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附近的山岳地带痛击日军的战斗,是全面抗战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但是,关于这场战斗,长期以来在一些史书和文章中却记叙不同,如日军参战及损失人数、第115师战斗部署和战斗经过等几个问题等存在诸多分歧。近来,笔者在日方文献档案资料中发掘出了一些新的史料,同时对现有的史料中以前被国内外学者忽略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特撰此文,抛砖引玉,请教军史专家和广大爱好者。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看到一份报道,提到平型关战役,认为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因此,认为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这样的所谓资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在日本所见有关的资料,日军伤亡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而且,把平型关伏击战称为大捷,还有其他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萨苏 《国防》2012,(7):69-72
在国外看到一份报道,提到平型关战役,认为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因此,认为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这样的所谓资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在日本所见有关的资料,日军伤亡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而且,把平型关伏击战称为大捷,还有其他重要的理由。日文报纸《每日新闻》根据其华北特派员的报道登出了平型关伏击战的新闻,加以实地照片,并冠以"我  相似文献   

4.
笔者搜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作实地考察和采访目击者,对平型关之战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钻进我八路军115师伏击圈的日军部队有两部分,约1121人;日军汽车队在前,辎重车队在后,由东向西开进;被歼日军一半以上是战斗力较强的战斗人员;此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600余人,自身伤亡892人;平型关之战还留下了115师指挥所珍贵的历史照片,拍摄者为侦查科长苏静。  相似文献   

5.
平型关——第一个大胜利“七七”事变后,日军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进攻华北各省。山西是华北5省的战略要地,东可以挥师河北、平津,南能逐鹿中原,进取豫陕。日军欲吞侵整个华北,必图山西。因此,太原为敌我必争之地。1937年9月22日,日军5000余人由灵丘南进,向平型关发起进攻,战况激烈。9月中旬,八路军主力开赴晋北前线,为配合第2战区正面作战,以林彪第115师主力驰援平型关。9月23日,八路军总部向115师下达了侧击平型关的命令。平型关位于山西北部古长城上,自古以来即是晋冀两省的重要关隘,关内关外,层峦叠障,沟谷深渊。关前有一条公路,蜿蜒盘旋,一直通向灵丘,地势十分险  相似文献   

6.
战将:能征善战的将领 ——《辞海》 他少年从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拽着马尾巴走过草地,腊子口战斗吹响冲锋号,平型关大战与日军刺刀见红; 他鏖战黑土地,激战秀水河,攻坚四平城,天津城里活捉城防司令陈长捷; 他跨过鸭绿江,飞兵三所里,喋血汉江边,两守西海岸,历经五次战役,为"万岁军"打出了虎虎军威; 他功名淡如水,操守重道义,胸襟似海宽,五十五载戎马生涯,两度与将星擦肩而过,最高军衔仅为大校.  相似文献   

