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经济战     
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事经济力的较量。经济战,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作战形式,是指在战争中通过破坏和削弱敌方军事经济能力而克敌制胜的行为。它既不同于和平时期的经济斗争,又有别于一般的作战行为;其目的和手段都是军事性的,而直接目标则是经济性的。经济战的特点经济战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一般军事作战行动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其效  相似文献   

2.
经济战,是指通过破坏和削弱敌方军事经济能力而克敌制胜的作战行动。它犹如釜底抽薪,令对手失去赖以依托的“战争血脉”而陷入枯竭无援的战争状态。经济战的目的和手段都是军事性的,而它所直接攻击的目标则是经济性的。  相似文献   

3.
郝宝刚  王岩 《国防》2004,(11):18-19
所谓军事经济,又称国防经济,它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用以保障战争胜利、维护国家安全、满足平时军事需求的财力、物力及相关人力资源的总称。军事经济战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为实现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目的而争夺或破坏军事经济资源的一种敌我对抗行动。在现代战争中,军事经济战从手段上通常可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暴力形式。即通过军事打击、军事封锁等暴力手段直接对敌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经济目标和经济活动进行破坏和干扰。如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78天内炸毁了南联盟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主干公路、5个民用机场…  相似文献   

4.
战时经济中的对敌斗争即战时经济战,历来都是战争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未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战时经济战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对我们在战时对敌有效地进行经济战,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在平时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原则,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的经济准备亦很必要。下面我仅就战时经济战的必要性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效松 《国防》2007,(4):55-56
战争作为"特殊的政治手段",其胜负不仅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还受战争的合法性、人心的向背和战争法规则的影响.合理利用战争法,将其作为有力的军事斗争武器,不仅可以使敌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会给己方创造有利的态势,进而赢得作战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赵晨  汪雷 《国防科技》2006,(1):67-70
本文对信息化战争中网上经济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网上经济战特点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网上经济战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样式。从网上经济威慑、经济制裁、经济收买、经济干扰、经济瘫痪等五个方面论证了网上经济战的进攻战法及其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战争目的,从经济上给敌以打击,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其例,不少军事思想家对此都曾有过论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兰西革命成功后,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动了干涉战争,对法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封锁,经济战开始作为一种战略上的战争手段出现。随着战争规模和烈度的不断增强,经济越来越成为敌对双方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军事斗争,削弱和断绝敌军生存、作战保障的持续能力,威胁和扰乱敌国生产、民生,削弱敌方意志,最大限度地破坏敌国或敌军的战争经济基础。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一种军事战略,也是一种政治战略。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战线的斗争,在打破敌人对我经济破坏阴谋、削弱敌人战争物质基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战争中,交战双方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必然要进行包括经济斗争在内的各种斗争。发展战时对外经济关系作为战时经济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与对敌经济战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尽可能地增强己方的经济力,削弱敌方的经济力。战时对外经济政策则是指导和规范战时对外经济关系的行动准则。一、运用战时对外经济政策的意义战时对外经济政策是指在战争时期有关处理除敌对国外的不同国家、地区和政治集团的经济关系的政策。战争是政治的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经济战愈来愈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形式的战争之中。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战时经济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仅就战时经济战的特点以及运用经济战必须注意的若干原则,进行粗浅分析。 (一) 经济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它手段相比,战时经济战有其显著特点。 1.运用范围具有广泛性。从战争形式看,无论是在国际战争中,还是在国内冲突  相似文献   

10.
剖析80年代以来世界相继发生的一系列高技术特征明显的局部战争.前瞻今后一二十年军事技术的发展,可以预测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一些特点。战争的基础——经济实力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与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战争准备与实施的巨额消费,使现代战争越来越像一场拼经济技术实力的军事经济战。单从物资消耗指标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战争花费达600亿美元,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1年的国民生  相似文献   

