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子》提出的"奇正"思想,历来被兵家尊为"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在柏举之战中,吴军通过"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来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对致于人",最终改变敌我双方的强弱力量对比,达到"奇正合宜","正亦胜,奇亦胜"的驾驭战争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周亨祥孙武不见名于《左传》,曾在历史上引起有无孙武其人的争论。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孙武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后,孙武之有无的疑案才算澄清。但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至今仍是个迷团。人们在分析论证一事物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前...  相似文献   

3.
"攻战守"一语出自《司马法·定爵》,从字源考证和古汉语字典的解释以及《左传》《史记》《商君书》等古籍的引用可知,其是攻战、守战之意,而非指古代作战有攻、战、守三种样式。  相似文献   

4.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孙武的《孙子兵法》两书的主导思想 ,不是“主战论”与“不战论”之分 ,而是战争形态上的“硬战”与“软战”之别。  相似文献   

5.
《孙膑兵法·擒庞涓》,以战例的形式记述了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孙膑智斗庞涓的作战经过.整个战役通过孙膑三次用计,经过两军对峙、南下平陵、攻打平陵、西进大梁、桂陵设伏等阶段,最终"擒庞涓".文中虽未言及用兵之道,却反映了孙膑超群的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体现了《孙武兵法》的理论精华及"二孙子"内在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肯定并吸收了孙武“知战”思想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创新性地发展了《孙子兵法》“知战”思想。  相似文献   

7.
步兵,春秋时期指徒兵或卒,《左传》说:“兴徒兵以攻之”,所谓徒兵,即指步兵。“步兵”一词的正式应用,始见于《六韬》。《六韬·战步》说:“步兵与车骑战奈何?”这是我国军事著作中使用步兵这个术语的开始。判定《六韬》的成书年代,也就  相似文献   

8.
诡雷     
在现代战场上,欺骗战、心理战大量涌现,诡雷则是体现这两种战法不可缺少的成员。因为诡雷大都披着诱人、惑众的外衣,设置在敌人必到或可能接近的地点,故易达到出敌不意的杀伤效果,并能使敌人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以扰乱和迟滞其行动。诡雷类型多种多样,现介绍4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春秋末期的孙武和战国中期的孙膑,都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同被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尊称为孙子。长期以来,这两位卓越并且是同宗的大军事家,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极不相同的:孙武以其精深的兵法流芳千古;孙膑则以堪称军事指挥杰作的马陵之战扬名百世。  相似文献   

10.
孙机  杨萍 《军事史林》2014,(9):55-56
车战在古代曾盛极一时,西周、春秋时的许多战役,都以车战为主要的战斗形式,而且规模很大。公元前632年,晋、楚间的城濮之战,晋国出动战车七百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前607年,郑、宋间的大棘之战中,郑国一次就俘虏了宋国的战车“四百六十乘”(《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晚期,各国军备激增,这时晋国的战车达四千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论述了孙中山的慎战思想、“以德服人,非以武力服人”的军事道德观念,“救国救民,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军人人生观、军人“须具忠、智、仁、勇和决心”的军人道德规范以及“知难行易,身体力行”的军人道德修养观。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13.
汉简两《孙子》与《孙子兵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土一大批竹简.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罕见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研究的一大盛事.因为在这批竹简中,大部分是兵学著作,除现有传本的<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重要先秦兵书外,久已亡佚的<孙膑兵法>也被发现,还有<墨子>等著作中的一些论兵散篇.如此多的古代军事文献集中出土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尤其是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更是为<孙子兵法>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太阳影子实现目标的定位问题,分析得到影响影子长度的参数,确立了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目标物长度、经纬度等的函数关系,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思想,建立了以理论影长与实际影长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以直杆为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快速求解得到目标的可能位置,并与实际地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研究的出发点,完全出自于对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的追求,也即所谓“知兵非好战”。本文从战略文化的视角考察孙子兵法,旨在把“文明冲突”的误区导向文明的共存和融合的良好命题。  相似文献   

16.
战争资源是用于达成战争目的的一切物质、精神要素的统称,《孙子兵法》中包含着有效利用战争资源的光辉思想。《孙子兵法》具体地指出了要认识“地”、“天”、“将”、“军”、“主”这几类战争资源,要科学配置战争资源并关注战争资源的效益产出。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16年间流亡海外,远离斗争前线,曾为革命党的起义募得大量资金.组织者的衣食住行,购置武器装备及运送,雇募起义人员,抚恤牺牲烈士,安置收容失散人员等无一不依赖资金.革命党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多种劝捐方法并用,获得多寡视劝捐力度而丰欠不同.由于孙中山及革命党未能建立后方根据地,后勤供应完全依赖他援,终至左支右绌.  相似文献   

18.
王前山 《军事历史研究》2003,158(1):137-143
<孙子>用"因"提出了一系列兵学命题,其核心是既包括权变原则又包括权变策略的因变,<孙子>的因变理论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是对其以往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