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通常是处于情绪稳定、心理平衡状态的,但是在发生激烈的思想矛盾和纠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此时往往会意志消沉、忧虑不安、冷漠孤僻,处理不及时甚至会造成精神失常、行凶和自杀等难以预料的后果。在此情况下,思想工作者要及时做好心理调节工作,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和交流活动,缓解心理失衡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做好心理平衡的调节工作,是建立和谐军营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部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径。调节心理平衡的几种常用方法缓解矛盾法。人们在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失衡后,往往言词激烈、动作粗俗,如果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2.
小散远单位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军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总体水平。由于其小、散、远的特点,官兵易产生心理问题,但其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易被忽视,加之心理教育和疏导  相似文献   

3.
信任封闭心理,是因为害怕信任别人会对自己不利而出现的一种疑虑、惧怕和戒备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人遭受欺骗打击或看到欺诈现象后出现的一种心理倾向。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部分士兵受社会失信现象的影响,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信任封闭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导致士兵信任行为的不积极,影响了我军基层内部信任关系的构建,削弱了我军基层内部团结。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士兵信任封闭心理的矫正。信任封闭心理,是一种比较复杂、内隐的心理现象,不易外露,其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是敏感,多疑。具有信任封闭心理的战士,十分注意领导和同志们对自己的表情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新兵入营后2周至2个月为心理适应期,其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于军人常模,适应不良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而且呈明显递增趋势。如果不能有效干预解决,导致活动低效构成恶性循环,易诱发心理障碍,对部队战斗力、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一、心理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障碍案例特点大部分心理适应不良经过教育疏导、行为训练、自我调适都能恢复平衡状态,但仍有个别新兵因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甚至出现各种犯罪、自杀自伤等行为倾向。综合分析近年来案例发现,新兵心理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一般呈现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鲍洁 《中国军转民》2023,(17):114-116
2018年秋季开始,“00后”一代正式步入大学校园,并逐步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快速变化的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环境让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学业、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压力。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00后”大学生当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学生比例与心理健康事件出现的频率日益增高,对其群体特点,特别是其心理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把握这一群体的变化状况,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将有利于“00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超 《政工学刊》2014,(12):63-63
做好官兵的思想工作,不仅要摸清其思想症结,而且要掌握其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努力实现心理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领导重视,增加投入。各级党委、领导要把心理服务工作提到部队管理教育的议事日程,政治机关要将心理服务纳入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范畴,创造条件成立心理教育研讨组,讨论研究课题,制定心理服务实施方案,加大干部骨干学习运用心理科学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聚焦"80后"军人的心理世界,陕西省安康军分区发现他们意气风发、性格奔放、追求进步、渴望成才,但其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几分天真的脆弱与偏执。焦点一:当个性遭遇管理  相似文献   

8.
疫情给官兵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引起了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为此,要积极做好心理调适与防护,打赢心理战"疫"。一、面对疫情官兵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疫情发生后,官兵容易出现以下不良心理,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一是滋生离我很远的麻痹心理。  相似文献   

9.
心理骨干作为基层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其整体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基层心理服务工作的质量效益。然而,从当前部队实际情况来看,部队心理服务人才缺乏、骨干队伍素质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心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心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心理工作价值核心的定位、必要性及其实现等方面,论述了心理工作的价值核心问题,以期对心理工作真正实现其使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战争所具有的许多新特点对参战士兵心理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必须注重士兵心理训练和战时各个阶段的心理应激,以提高其心理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从搜救生命转入到灾后重建,“心理重建”工作也陆续展开了,广大心理专家和志愿者深入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建”与“生命救援”一样重要。在“心理重建”的过程中,不仅应加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而且还应重视救灾一线官兵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3.
李爽 《国防科技》2009,30(1):78-83
美军心理干预工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于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文章介绍了美军心理干预工作机构设置、其干预工作主要内容。美军心理干预工作的经验,在开展心理干预中具有某种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祯 《国防》2014,(11):78-79
武警部队反劫持战斗中,应准确掌握犯罪分子实施劫持行为的心理本质,有效实施心理攻势。通过攻心惩戒抢占心理攻势的"制高点"、攻心宣传夺取心理"主阵地"、攻心瓦解发动心理攻势的"大决战",使其延缓或放弃暴力行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军事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转折,心理作战全面复兴。心理作战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后,美军更加注重心理作战专业部队建设,每年用于心理作战的经费高达几十亿美元,采用高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增加心理的攻击威力,使心理作战呈现出战略、战役与战术界限模糊、前方与后方界限模糊、作战理论与心战理论界限模糊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发生后,空军密切关注地震灾害和救灾任务对官兵,心理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把心理教育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官兵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昂士气。  相似文献   

17.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其心理活动支配下发生的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行为,犯罪者心理所呈现出的特征是求生心理、恐惧心理、绝望心理、顽抗心理.针对此,捕歼罪犯时可采用以下心理战术:政策攻心、心理震慑、心理诱骗、心理困扰.同时,还提出了运用心理战术应该注意把握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灾区群众的情感、情绪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工程。心理帮扶人员要怀着对灾区群众的同情、理解,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条件下心理作战攻防行动是双方作战体系之间在心理空间的对抗,其攻击主要路径包括坚实有效的兵战、情境交融的图文、夺魂慑魄的音象、无所不在的网络,构成了心理空间多维一体的心理对抗和博弈态势。  相似文献   

20.
巧用心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列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工干部,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