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结婚那一天     
从婚姻登记处那扇小门里走出来,她低声地问我:"去哪儿?""去哪儿?"捧着大红烫金的结婚证书,望着同样从那个小门走出的双双男女,我有点茫然。应该回家。可我没有家。我们的爱情一开始就浸透着艰涩。她一直在职业学校里读书,宿舍就是家;我在一座军营里当兵,营院就是一切。  相似文献   

2.
李素华,这位三十出头的女乡长,在领导全乡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全乡8个村,3900多户人家,有7个村被上级评为小康村,3600多户人家被评为小康户,但她致富不忘国防,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省绥德县石家湾乡,当地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从心眼里佩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女民兵——张菊林。 十几年前,张菊林偶然从报上看到种植蘑菇的报道后,认为养菇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于是,她只身奔赴山东、北京农科院学习实践。回乡后她一边钻研技术,一边采来野蘑菇在窑洞试种。由于种蘑菇在当地尚无先例,不少村民怕她栽跟头,劝她别冒险了。可她却说:“认准了的事,风险再大也要干!”1993  相似文献   

4.
邢菊华这个名字,久熟于耳,她是四川阆中市共和乡女子民兵班班长,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种养业能手”、“民兵科技致富标兵”。 邢菊华其实是四川农村最普通的一个妇女,她也曾随女子民兵班的其它姐妹南下广东打过工。1997年她和一帮姐妹毅然返家,身为女子民兵班长,她不相信在农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省兴仁县李关乡,有一位既普通、又了不起的布依族女村官,提起她,全村老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她是一位真正的农村致富领头雁。她,便是全乡乃至全县唯一的女支书.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民兵干部余必丽。  相似文献   

6.
长城脚下的辽宁省绥中县加碑岩乡东梢树村女民兵李凤芝,因饲养天蚕获得成功而闻名遐迩。李凤芝的家乡,地处深山老林,文化落后,生活困难。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靠饲养桑蚕得来的一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去年,她从有关部门得到信息,利用柞树叶在室内罐头瓶里饲养天蚕,是个致富门路。她决心试一  相似文献   

7.
“军嫂不是缠树的藤。”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人武部部长潘栋岩的妻子曲德清不仅这样激励自己,而且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她下岗不失志,自强自立,10年挣下千万家产;她经商不忘相夫教子、孝敬老人,一个人照顾4位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致富不忘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接收安置下岗女工200多人。曲德清对事业百般执著、对家庭含辛茹苦、对社会充满爱心,今年“八一”前夕,被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联合表彰为“十佳好军嫂”。  相似文献   

8.
一个普通的团场女职工,不仅被兵团评为“巾帼科技致富标兵”,更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2003年,她被评为国家级“双学双比”先进个人,2005年,她被国家授予“幸福母亲奖”。她就是农六师新湖农场四分场  相似文献   

9.
农一师十五团女职工王万梅在荒漠上开垦20亩蔬菜基地,建立温室大棚,种植枣树10亩,养羊300多只,年纯收入8万元。她是该师妇女科技致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表面上,看不出她有多少“灵秀”之气,然而,她却获得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县民兵“致富带头人”、“养牛状元”等殊荣。她就是河南省唐河县黑龙镇尚庄村女民兵黄新秀。1992年,黄新秀以两分之差高考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在吉林省柳河县大甸子乡德兴村出了一件新鲜事,基干民兵于桂云结婚的前一天,和她爹挨家挨户送“回礼”。大伙儿无不惊奇:“人参姑娘,立的啥规矩?”事情还得从头儿说起。姑娘家是全乡闻名的人参专业户,爹爹人称“于老万”,于桂云也得了个“人参姑娘”的雅号。姑娘和她爹致富不忘乡亲,出技术、出人力、出资金,帮助乡亲们发展农副业生产。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年民兵大都有着致富憧憬。然而,在现实中,“小富”者有之,“大富”者有限,“暴富”者则是凤毛麟角。相当多的人辛苦一年数载,算总账,效果却不甚理想。 如何搞好生产经营赚钱致富,既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个策划与思路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有人通过对大量致富能手致富轨迹分析和听其经验介绍,总结出规律:要想致富有大作为,仅靠传统的“出大力、流大汗”是  相似文献   

