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爱无疆     
一位维吾尔族妇女,先后收养了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如今,67岁的她佝偻着身躯依然在农田里辛勤劳作,供养着一对汉族姐弟。她说,她要供孩子们念书,让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她,就是农三师50团5连退休职工阿依吐逊汗·沙木沙克。  相似文献   

2.
提到搏击,特警中还有许多重量级的人物,杜振高、李刚、赵志强……杜振高——病中连摔两大西方高手1995年6月,罗马尼亚宪兵司令扬布诺阿依少将率团访华,被中国特警的擒拿散打功夫折服,请求中国派出4名教  相似文献   

3.
当兵梦     
妻子在不是我妻子的时候,常常想当兵,而且接兵的女干部也曾经看中了她,就因为她父亲不是官,而是一个普通工人,也因为住在一个小城市,这个梦一直未实现,曾经一度使她遗憾,更使她失望。但是,她想当兵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就因为这,她选择了当兵的丈夫。 妻子的个头一米六八,长长的脸,大大的眼睛透出了一股倒俏灵气。在认识我之前,追求她的不少,然而她一个也没相中,直到我一身戌装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才有  相似文献   

4.
当她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烈属”的光荣称号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的丈夫原是南京陆军学校的教员。为了支持丈夫安心工作,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挑起了家务的重担。在她的全力支持下,丈夫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1984年,丈夫因病去世。当时,儿子正战斗在老山前线。她没有把这  相似文献   

5.
昂起头来     
有这么一则故画:有一个总爱低头的小 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 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一个绿色的蝴蝶结, 店主不断地赞美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她虽 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地昂起了头,急于 让大家看看,连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 意。她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哎 呀,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 的肩。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 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是在镜前一照, 头上根本没有蝴蝶结,蝴蝶结在出饰物店时 的那一撞就丢了。  相似文献   

6.
认识她是在一个初夏。一袭素雅的军装,纤瘦的身材,清纯的脸颊,天真而快乐的神情……她说,她是名医生。 恋爱中,她说要参加全国的医师资格考试,有13门课程要复习,我们整整一个月没有见面。见面时,她瘦了一圈。后来,她告诉我,她考了全院第一……  相似文献   

7.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8.
1989年,她在歌坛崭露头角,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她却选择了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做一名军旅歌手。19岁时的选择,她已经为之坚守了24个年头。随后,在1990年第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她以抒情柔美的江南气质脱颖而出;一年后,她在第一届上海亚洲音乐节新人歌手演唱大赛上获得金奖,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1997年"春晚"上的演出更让她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拼搏奋斗,使她在发动机研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她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为了科研开发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姓付,一直被别人叫成老付,而有时被我叫成付老太太。我每次那样称呼她,她就笑。她不像大多数农村妇女,结了婚以后就被人叫成了"某某家的"或"某某媳妇"。她风里来雨里去教了二十年书,曾经是朝阳地区的先进老师,在我们那个乡赢得了属于她的尊严。尽管风光过,但她一直认为自己的个子小,而不愿抛头露面。其实,在周围的女人当中,她不比一些人矮,也没比一些人高。  相似文献   

11.
李菲菲是个漂亮的大学生连官,2009年7月,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后进入农九师168团2连,这里也是她的家乡,当连官是她自己的主意。毕业那年,与她一同读大学的同学中,有人进了公司,有人选择了留在条件优越的广州,而她毅然放弃了在广州的工作,回到生她养她的团场,有同学说不值,李  相似文献   

12.
卫晨霞,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节目主持人。熟知她的基层官兵称她“卫姐”。她见多识广,有啥东西能让她希罕和惊诧?去年底,她在驻滇某炮兵团采访军营文化活动时,耳闻目睹了这个部队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的场景后赞不绝口,接连用了三个“没想到”。  相似文献   

13.
又一次见到了她。这次的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率真顽皮,眉宇间透出几分凝重与成熟,多了几分女孩特有的睿智和深思。“你终于长大了……”我开玩笑说。她苦苦地笑了笑:“我一直在寻找,但一直没能找到……”我相信她说的话。她说过自己遗憾没能成为一名女兵,但她一直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嫂。  相似文献   

