原因、特点、作用作一粗略论述。晚清的军事留学教育发端于同治本年,根据其派遣方向、方式、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70-1895)是留学初兴时期。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以欧美为去向,主要学习与海军有关的船政最早倡议派人留学外国的应推中国留美的第一个毕业生容同。1870年,曾国藩、丁目昌、毛超熙等四人…  相似文献   

11.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近代军事变革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窒息,主体精神上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西学态度上根深蒂固的"华夷"思想,以及指导思想上"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出现了致命的"文化短板",与改革及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不可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近代军事转型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晚清海军建设乃至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 1 8 66年福建船政局的创建为标志 ,中国开始建立近代新式海军。中国近代海军建立后 ,它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 ?从清末到民国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演进 ?学术界系统地研究不多 ,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以求教正。一  在清末海军建立前后的一个较长的时间里 ,主要讨论的是要不要建立新式海军和如何建立新式海军的问题。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想基本形成。而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问题却未有广泛深入地探讨。这种情况的出现 ,既同当时中国海军处于初创时期 ,如何建设海军的问题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军事教育史是军事学、历史学及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正如沈渭滨教授指出的,“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研究,不仅关乎军事领域的变革,而且直接与上层建筑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汇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等诸多方面相连,是一项有深度、有意义的工作”,但我国史学界对于晚清军事教育史的研究并不够;此书之前,20世纪90年代,虽有南京大学史全生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但晚清军事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篇幅及内容略显单薄,因此,苏州市职业大学王建华教授的专著《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正如书中指出,“中国的军事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中国晚清的军事进步,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厘清晚清政治、军事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4.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3):12-13
每一个党组织的建立,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海军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就充满了曲折和艰辛。20世纪初叶的烟台,是一个闭塞的地区。在东郊,有一所晚清遗留下来的海军学校,被称作“烟台海军学校”,它更是军阀混战的工具,受到当局的严密控制。然而,十月革命的强劲春风,吹遍了中国每一个角落,共产主义的种子在这里也悄然萌发了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村落,窖藏着一份百年的海军情怀。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里走出了近十代海军英才,他们的“村规民约”上熔铸着为中国海洋权益,民族兴衰而战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探索尝试,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但如昙花一现。后人评说,晚清海防,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清统治者在“未有之变局”中应付“未遇之强敌”的海防理论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其海防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18.
1928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世界海军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到爆发,再到大战结束以及战后的初步调整,给各国的海军理论界以极大的影响,各国都在围绕海军与世界大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中国海军学术界也不例外。人们对海军理论问题的兴趣再次高涨,他们紧紧跟踪当时世界海军学术的新发展,并联系中国海军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f使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学术书刊和学术队伍情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为适应海军建设的需要,于1928年5月创办了《海军…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时期,中国曾尝试建造潜艇。1880年9月,中国在天津建造了一艘潜艇。这艘潜艇的外形有如橄榄,并曾在天津的海河进行过试航。尽管它能够在水下暗送水雷,但它只是一艘试验性的小潜艇,不能作为海军作战舰艇使用。在民国时期,民国海军曾设想以发展潜艇作为保卫海疆的重要力量。民国政府在福建设立了飞潜学校,并几度选派军界精英前往西方考察,也曾选送年轻志士赴英美等国学习,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就与苏联进行了多次谈判,商谈有关苏制舰艇在中国进行建造与转让的问题。几经努力,中国政府最终同苏联政府达成协议,其中苏方同意有偿转让给中国613型常规动力潜艇的生产制造权及有关技术和资料。在上个世纪50年代,武杰同志是一位满怀壮志的海军军官,他欣然受命与同事一起参加了为新中国海军建造第一批潜艇的工作。其间,他还担负了验收潜艇的国家验收委员会委员的重任。如今已经80多岁的武老敞开心扉,讲述了5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造船界史无前例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20.
海军航空兵是海军的主要兵种之一,是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人民海军创建时期,中国就着手组逢海军航空兵。1950年8月海军召开重要会议,在会上明确了人民海军将以“空、潜、快”为主,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