13.
爱是什么?100个人有100种理解。而对于杨秀英来说,爱是向遇到困难的人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杨秀英,兵团建工师一位普通的回族妇女。1983年,她在一次车祸中腰脊椎受重伤后瘫痪,曾被医生断言将"永远站不起来"。但她凭着惊人的毅力,不仅坚强地挺起身来,而且以超凡的勇气闯荡市场。十几年风雨奔波,杨秀英在创造致富奇迹的同时,以一颗慈母之心回报社会,受到世人尊敬。  相似文献   

14.
医治畜禽,技富桑梓。抱着这样的坚定信念,崔红霞,一个大学生,在家乡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当了一名乡村女兽医、女民兵。10年来,她把自己优良的技术和致富的福音传到了十里八乡的养殖户,也为自己赢得了区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等头衔。2001年度又再次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被河南  相似文献   

15.
“我想过当将军,人说我逞能,为什么不能想?!我们这里出过将军和英雄,男的叫徐海东,女的叫陈少敏,连娃娃们都知道。”这个性格开朗而又倔犟的姑娘名叫李玉芳,是个靠科学技术养鸡致富的女民兵,家住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涂冲村。她潜心养鸡事业,曾先后被县评为“特等劳模”、“三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杨彩虹,五师八十四团六连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单单是因为她通过20年的时间,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命运,从一无所有到成为拥有百万家产的致富明星,更多的是因为她那颗充满爱的善心,曾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于斯部江是八十四团六连的一名少数民族职工,家里的两个儿子失聪。与杨彩虹相反,他是六连的困难职工……2004年,于斯部江种植的打瓜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几近绝收。雪上加霜的  相似文献   

17.
养熊姑娘     
一个温文雅静的十七岁少女竟然把野生狗熊在家里饲养成功,而且为狗熊催情,使它们提前生殖,开拓出野生狗熊家养致富的新路,成为遐迩闻名的养熊姑娘。她,就是广东海康县雷城镇下河管区民兵陈汝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7岁的李新梅是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二连的一名职工。近10年来,李新梅一家的年收入从1万多元增长到近40万元,她也成为连里的"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在一年一度的征兵、退伍工作展开之际,本刊向广大读者推荐两个典型:一个是致富不忘保国的李昆兰;一个是退伍后牢记战士职责帮助群众致富的李先国。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示,并认真想一想:作为一个适龄青年应怎样摆正个人致富与服役保国的关系?脱下军装后又怎样发挥战士的模范带头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20.
山东曹县魏湾镇王泽铺村的养蛇专业户刘惠敏,15岁时因贫穷辍学,靠养特种动物走上了致富路。饲养了20多种经济动物,创办了“农民家庭动物园”和“蛇类研究所”,最近山东省多家报刊、电台刊播了她养殖致富的消息。收到很多来信来电,寻求致富之路。为满足他们的要求,她把这几年动物特种养殖的经验总结为如下“六字诀”介绍给大家,愿更多的民兵朋友早日跨入“万元户”的行列。 一是“灵”,即信息灵。一开始刘惠敏也曾因信息闭塞养鹌鹑、哈白兔等赔了四千多元,后来订报刊60多份,通过报刊了解各地信息,把握市场行情。1992年10月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海狸鼠价格暴跌,每对仅150元左右,她通过多家报刊了解分析,其跌价原因是受当地倒爷欺骗养殖户所致,是暂时的。就以180元/对的价格购进81对,转过年来价格飞涨,于是全部出手,最高时每对高达47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