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梅兴无 《军事史林》2016,(12):52-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建党百年之际,英雄的人民军队迎来第94个生日。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突出强调党指挥枪原则。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重大结论。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敢于斗争”列入党的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揭示了斗争精神之于百年大党薪火相传的重要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列入“三个务必”,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习主席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习主席的重要讲话释放出大抓练兵备战的强烈信号和鲜明导向,为旅团党委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根本遵循。一、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立牢向战为战的鲜明导向一是深学科学理论强思想。讲政治是最大的政治。军队讲政治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条件下保存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胜利地克服了坚持退却逃跑并实行成立第二党的张国焘的危机,正确地领导了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救亡运动,正确地解决了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神圣的抗日战争的爆发。”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反腐败斗争为国际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7.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我军发展壮大和战胜一切敌人的可靠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重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是保证我军在政治上永远合格,能够经受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考验、经受改革开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父亲刘伯承先后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在同李德、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中,曾两次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但他大义当先,荣辱不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作为红军总部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在强渡湘江中的殿后血战;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善战与智取;在巧渡金沙江中扮演主角的重复诈敌;在彝海结盟中与小叶丹的民族礼赞;在大渡河畔昭示“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的必胜信心;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斗争中的大义凛然……这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绝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20祭年。追忆历史,缅怀父亲,我尽我的所知,把父亲在长征途中的尘封往事,告诉读者,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9.
《国防》2015,(4)
北京市朝阳区人武部积极开展培养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活动.该人武部领导对记者谈到,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全面落实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举措.新的历史时期,不论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能打仗、打胜仗本领,还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和国防动员能力上台阶,都需要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投身实践.革命军人要做到有灵魂,就必须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时刻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相似文献   

10.
做光明正大言行一致的模范──从张国焘错误中引出的一条重要教训王维远长征,是壮举,是史诗,是丰碑,是宝库,可回顾和研究的内容甚多。其中,我们党同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就是伟大长征中的重要一幕。在长征中,张国焘除了犯有军阀主义、分裂中央的政治错误外,...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可靠保证,是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根本制度。如何理解和坚持这一制度,是加强党委建设,发挥党委核心作用,提高党委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党消除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对党的领导的影响,领导红军将士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实现了对各部队的统一指挥。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坚决捍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恢复完善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制度,有力彰显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行为范式,从而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得到了切实巩固。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军事斗争理论,为和平建设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要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思想;要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徐向前同志和红军第4方面军的其他领导同志,在反对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剿”中,按照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坚持正确指挥,敢于同张国焘的错误军事指导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而迭挫强敌,给人以极深刻的教育。现从阅读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中摘录片断,与同志们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朱德于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长征初期,朱德对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十分不满.想方设法减少红军的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后,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赞同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举动,朱德被迫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其间,在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右倾分裂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说服争取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为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取得长征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对待腐败问题的态度历来是鲜明的坚定的,特别是最近几年,党中央坚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斗争的力度,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遏制,工作仍然相当艰巨”(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引自1995年3月21日版《人民日报》).这里就提出了如何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问题.反腐败斗争是否经过几次“严打”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反腐斗争是不是就前途渺茫呢?我们的回答也是否定的.我们的结论是: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可治理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红军正确选择陕北为落脚点,是因为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保证,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做引导,有对陕北诸多有利因素的分析与把握,而这一切,都与遵义会议的胜利分不开.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红军迅速摆脱军事上的被动,战胜张国焘分裂行为.正确选择落脚点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红军正确选择陕北为落脚点,提供了思想保证;三,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领导集体.具有深邃的战略眼光.能够引导红军走上抗日前进阵地;四,遵义会议确立的党中央能高瞻远瞩,正确分析和把握陕北有利于红军发展壮大的条件,率领红军走向陕北.  相似文献   

18.
郑治栋 《国防》2008,(4):29-31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加强实质性军事斗争动员准备的新阶段。根据国家面临的安全与发展形势任务,国防动员建设应确立的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突出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全面提高应急动员能力,确保一声令下迅速行动,圆满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我军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人民海军50年的奋斗历程,生动地体现了党指挥枪的辉煌业绩。在跨世纪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不渝地高扬“党指挥枪”的旗帜,永葆我军本色,不仅是重大理论问题,更是历史性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张国焘坚持南下,反对中央的北上的方针.张国焘甚至想以非常规的方式胁迫中央跟着他南下,红军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抉择.毛泽东毅然与张国焘分道扬镳,带着红一方面军走出是非之地,踏上艰难而又光明的北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