14.
她随父亲冯玉祥在美国避难时,求学美国,她受到的是西方式的教育,甚至她的一生都爱吃的是西餐,牛排,爱喝的是红菜汤,爱欣赏的是西洋音乐。但她和父亲一样爱国,她毕生矢志不渝地追随中国共产党,把爱全都给了信仰。她就是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相似文献   

15.
素装的她,娇柔美丽;戎装 的她,英姿飒爽。她,就是江西省 奉新县目前唯一的女武装部长 徐俐。从10年前被江西省人武 学校录取那一刻起,她就与武装 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 她先是在赤岸镇担任武装干事、 副部长,所在武装部连年被评为 先进。2004年5月,她被提升到 仰山乡任武装部长。回顾10年 来她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路, 可以深深地感知到她对武装工 作的执著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专爱挑刺儿,因此被战友们昵称为"刺玫瑰"。别看她爱挑刺儿,从领导到老兵对她一点儿也不反感,反而说她是个好兵。她个儿不高,身材偏瘦,细眉圆眼小脸蛋。但在男兵眼中她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虽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从不因为苦楚而懊恼,但有时犟起来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就是冯静。原本大学毕业后,家里为她安排好了工作单位。可她死活不肯去,和家里整整闹了半个月,最终,她说出了自己真实想法,立志要做军中"霸王花",而且要去最艰苦的地方,野战部队才有兵  相似文献   

17.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影明星,而命运也确实给予她这一难得的机遇。早在1937年,她就在自己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中担任了女主角。影迷们请她签名留念,观众献花向她表示敬意,走在街上她也常常被人认出来,可见她当年已小有名气。然而,这却是她参加拍摄的唯一的一部影片,因为她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毕业后,未能走进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而是被招到了卢比扬卡。一段时间之后,女演员伊琳娜·阿利莫娃的名字从电影海报上消失了,而在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则出现了一个苏联侦察机关的特工,昵称“比尔”。 阿利莫娃·比尔伊拉恩,1920年生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英语、阿塞拜疆语和乌兹别克语,毕业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苏联克格勃高级训练班,少校军衔,在日本从事秘密侦察工作13年。  相似文献   

18.
梅红     
皑皑雪原中,一片梅林迎风傲雪,青色的梅枝上梅花绽放,吐红喷翠,清新雅致。每每想到梅花怒放的景象,我总会想起一个人来,她的名字叫梅红。十年前,我曾对梅红进行了一次采访。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一点也没有在我脑海里淡化,反而异常清晰。在我眼中,她就是一朵梅花,迎着风雪,开得灿烂。初次见到梅红时,她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递向瘫痪在床的丈夫。那时,她的头发已落上了"雪霜",蓬松杂乱。脸上堆满了岁月流淌的痕迹,似核桃壳上的纹路。那年,她刚满50岁,但岁月已使她变成了一个老人。忆想当年,梅红可是一个鲜鲜亮亮的俏姑娘。16岁,梅红  相似文献   

19.
李桂青想不到,过了元月,她手头的3个姑娘才“嫁”出去了一个。更令她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带着两个贵州女孩从江苏回到永康的第4天,她就被“请”进了派出所。 “我只知道我是在给人做‘媒’,不知道这是犯罪啊!”李桂青在看守所留下了悔恨的泪。  相似文献   

20.
抬起下巴     
正吴莫愁是新生代的个性女歌手,她曾随父母的篷车周游全国,走到哪里演唱到哪里。吴莫愁小时候懦弱胆小,在父母的再三鼓励甚至是强推下才走上舞台。看到台下如潮的观众,她吓坏了,汗水淋漓,泪水涟涟。她刚张嘴唱了几句,观众就开始起哄,大声嘲笑的,喝倒彩的,吹口哨的,还有指指点点的,这让初次登台的她接下来的歌完全唱跑调。演砸了,父母并没有指责抱怨她,而是平心静气地告诉她:"在舞台上,你只要抬起下巴,就看不见下面嘲笑的脸了,只要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