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胜军  于超 《国防》2004,(4):56-56
《上甘岭战役中的秦基伟》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与困守阵地的部队通信联络时,刚说了一句“军党委和首长  相似文献   

2.
1952年秋季,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则对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丧失了信心,有效配合了停战谈判.这一胜利,是各级指挥员正确指挥、活用战法和广大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结果,更是与各参战部队密切协同及祖国人民、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被称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这次战役的整个作战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参战的第15、第12军官兵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60周年之际,本刊首次公开发表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的日记,既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也为历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份难得的素材。为了使读者理解方便起见,编者按照上甘岭战役的进程,将日记分为3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嘉贤 《世界军事》2022,(1):61-62
1945年10月8日夜,大雨倾盆,困守山西长治的国民党第19军军长史泽波,得知援军被歼后再也坐不住了,冒雨率部弃城西逃.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随即展开追击,至12日,全歼突围国民党军,史泽波被俘,历时42天的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5.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5兵团所属第40军、第43军和部分特种兵部队,共10万余人,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伤5艘,胜利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光荣任务。这次渡海登陆战役,在没有海空军协同的情况下,利用木帆船等简陋航渡器材取得的胜利,为我军的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灵活运用陆上战术经验,进行应急训练,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秦基伟在指挥上甘岭战役作战期间所写的日记,对于深入研究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作战指导问题,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认真解读,可以发现:战役爆发突然,出乎秦基伟的意料之外;坑道对志愿军取得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第15军伤亡很大,但秦基伟坚持打下去的决心更大;秦基伟的策略是以小的代价大量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8.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完全掌握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迫使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加速了朝鲜战争的停战进程。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上甘岭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崇高的核心价值追求,阐释了革命军人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成为激励全军官兵不断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精神财富。纪念上甘岭战役,弘扬上甘岭精神,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次战略决战性战役之一.笔者作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师长,率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役开始后,指挥所部渡过运河直插陇海铁路,和兄弟部队一起合围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为全歼该兵团做出了贡献;尔后率部南下,指挥第37师在西集团编成内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斗;第12兵团全军覆灭后,带领部队在永城西南地区进行战备休整,直到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笔者时淮海战役中作战指挥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映了当时作战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对今天的军事学术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统一整编,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0军,归第9兵团建制。我所在的第1纵队第3师第9团被编为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我在第2营卫生班工作。4月9日,我第60师一举攻占京杭大运河入口要地三江营,歼敌1个营。同时,我第180团和军警卫营、侦察营攻占新老洲,歼敌近1个营,并击退镇江之敌2个团兵力的反攻。4月17日,我第60师在苏北军区警备旅配合下,攻占永安洲,歼敌1个团。至此,我第20军正面敌桥头堡已经全部扫除,为登陆扬中、强渡夹江打好了基础。22日凌晨,我师按军长刘飞的命…  相似文献   

11.
1、规模最大的战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的第五次战役。此役志愿军先后共投入15个军,歼敌8.2万,使新入朝的部队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2、损失最小的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历时8天的第三次战役。此役敌我损失比为1∶0.43。3、时间最长的战役是1951年1月27日至4月21日历时85天的第四次战役。此役历经反击作战和机动防御两大阶段。4、最为激烈的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此役交战双方在  相似文献   

12.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代理总指挥,叶挺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起义部队2万余人统一编为第11军、第20军、第9军。  相似文献   

13.
获取和掌握敌方机密而又准确的情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出色的情报保障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利用潜入国民党军首脑机关的内线关系,直接获取战略情报.第二,千方百计搜集战场情报,及时了解敌情变化.第三,策动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14.
毕毅 《军事史林》2016,(3):29-33
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是由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山东、冀东两支部队于1946年1月在辽阳、本溪地区合编组成的.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1 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1949年3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建制.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1953年7月回国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四十集团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敌人既决心打下去,我们也决心奉陪到底!上甘岭战役本来称不上战役,因为敌人对志愿军第15军两个连阵地的进攻,表面阵地只有3.7平方公里,总共面积不过两千公尺。敌人企图通过上甘岭战役来增加谈判筹码,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仗打下去,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仗越打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便由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了。  相似文献   

16.
谭政,1906年6月14日出生,湖南湘乡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12军政治部主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革  相似文献   

17.
进军新疆     
1949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从酒泉出发进军新疆。新疆地域辽阔,从酒泉至喀什2500多公里,沿途峰峦叠嶂,沙漠瀚海,冰川雪岭,艰险异常。官兵们顶风沙、冒严寒,日夜兼程,除了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外,还随时准备粉碎国民党顽固分子发动武装叛乱。进军新疆的胜利,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西部边陲,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相似文献   

18.
韩兢 《军事史林》2021,(9):61-6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展厅,有一把日本军刀,标牌上注明:"1945年侵华日军海南警备府司令、海军中将伍贺启次郎投降时呈交的海军军刀." 有趣的是,军博颁发的捐赠证书上的捐赠人不是我父亲,而是我,且捐赠日期是1995年.这把刀不仅带着历史记忆,还有新的故事. 说到历史,要从1945年说起.那时,我父亲是国民革命军第46军军长,奉命对日军发起反攻:他4月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5日30日攻克宾阳,6日1日攻克迁江,6日29日与第29军配合攻克柳州,7月以后,连续攻克镇南关、雷州半岛,打下廉江.抗战胜利后,父亲率第46军登陆海南,接受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19.
事件     
《环球军事》2010,(13):4-4
中俄举行两军总参谋部第13轮战略磋商 中俄两军总参谋部第13轮战略磋商6月9日-12日在莫斯科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上将和俄罗斯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兼总参作战总局长特列季亚克中将共同主持了磋商。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颁布《胜利旗法》。该法令称,为使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的功绩流芳百世、为纪念苏联武装力量为祖国立下的功勋、为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先辈们表达感激之情,特将于1945年5月1日在德国柏林帝国国会大厦升起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第79步兵军荣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