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在抗战爆发后 ,呕心沥血 ,参与组建新四军工作 ;他统筹全局 ,及时地确定新四军的发展方向和作战方针 ;他重视加强新四军领导层的团结 ,努力改善项叶关系 ;在皖南事变前后 ,他参与和协助制定粉碎顽固派反共阴谋决策 ,维护和声援新四军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3.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罗焕章在新四军建军60周年之际,《新四军发展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秘书长马洪武教授和童志强等9位党史教学、研究工作者,经多年努力集体撰写而成。它将新四军的发展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  相似文献   

4.
新四军第1师,主要活动在苏中地区,是我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一支劲旅。一、改编部队,奔向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其中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之一部和第3支队第6团等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1师。第1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辖第1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全支队共二千三百余人。第2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南、浙南等红军游击队改编  相似文献   

5.
全国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八路军、新四军中出现了军衔,这是自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的一个新变化。对于八路军、新四军中的军衔,诸多论述认为是国民政府授予的,笔者认为这一认识有待商榷。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起,到抗战胜利结束,以国民党为主体的国民政府未曾给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授予军衔,而八路军、新四军这一时期之所以出现佩戴国民革命军军衔的情况,其实是由中共内部掌握,同时又便于对外交往开展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尹琛 《军事史林》2023,(3):45-51
<正>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国民政府部分供应八路军、新四军的被装物资。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也发生变化。1938年国民政府从部分供给改为发放服装费和部分被装材料,1939年到1940年,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四军新的军部成立的时间,至今说法不一。1963年由新四军战史编审委员会编辑室编写的《新四军抗日战争史(初稿)》,和最近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中说是1941年1月28日。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和一些高校党史讲义,又说是1月29日。作者据史料考证,认为新四军新的军部成立时间,应是1941年1月25日。  相似文献   

8.
1937年冬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过程中,叶挺将军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又依据有关史料,对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作一粗浅的探讨。率先提出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的建议,为新四军的创建开了先声关于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谈判中持续时间较长、斗争复杂、过程曲折的一个问题。早在1937年2、3月间国共两党西安谈判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就受命向国民党提出,立即停止对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的军事“清剿…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切回顾了毛泽东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从五个方面予以论述:指导新四军的组建;确定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领导全党击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部署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全面建设;指挥新四军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0.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之一,隶属于新四军,被誉为“铁军轻骑兵”。本文探讨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成立的动因、时间,系统梳理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人员来源、主要活动、历史影响,以期引起学界对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活跃在苏、浙、皖三省,一直是蒋介石的心病,惟恐抗战胜利后,华东重镇为共产党所掌握。1940年10月,蒋介石就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中共一面揭穿其限共反共的阴谋,一面又在军事上做出让步,至12月,江南新四军10万人马多已北移,惟有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9000余人,仍孤悬皖南,毛泽东对此一直牵挂在心,对其所处的劣境,一再予以警告,一再催促其从速北移。  相似文献   

12.
由于项英的错误和皖南事变的原因 ,学术界对皖南事变前新四军正规化建设的研究几近空白。笔者认为 ,正规化建设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四军的领导者十分重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皖南事变前新四军正规化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完善编制体制、加强部队教育训练、加强司令部建设和参谋工作、注重制度建设、开展医疗卫生工作。通过正规化建设 ,新四军在克服自身弱点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提高了战斗力。但是 ,由于新四军的建设过分强调正规化和精兵主义 ,影响了部队的战略展开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谈到新四军实行军衔制,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佩带中将军衔的叶挺。在新四军组建之初,作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序列内的部队,国民政府也曾给新四军的高层军官授予了军衔。但当时考虑到我军现实,并未普遍实行和佩带军衔。大多数授了衔的军官,本人不仅知道,而且在干部档案中也有记载。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第4师,系由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而成,它是创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主力部队。一、开赴豫东抗日前线,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失陷,豫东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9月初,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将工作的重心移至豫东,开创苏鲁皖边区,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取得联系。为执行这一战略任务,彭雪枫率两个新兵连及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的一部分干部等共三百八十余人,于9月30日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豫东抗日前线挺进,开展豫皖苏边抗日游击战争。10月上旬,在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游击第3支队一部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和第3大队,张太生、滕海清和冯胜分别任大队长,全支队计一千零二十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支队在继续东进的过程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  相似文献   

15.
功垂祖国泽被长淮——缅怀彭雪枫将军张震抗日战争中的彭雪枫同志彭雪枫同志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他直接指挥和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战...  相似文献   

16.
自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进入皖南,到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军部在皖南共历时33个月。这一时期,新四军除开展了对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还开展了对敌的卓有成效的经济斗争,为粉碎反革命的经济封锁做出了贡献。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的经济斗争,一是破坏敌人的经济,二是发展战时军事经济,其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其中在皖南发展战时合作社经济最具特色。现据有关资料和笔者实地调查、走访新四军老战士和当时参加合作社工作的老工人谈话笔录,就几个问题分述如下。一、创办合作社的背景与经过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扩大军事侵略的同时,对我国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特别是沿海和交通沿线的许多重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相继失陷后,中国工业的绝大部分为日本侵略者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大江南北设立了69个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在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援新四军部队坚持敌后抗战,掩护地方党组织开展活动,筹办补充军需物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新四军办事机构建立的过程、特点及作用等问题作一介绍。一、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的建立过程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秋实现国共合作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新四军驻各地办一事机构先后有近60个,遍及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上海等10多个省市。其名称,有的叫办事处,有的称留守处,还有的称通讯…  相似文献   

18.
<正>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善于将党的建设纳入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事业发展。皖南事变前刘少奇加强长江以北中原局、华中局所辖范围内新四军党的建设,体现了他这一工作思路和作风,同时也是其军事贡献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董莹  张皓 《军事历史》2016,(3):22-27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武装力量之一,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抗日前线,备受当时报刊的关注。在新四军成立、发展、受挫、重建的曲折历程中,民国报刊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内容覆盖了新四军的多个方面。这些报道是特定舆论形势的直观反映,是研究新四军抗战的重要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第5师,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孤悬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5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日本投降后的4个月间,新四军第5师实现了其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战略转变。主要表现为:由一支以游击兵团为主体的抗日人民武装,转变为一支以正规兵团为主体的反内战战略力量;作战形式亦由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转变为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本文拟对这一军事战略转变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