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在百年之间发生了两次结构性变化。这两次变化承先启后,既是对19世纪地缘战略格局调整的总结,又为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勾勒出基本轮廓。世纪末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较之世纪之初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2.
王缉思 《国防》2014,(12):14-15
如何看待中国的战略地缘地位,充分认清这样的地位如何反映在中国新的力量上,是构建地区安全架构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第一,中国站在东方和西方中间,中国也就是中央国家的意思。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中国"才有了这个正式的名字,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那个时候中国受到了西方势力和日本的入侵,西方国家可能把中国看作远东或者是东方,因为他们的角度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在百年之间发生了两次结构性变化。这两次变化承先启后,既是对19世纪地缘战略格局调整的总结,又为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勾勒出基本轮廓。世纪末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较之世纪之初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国地缘视野集中在陆地相邻国家,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今天,应从更高的层面以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视野来审视海洋问题,积极推进新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战略的建立.因此,经略海洋与战略统筹首先要从"陆海兼备"的大背景中认识中国海洋问题的战略特性,其次要在西北太平洋的大框架下把握"三海合一"的战略指向,最后要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走向如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军事战略走向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俄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二是俄的地缘战略空间大幅缩小;三是俄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地缘空间的压缩使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第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俄罗斯从东欧撤军使俄…  相似文献   

6.
论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环境和地缘战略是制约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大量史例研究 ,系统论述了地缘环境对军队结构规模的影响 ,地缘战略对军事力量部署的影响 ,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指导的影响、地缘环境对军事战略传统的影响 ,在研究地缘战略对军事战略指导的影响时 ,重点研究了易于导致两线作战的地缘环境、地缘战略多重点下的军事战略指导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利益与影响遍及全球的大国,美国的对外战略中总是带有地缘政治因素。“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之机,投棋布子、谋局造势,新地缘战略已初露端倪。与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地缘战略相比,这个新战略既保留着一些美国既定的对外政策理念,又呈现出新世纪的新特点。总体看,美国地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8.
遏制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贯彻始终的国家战略,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手段和名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直至今天,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仍然可以发现其影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典型意义。地缘政治因素是影响遏制战略提出和形成的基本的、核心的因素,对遏制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掌握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基本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向,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一、地缘政治理论是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孤立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军事经济研究》2014,(8):F0002-F0002
中日东海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战后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问题。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是个“一体多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看,隋唐东征军事活动反映了大陆地带、边缘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地带上的军事政治力量角逐。隋唐王朝、高句丽和日本分别成为这三个地带的主导性力量,其中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海域是东北亚的战略重心,而半岛西南部和黄海及对马海峡是这个重心区域的战略枢纽,当时的百济国则占据着边缘地带战略枢纽位置。正是在唐朝发展强大海上军事力量并控制百济之后,才实现了东征之役的战略突破,这也反映了海上力量对当地的战略影响举足轻重,在东北亚地缘环境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的是地缘战略的一般理论问题 ,在对中外地缘战略实践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地缘战略的一般规律及海洋强国和濒海强国地缘战略的各自特点。这些仅系作者本人的孔见 ,以就教于学术同行。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面临的地缘安全挑战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而对当前挑战的应对却没有表现出整体的成熟。显然,没有适应新形势的完整的地缘安全理论是造成出现不成熟的应对危机举措的重要原因。因此,从理论上突破传统中国地缘安全战略的影响,构筑新的完整的地缘安全理论,是一项紧迫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历史、现状及当前任务 沙特阿拉仙,毗邻波斯湾和红海,是阿拉伯半岛的一大强国和地缘战略的积极参与者。该国于1927年获得独立,20世纪30年代大型油田的发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如今,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原油储备量的最大份额,并且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沙特阿拉伯一直将海军作为优先发展的军种。 沙特阿拉伯皇家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74年。在此之前,沙特海  相似文献   

14.
9月下旬,2012年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年会在古城西安召开。会议由军事经济研究中心、第二炮兵财务部和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共同主办。来自国家发改委、军队各大单位联(后)勤部机关、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军地有关院校及新闻媒体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8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本届年会是一次全国性的国防经济理论研讨活动。会议是在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均衡性依然突出,局部冲突和  相似文献   

15.
导读: 国家战略能力是国家领导集体治国理政能力的综合体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从世界史和地缘政治角度观察大国兴衰中的战略选择和利益得失,探讨在当代世界格局大变动中,特别是进入强国新时代后,中国需要何种战略思维和战略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怎样的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6.
印度详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缘战略位置重要。英国海军有句流传已久的至理名言叫做“谁能得到印度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但是自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50多年来,两国之间发展起来的睦邻友好"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国家关系堪称世界上双边关系的典范。中巴友好关系的存在有力的支撑了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安全与稳定,其中,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又是这一友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侧面。通过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背景、历史和现状,可以有效的了解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在其中的核心战略利益所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巴友好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中巴关系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中巴军事技术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看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关系的利益基础,就是基于双方资源、地缘、人文优势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中国和中亚各国都力图将地缘政治战略转化为地缘经济战略,突出地缘经济的因素,并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发展政治关系和其他关系,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创造条件,这是中国和中亚各国关系的基本模式和性质.  相似文献   

19.
《国防》2015,(7)
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访问学者。出版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中国海权》《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中国地缘政治论》《印度与印度洋》《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等著作。  相似文献   

20.
印度独立后,历届政府始终把争当世界一流政治大国作为国家战略利益的支柱,作为制定国防政策的基本依据,并开始制定新的国防政策,以加快实现争当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以军强国”思想,强调以强大军力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安全保障印度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它位于亚欧大陆外缘弧形地带的中心部位,是东南亚至西亚的陆上交通要冲、西太平洋与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