7.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第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至27日,在山西省平型关地区对侵华日军板垣第5师团一部进行的以乔沟伏击战为主的阻击与进攻战斗的统称。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平型关战役: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发起及胜利意义;依据当事人的记述对有关论著的校正;对林彪第二、第三次“勘察地形”说的质疑;对日军一部由平型关口进入乔沟的辨析;提出若干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企图乘胜西进,一举攻占南京。"扼长江咽喉、遮断南北交通"的镇江要塞成为日军重要的进攻目标。日军计划在镇江渡江北上,遮断大运河和津浦路,以达包围和攻陷南京之目的。为此,中日两军在此进行了数日的战斗。中国守军凭借要塞工事,迟滞日军数日,直至南京城被攻破后才完全失守,使该部日军无法参与攻陷南京城的战斗,进攻要塞的日本海军也同样受到阻击。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幅标识年代为1937年9月“平型关之歼灭战”的手绘作战图,是一份刚解密的历史档案。从左上角的编号可以看出,它的建档时间应是“1941年”。图中的地名、日军的兵力数、两道加黑的指示箭头和图中左下方的6项附记,明显是战后有心人对事件全过程的补漏和记录。这张可能是存世最早的平型关作战图,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限的往事遐想:70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地映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朱岩 《军事史林》2013,(9):36-38
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第二战区拟定的“太原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等先后投入8个军近10万兵力,历时19天,在长达百余里的长城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击日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战役中,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1.
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境内的平型关,因半个世纪前我八路军首战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震惊世界,名扬天下。而今,坐落在平型关脚下的灵丘县人武部,在部长连满仓同志的带领下,依靠我军艰苦备斗的传家之宝,创造着新的“大捷”和奇迹,使人武部建设走出低谷,踏上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境内,距县城西南30公里。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师长、聂荣臻政委带领下,于平型关前的乔沟、老爷庙歼灭日军精锐王牌师——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多辆,缴获武器辎重一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给予“亡国论”以有力驳斥和回击,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二、雁门关战斗 战斗时间:1937年10月18日和21日 战斗地点: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 战斗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战斗规模:营级和团级 我军部队: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主力 日军部队: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 我军主要指挥员:第358旅旅长张宗逊、第716团团长贺炳炎、副团长廖汉生 战斗部署:位于晋北雁门山的垭口附近,峰峦耸峙,陡壑错落.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即置关,以防匈奴.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上旬,在怒江惠通桥边上演了抗战的惊险一幕。突然的枪声,惊现了日军的诡计;果断的炸桥,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增援部队的及时到达,阻遏了日军抢渡怒江的计划。惠通桥阻击战虽然作战规模不大,参战部队不多,战斗时间也不长,但这次战斗却是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胜仗,应该为历史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15.
萨苏 《国防》2012,(5):74-77
伊藤桂一《北支战线》一书中提到华北八路军与日军之间一场很有特色的战斗,那就是发生在昭和十六年秋(1941年)的深泽围城之战. 根据《北支战线》记载,1941年秋,华北的日军独立第八混成旅团所部,与八路军为争夺石德公路的控制权,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石德公路,是沧石公路向南新铺设的辅线,因为横断当地的八路军根据地而引发双方激烈争夺.从9月到10月,一个月间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与八路军发生的中队以上战斗就达42次,“旅团半数以上军官死伤,部队损失以此类推”.这一系列战斗让该旅团元气大伤,不得不推迟“扫清”石德线的计划.  相似文献   

16.
1939年11月7日,陈正湘将军在黄土岭战斗中,亲自指挥炮兵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这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也是他戎马生涯中引以为豪的篇章。将军生前对此有过详细的回忆史料,但未公开发表。本文是陈将军之子陈炜根据将军的遗著整理而成,本刊发表时有删节,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关泠 《军事历史》2021,(4):45-50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官方编纂军事辞书,编纂工作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其中涉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的重要内容,如"十六字诀"的提出、平型关战斗战绩、百团大战评价等,编纂机构均深入研究、慎重处理、严格报批.其对若干条目释文的处理原则和解决方法,为今后军事百科全书乃至军事辞书编纂,提供了遵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37年8月,入侵华北的日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平津后,准备进攻南口,沿平绥线进犯山西、绥远,其扩大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驻上海与之呼应的日军蠢蠢欲动,多次挑衅.13日,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炮击闸北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和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上海八字桥附近交火,八年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9.
李亮亭  彭艳 《环球军事》2013,(19):56-57
1939年初夏,在沂蒙山区的莒南县汀水镇西石杭村张家墩曾发生过一场中国军队同日军的惨烈战斗。这场战斗虽鲜有记载,但此战国民党第57军第111师666团在团长关靖宇的带领下,有效阻击了日军在沂蒙山区的向北进侵,并让日军遭受重创,使日军500余人的部队付出伤亡230多人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敌后战场上1939年11月河北涞源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射迫击炮弹,炸死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早已广为人知.然而,在南方正面战场上1942年5月浙赣战役中,国民党军浙西部队巧埋地雷阵,炸死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却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