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到人武部一年多,我也与《中国民兵》成了一年多的好朋友。开始时,由于我对民兵工作不了解,屡屡碰壁,苦于入道无门。老同志都说你不会的地方就多看看《中国民兵》。这一看,我发现了很多贴近工作的文章,里面有很多破解民兵预备役工作难题的答案。于是,我开始对它“另眼相看”,经常在工作之余捧起研读,有些重要的文章还要看多遍,就像一个淘宝者,找到了一把入门钥匙。  相似文献   

2.
我真正接触《中国民兵》是在2000年,那时我对民兵工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自从读了它,对我开展民兵工作真是大有好处。开始时,爱人见我经常拿着《中国民兵》看,就唠叨起来,说那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看点《知音》、《读者》之类的!  相似文献   

3.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4.
我是在“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长大的孩子,也是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不满3年的干部。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刚到人武系统还有个适应过程,是《中国民兵》这位无言的导师,帮我实现了这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4年前,我调到江苏省灌云县人武部工作,接触了《中国民兵》之后,便对其情有独钟。倏忽4年,它已成为我的精神食粮。看后我按顺序排列,按月收藏。如今被我当成“宝贝”的《中国民兵》和其他报刊资料,占据了我宿舍空间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我高中毕业时,县人武部正对外招考报道员。人武部政委看过我发表的一些作品后。建议将我破格录取。从此我便开始接触民兵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政委看我“不上路子”。就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中国民兵》递给我,让我“好好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从海岛连队调到军分区宣保科负责宣传工作后,从未接触过武装工作的我,真有些不知所措。我想,一个武装工作的外行也必定不是军分区宣传工作的好手,为此我心中暗暗着急。当我苦苦思索如何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时,《中国民兵》犹如暗室里进射的一道亮光,一下子让我看到了希望。第一次品读,它就让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我调进县人武部已经13个春秋了,曾担任过财务、部属企业负责人等职务。2001年3月我被调到机关政工科负责宣传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9.
初次接触《中国民兵》是在1996年,那时我刚从武警部队转业分配到人武部工作,对《中国民兵》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随着对武装工作的开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情况越来越多,为弥补我业务上的不足,在请教领导和同志们的同时。首先想到了《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杂志里有全国武装战线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有致富知识和信息:又是读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内容之广,信息之多,真让我爱不释手,从此我与它有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个班的班风、班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及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好坏、强弱。笔者担任中学班主任已十六年,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以为当好班主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4,(6):44
正读者:我是十三师某化工厂的化验员,属于特殊工种。我在单位工作8年后因为生孩子离开了单位,在单位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单位缴纳。离开单位后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我自己缴纳。其后我又回到单位工作了8年,单位又给我缴纳了8年。现在我到了特殊工种退休的年龄,劳动局以养老保险不是单位连续缴纳为由不让我退休,请问合理吗?  相似文献   

12.
爱的追求     
人生目标,各有所求。有人追求金钱、地位,有人追求爱情、时髦……;而我追求的是对武装工作的神圣的爱。 我1965年3月入伍,1969年复员回乡,组织上分配我搞武装工作,从此,命运之神使我和武装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  相似文献   

13.
李芳 《中国民兵》2007,(4):19-19
在一次年度工作总结会上,部领导在谈及政工科的工作成绩时,特别说到我在办宣传栏、发挥文化主阵地宣传作用时,表扬我画廊办得活,质量好,期期精彩,主题鲜明。听到这些夸赞我的话,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其实,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主要得力于《中国民兵》杂志,它才是我办好宣传栏真正的好“帮手”哩。  相似文献   

14.
陶鹏 《政工学刊》2023,(9):92-93
<正>那年,我是海军中尉。其实,自从地方大学毕业来到海军,我们已经是副连级军官,只是因为到院校培训一年,肩膀头上才挂了一年黑色的学员牌牌。真正被授予海军中尉的时候,已经在护卫舰上工作了半年时间。  相似文献   

15.
陈伟 《中国民兵》2007,(8):48-48
我1995年从军校毕业后分在作战部队,去年6月到人武部工作。对当兵十几年的我来说,一直是搞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在基层带兵,那些工作基本还能够干下来。可是,到了人武部工作,人武专业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窍不通。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开展好工作,我走了个捷径,便与《中国民兵》结了缘。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退伍回乡当了民兵连长,基层武装工作给我锻炼不小,《中国民兵》更成了我的工作助手。如火如荼的民兵工作,使我很有工作激情,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大,办板报、写作、组织文体比赛、演讲等样样来。我还把民兵工作中的好人好事通过新闻、故事等形式反映出来。3年时间在省以上报刊  相似文献   

17.
读刊用刊     
一道纸令,1984年我从南昌陆军学院调到江西省武宁县人武部工作。十年来,《中国民兵》发行了126期,我期期必读,日积月累,受益非浅。 我刚跨入人武工作大门时,组织分配我担任政工干事。民兵政治工作如何搞,我心里没有数。正当我困惑时,《中国民兵》杂志刊登的文章帮我解了难。从此,《中国民兵》就成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随爱人从地方来到兵团工作。我从阅读宣传科科长给我的一本《兵团建设》开始,逐渐了解兵团。十年来,我对《兵团建设》的关注从未间断。《兵团建设》不仅使我对兵团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是在团场广播站工作,我总爱  相似文献   

19.
穿上军装至今,21年一晃就过去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唯这身武装制服最清楚。 1985年我从藏北高原转业回到家乡从事武装工作。为这事有人说我傻。高原、边防转业干部安置有优待政策为啥不去找?家属也怨我没本事。缘于部队的培养锻炼,我选择了服从。近10年来,我越来越迷恋武装工作,也着实为武装工作奉献了自己的情感。 我对待本职工作既负  相似文献   

20.
黄鸰 《中国民兵》2020,(5):63-64
我叫黄鸽,是陕西省合阳县人武部职工,工作至今已23年。作为一名在国防动员系统工作多年的同志,我想对今天年轻的战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只要用心,认真做事,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1994年,我刚进入武部时,觉得人武部工作单纯,生活安逸,但是工作慢慢上手后,我才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负责的工作很杂,一开始负责单位的文印工作。文件印刷是油印,在印刷的过程中,不小心蜡板破了,就得重新刻版,一份文件有时要熬大半夜才能印刷好,那时加班是经常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