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物流最为突出的核心理念有三个,即系统的观点、准时制供应和服务质量。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对构建完善的军交运输体系,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一、按照系统理论优化军交运输系统所谓现代物流的系统观点,就是要求我们把物资在供需双方之间的转移过程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使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实现物流系统总体最优。军交运输与军事物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整个军事物流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1·按照大系统观点优化军交运输体系。其一,军交运输涉及多个部门、…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将产生数字化战争,形成数字化战场。数字化战争的出现与发展,将使信息在军交运输中的地位与作用极大提高,军交运输保障空间空前增大,军交运输装备日趋智能化与信息化,军交运输保障活动技术更加密集,军交运输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保障更加困难。针对数字化对军交运输的深刻影响,我军必须加大对策性研究的力度,有规划、分步骤地发展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军交运输装备,提高运输指挥管理自动化水平,采取与数字化战争相适应的军交运输指挥方式,建立快速、合成、小型化的运输系统,培养适合数字化需要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以提高在数字化战场中军交运输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我军现有后勤保障实体建设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可采取三种模式推进军事物流基地建设。基于后方仓库群的军事物流基地建设模式,即以后方仓库群为基础,采取“中心库”带“周边库”模式建设物流基地,它可作为军事物流基地建设的主要样式;基于军用物资采购局(站)的军事物流基地建设模式,将采购局(站)的建设发展纳入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快现有采购局(站)向采购型军事物流基地转型;基于军种保障基地的军事物流基地建设模式,即结合现行“通专两线”的后勤保障模式,在海空军的保障基地、飞行场站、军港码头等作战单元的规划建设中,同步嵌入物流保障功能,将作战要素和保障要素融合集成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浅谈现代军事物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我国军事物流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军事物流建设现状,就现代军事物流的科学内涵、地位作用、理想形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新时期军事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的军事物流军民融合运行机制,是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了军事物流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了军事物流军民融合运行的成本效率机制、有效连通机制、协同运作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并从军地物流资源整合、网点建设、动员体系、标准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建立一门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交通运输经济学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军事经济学的基本成熟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军事交通学的不断完善为其提供了专业基础;运输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为其指出了借鉴对象。这是军事经济学不断细化、深化的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战场对军交运输的要求;是军交运输理论体系完整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改善军队后勤信息化现状,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军事物流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问题,在分析后勤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指出基于SOA架构的技术实现体制与实现思路,提出基于SOA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并深入分析在该架构体系内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实现内容与关键任务,为军事物流信息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军事物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其基础在明显加强,建设理念日益先进。进一步深化军事物流学科建设,应完善军事物流专业知识体系,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提升军事物流理论研究合作水平;强化军事物流学科实践特征,实施院校与部队联合训练,在军事物流学科设计中(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专业实习;建强军事物流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加大军事物流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处理好专业设置与现实体制中岗位的对应关系,优化我军现行联勘保障体制,强化军事物流学科建设的整体性,明确军事物流专业人才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所谓应急军事物流管理,就是对应急军事物流加以合理的运筹安排,引导整个应急军事物流保障系统沿既定目标发展。应急军事物流管理发挥着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促进应急军事物流建设适应军队作战、训练、重大军事行动、抢险救灾和处置突发事件等紧急需要的要求,完成应急军事物流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0.
后勤和物流对应的英文是"logistics",这是军事后勤与军事物流概念产生冲突的直接原因。军事物流来源于"运输与供应狭义后勤",军事物流与军事后勤的目的、功能与结构相似,总体来说,可以将军事物流视为狭义的军事后勤。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对全面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加快军民融合、推进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军队物流系统必须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确立先进的军事物流发展理念,加快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建设,合理调整物资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有利于整合军地物流资源,提高保障效率,完善军事物流管理,加快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文章阐述了建设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提出了以物流数据中心为基础,以采购、运输、仓储、供应等环节信息共享为内容,区分国家职能部门、军队职能部门、军队保障实体三种类型来建设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构想,探讨了建设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所涉及的军地网络数据交换、数据采集系统、可视化系统建设、信息标准应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军事物流是连接军事斗争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是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途径。目前,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关系不够顺畅,法规政策不够配套。文章认为,构建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军民融合物流组织指挥机构,完善军民融合物流通联报知体系,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保障指挥网络,建立军民融合物流应急预案体制,采取快捷灵敏高效的物流指挥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军民一体化是实现军事物流保障效益的有效制度路径,也是军事物流系统建设发展的基本方向。约束理论是一套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的集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可以用于指导军民一体化军事物流系统运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军事物流是连接军事斗争与国民经济的桥梁,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勘的主要内容。构建军民融合式物流指挥体系,应优选军民融合式保障模式,优化军民融合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完善军民融合式运行机制,推动现代军事物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军事物流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军事行动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军事物流组织建设与管理面多、线长、制约性强、周期长等特点,文章运用SWOT法对我军物流组织建设进行环境分析和策略选择,并建议利用平衡计分卡(BSC)对军事物流组织建设与管理进行绩效评估,以清晰认识我军物流组织建设情况和进行合理决策、规划。  相似文献   

17.
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军事物资流通管理发展的趋势。实现军事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应更新观念,采用新的方法;明确职责,建立专门的军事物流部门;合理布局采购供应网点;加强军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智慧军事物流的建设内容,提出了五大建设模块,分别为军事物流物联网基础设施、军事物流信息网络、军事物流大数据系统、军事物流云平台、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并对各模块功能进行阐述,结合现存的实际问题,在智慧军事物流中寻求解决方案,平衡军事经济效益,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战场需求感知、资源分配、物资运输管理和军事仓储管理。谋求物联网环境下现代军事物流的发展,必须以战争需求为牵引,把握现代军事物流发展方向,始终服务和服从于现代战争;以总部规划为指引,明确现代军事物流建设任务,实现需求感知实时化、保障资源可视化、物流运作智能化和过程控制精确化;以体制改革为保证,促进现代军事物流一体联动和军事物流保障体制的“网络化”;以物资编码为基础,兼顾军地通用,做好技术配套,促进军用物资流通全程可视。  相似文献   

20.
王福臣 《国防》2005,(1):57-5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现代战争“生命线”的军交运输战线,为适应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新形势,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一场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的世纪之战。20年的开拓,20年的发展,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新完善了正规化建设运行机制。随着交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运输结构多样化、保障力量多元化的特点日趋明显。在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中,各级交通运输企业和军供系统,积极适应新的运输格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相继成立了由军地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军交运输工作管理委员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