11.
姜延波  岳胜军 《国防》2003,(5):34-34
反战争动员,是指破坏、阻止和干扰敌方战争动员准备与实施的军事和非军事行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反动员的要素多、范围广、综合性强,决定了反战争动员应遵循“整体谋划、系统实施、确保重点、协调一致”的原则。反战争动员,既可以电子干扰、信息欺骗、心理攻击等软杀伤手段实施,也可以远程突袭、精确打击、火力压制和特种作战等硬摧毁方式进行。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有利于削弱敌国防实力、潜力转化以及持续作战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的反战争动员,是智力战与体力战、信息战与火力战、经济战与外交战的统一,系统性、整体性强,在组织实施反战争动员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表明.空袭兵器对敌方军事目标和经济设施进行大纵深打击的成效直接影响着战争的结局。同样.对抗空袭兵器的防空系统则是防御一方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交战一方运用海上力量在预定时间内取得的对一定海洋区域的控制权。目的是消除预定海域内可能对己方的威胁,使己方获得海上行动自由,能有效地利用海洋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必要时剥夺敌方制海权,阻止其利用海洋,使敌方海上行动受到限制。根据控制海洋区域的目的和范围,可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制海权。 战略制海权 指在整个海上战争期间或战争某一阶段,为顺利实施战争或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武圣 《国防科技》2003,(7):48-50
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了。它对世界许多国家军人来说,振动还是不小的,俄军就深感自己从军事理论到战争实践的落后。这场演习能否看成是对伊拉克战争的一场回应,是俄军的一次反思与进取呢? 此文将告诉你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最大一次战略力量演习。它出动了所有现役型号的战略轰炸机,不仅要攻击“敌方”的航母战斗群,还要弄瞎“敌方”位于太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经济理论,不仅体现在他对战争与经济等相互关系的总体认识上,还反映在他对军事经济要素具体的微观分析上,也体现在对军事经济管理的把握上。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要素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和首要标志;敌我双方的经济状况是制订战争计划的基本依据;“夺取敌人无生命的作战力量”是战略的一般原则;以战养战转嫁战争负担;民众是军事经济供给的重要力量;重视军事经济动员;保障军队给养具有战略意义;注重军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反卫星武器的任务是,摧毁敌方武装力量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情报搜集网。这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反卫星武器的军事应用是否会加剧危机和冲突?当世界从和平时期通过危机而走向战争时,反卫星武器的任务将发生明显变化。在谈判解决危机和建立信任的过程中,卫星能为军事当局“突时”传递信息。如果外交遭到失败,同样的信息就可用之于最佳的进攻。卫星还可提供早期预警:在平时有利于消除疑虑,战时则有助于对敌方目标进行报复性打击。  相似文献   

17.
军事软毁伤效应综合评估与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事打击不但可以直接毁伤敌方政治、军事目标,而且可以造成敌方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挫、人民心理恐慌等军事软毁伤效应。军事软毁伤效应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很有可能达成显著的战略目标,因此,研究军事软毁伤效应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依据软毁伤理论,建立了军事软毁伤效应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军事软毁伤效应的综合评估模型,并设计了综合评估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制特种作战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制特种作战权,就是能阻止、挫败敌方实施特种作战,同时己方能实施特种作战。特种作战包括:特种侦察、扰乱敌后、破坏设施、实施突然袭击、反恐怖和进行心理战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逐步演变,特种作战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作战使用将更加频繁。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面,特种作战以其精干、灵敏、迅速和高效的特点,正在取代常规的大兵团的军事干预行动,成为解决当今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争端的一种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已经开始从战争的“配角”走向战争的“主角”。在未来的战争或军事行动中,夺取制特种作战权在某种…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南双方围绕经济封锁与反封锁、防止与拉拢列强干预和为战争筹款等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其战法与手段至今仍能给人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使传统的依靠大量杀伤人员和彻底摧毁器材设施来取胜的战争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军事学家便提出了“把最佳的战争胜利定位在不需大量杀伤敌方人员和摧毁目标前提下,就能摧毁敌方意志,迫敌接受条件”的设想。该观点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一些军事强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紧研制能够剥夺敌方抵抗意志削弱和破坏武器装备效能的新型武器。目前这类武器,如次声波武器、低能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